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2015

发布时间:2016-12-21 14:03

  本文关键词:以川北河为例的北京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

滇池流域未来80年气候预估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田永丽  

【摘要】:利用1961—2010年滇池流域6个代表站点的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对滇池流域近50年来的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过去50年滇池流域年降雨量总体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季节变化中,春季和冬季的降雨呈增加趋势,变率分别为4.5mm/10a和1.9mm/10a;夏季和秋季的降雨呈减少趋势,变率分别为‐5.3mm/10a和‐15.1mm/10a;仅有秋季降雨量变率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其它季节的变化趋势也不明显。近50年来滇池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25℃/10a,高于近50年云南省的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0.24℃/10a和全国的增温速率0.22℃/10a。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增暖的趋势远远大于其他季节,而春季增温变化幅度最小。可见年平均气温增加主要是由于冬季增暖的贡献。通过检验,滇池流域四季气温变化和年平均气温变化都达到了99%的信度水平,均为明显升温趋势。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2012年12月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3.0》中的降水和气温月平均资料,预估2015‐2100年不同排放情境下滇池的降水与气温趋势。结果显示,滇池流域三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量均呈整体缓慢增加的趋势。RCP2.6情景下年总降水增幅为3.4%/100年,RCP4.5情景下增幅为7.6%/100年。RCP8.5情景下,增幅为5.6%/100年。相较之下,中度排放的RCP4.5情景下降水增加的幅度稍大于另外两种低排放情景和高排放情景。就季节变化而言,滇池流域的季节降水距平百分率变率幅度大致具有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再次,秋季最小的特征,滇池流域春、夏、秋三季降水呈连续增长趋势,而冬季降水在21世纪中期有减少趋势。预估结果显示,滇池流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6~4.8℃/100年,最高气温增温速率为0.6~4.9℃/100年,最低气温增温速率为0.4~4.7℃/100年。在预估的气温季节分布中,在21世纪不同时期三种气温总体表现为春季增幅最大,冬季最小,夏季秋季居中的特征,与近50年来滇池流域气温季节变化的增温特征差异显著。根据预估结果,21世纪中后期,滇池流域入滇河流的天然地表径流量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滇池的水资源自然补给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如果目前入滇河流污染突出,水质常年为劣Ⅴ类的现状得不到有效控制,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将继续加剧。同时,由于滇池流域春季气温明显上升,还可能带来的蓝藻提前爆发等一系列问题,湖泊的水环境恶化趋势难以缓解。

【作者单位】:
【分类号】:P463;X143
【正文快照】:

滇池流域未来80年气候预估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田永丽$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昆明650034利用1961—2010年滇池流域6个代表站点的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对滇池流域近50年来的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过去50年滇池流域年降雨量总体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季节变化中,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陈丽华;刘秀萍;;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丁九敏;刘玉石;;景观生态学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3 王兴梅;陈先刚;罗明忠;;我国湿地气候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4 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5 张康;王兆印;余国安;韩鲁杰;;城市泥石流沟的治理启示——以深沟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6 叶碎高;王帅;张锦娟;;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杨志刚;杜军;袁雷;路红亚;;1971-2010年西藏怒江流域冷暖冬的时空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8 李中杰;郑一新;张大为;倪金碧;;滇池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2年06期

9 赵彩;;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强降水的特征[J];贵州气象;2012年06期

10 任永建;洪国平;肖莺;陈良华;;长江流域上游气候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50年情景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白福青;齐立景;高礼洪;陈骏;;浅析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2 王秀英;王东胜;陈兴茹;;城市河流近自然治理河道形态设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三桃;董志红;王国汉;;城市河流平面形态保护与控制之探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任永建;刘敏;肖莺;万素琴;孙善磊;;华中区域地面温度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杨琳琳;李波;南箔;卢书兵;;滇池水质的演变过程[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6 周雅清;任国玉;;城市化对华北地区极端气温事件频率趋势变化的影响[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5年

7 吉奇;;本溪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对策[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占军;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杨玉萍;城市近自然园林的营建与公众认知[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白龙飞;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2年

4 卢晓明;植物净化槽处理城市黑臭河水的效果、机理及工程示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揣小明;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和营养物磷基准与控制标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任树强;京杭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滨水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宝乐尔其木格;中国近海海温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王正超;以川北河为例的北京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冯彩云;近自然园林的研究及其植物群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陈浩;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对短期高温的响应及分子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玲;浙江省城镇近自然河道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陶柯妃;昆明城中村改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础设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余丽凡;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植被的应用及其水体光学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玉林;睢北河中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玉;基于林分尺度的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宗伟;基于文化理念的河流生态修复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巍巍;城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共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王耘;上海城市河流整治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丽;“引水入市”工程与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10 施展;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河流滨岸带生境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金花;申双和;;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姜中光;让历史的印记更绚丽──北京南护城河段滨水地区景观设计构思[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高甲荣;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阎水玉,王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5 疏玉清,许光祥,王云祥;澜沧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森林覆盖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刘沛林,孙则昕;风水的有机自然观对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1994年05期

7 王喜成,齐玉亮,廉茂庆;抚顺市浑河综合治理工程[J];东北水利水电;1996年08期

8 周应海;试谈南淝河综合治理中的生态设计[J];当代建设;2001年04期

9 程建刚;解明恩;;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10 尤卫红,何大明,郭志荣;澜沧江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相关性特征[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波;周云;顾世祥;何大明;傅开道;;滇池流域气候变化及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毅;基于Landsat影像的滇池流域不透水面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以川北河为例的北京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22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