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川西平原新农村民居环境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6-12-22 17:02

  本文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3年

川西平原新农村民居环境模式探究

韦唯  

【摘要】:川西平原是中国最富饶的平原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川西平原成为川西传统村落居民的最根本的生活载体,是人们日常生活劳作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传统聚落景观、传统川西建筑及庭院空间汇集了民族工匠们无限的聪明才智,集中体现了我国川西地区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结果。这里文化风俗多元化,社会文化环境极富地方特色,这里的人居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历史保护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有必要在新时代中继续生存和延续下去。 本文通过对传统川西民居环境的深入考察和研究,从宏观环境特征的层面及建筑庭院微观层面依次对传统川西民居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因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环境特征而产生的“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的传统聚落形态;总结出了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川西平原传统村落近路或依水的一般性选址规律;归纳了川西传统建筑常见的“一”型、“L”型、“U”型及四合院平面布局形态及相应的传统院落空间形态;同时结合环境行为学,对人们日常生活、劳作、交往对民居环境的空间需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传统民居环境营造及布局的一般性规律。 新农村建设自提出到实施,已建成了许多农村聚居点,但总体规划布局模式单一,千篇一律,平面形态大都以城市的居住区布局形式为参考蓝图进行模仿照搬,建筑形式杂乱无章,缺乏了乡村应有的亲和力与特有的生活劳作氛围,对川西平原人文景观的继承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延续缺乏考量与研究。通过对芙蓉古城川西区及具有川西平原新农村建设现状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园田村的分析,综合运用建筑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学等理论,结合环境心理学对居民安全性需求、地域性要求、舒适性需求、私密性需求、领域性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对传统环境及新农村建设新建居民点现有建筑空间、庭院空间、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及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意见。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结合川西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传承与发展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环境,形成具有川西坝子独有的聚落景观。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理想聚落选址模式及社区形态,从微观层面提出了新川西民居的产生及合理运用、“微田园”概念,公共空间的设计理想模式。避免将城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形态强加于农村,改变农村传统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而打破聚居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希望从一定的程度上,对将来如何采用新的设计策略创建满足新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的人居环境提出参考,也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保护传统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尽一份微薄之力,为今后川西平原农村发展和建设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文媚;;浅议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围合与构成的基本方式[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2 解文峰;;新川西民居的产生及其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3 范冬英;陈燕明;陈生香;;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夏为;赵坤;李亚军;;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5 杨志才;母小曼;;日本“农村现代化”对重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 孙锦红;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围合与构成[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5期

7 何旭娜;;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的RMIP研究——以桂林灵川县江头村为例[J];传承;2009年06期

8 马金祥;刘杰;;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欧阳文;北方山地合院式民居空间特征研究——以北京川底下古村落为例[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10 尹振国;覃永晖;;日本农宅建设对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2 袁犁;;古羌寨遗址建筑群布局与建筑特征探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3 张先玲;;我国现代高校校园规划总体布局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5 姜乖妮;李春聚;孙晓璐;;新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6 唐红;朱海平;;小建筑需精心打造——公共厕所设计钩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8 张静;周雪峰;;探索校园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杨祖贵;郑义;;方寸之间,蕴香千年——浅析八仙洞洞前区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李香敏;陈茜夷;;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唐悦兴;杨思佳;;结构力学与建筑设计的对立统一[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姜思华;柳肃;;湖南通道侗族民居入口空间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陶玉霞;;从文化创意到文化重建——乡村游憩未来之路[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5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郑鑫;邸芃;;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一凡;柳晓杰;洪艳;;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以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为例[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邢佳林;;科学制定间距法规 优化提升城市品质——浅谈对目前南京居住建筑间距管理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锐;张博;;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海河故道风景区改造工程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璘;;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表现及庭院的空间布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海佳;基于共生思想的可持续校园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贺艳;武汉古琴台园林历史演变与造景艺术探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8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宋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鸣;周波;;小城镇建设中的“川西民居”地域性探索——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新区城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贾尚宏;中国庭院的时空意识与构成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汪梅;王利炯;;乡村景观的二元性刍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4 李峻峰;吴桂莲;邢刚;;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5 王朝霞;四川盆地传统民居地域特质与形成[J];重庆建筑;2004年S1期

6 阮仪三,邵甬;精益求精返璞归真——周庄古镇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1999年07期

7 孔宇航,韩宇星;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文江涛;;耕读传家与文化濡化——以广西灵川县江头洲村文化教育习俗为例[J];桂海论丛;2006年02期

9 黄芳,浣伟军;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经营模式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刘文合;李桂文;;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东北地区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玲;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杨;;济南传统民居及其环境特色评析[J];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2 夏为,陆艳伟;对于中国传统民居环境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1期

3 高雅洁;;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居民环境[J];科技资讯;2009年04期

4 生琴;;图书馆建筑空间与庭院建筑艺术[J];当代图书馆;1995年03期

5 王成武;曹佳荣;赵丽丽;;大学庭院空间环境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6 李泉涛;;透视胶东民居庭院空间的审美内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7 陈天昊;;庭院文化在现代住区景观设计中的新译[J];现代园艺;2011年13期

8 张越;徐颖;;建筑空间形态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传达——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探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9期

9 钟祺;福建土楼民居环境的艺术创造[J];世界环境;2003年01期

10 曾强;;从传统庭院空间看现代住宅花园设计[J];广东建材;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宇;;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解析[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坤;杨君;;庭院设计的概念[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王静文;;传统庭院空间的句法释义[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赵一新;;浅淡传统村落中的“圳”[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云才;杨丽;;北京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京西门头沟为例[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梁琦;;青海传统村落、民居的生态理念[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冯媛;张戈;;新农村规划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识——以党家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空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龚恺;;渔梁研究——解剖一个商业性传统村落[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蔡海鹏;;经济发达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韩岭旧村保护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闫增峰;;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村落的生态评价[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海 郭丽冰;[N];秦皇岛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杨雁斌 通讯员 邓向红 汪金波;[N];陕西日报;2009年

3 李龙;[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通讯员 程迪均;[N];和田日报(汉);2010年

5 通讯员 邓向红 汪金波;[N];安康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翟翠明 本报通讯员 孔德青;[N];山西日报;2004年

7 毕小玲;[N];玉溪日报;2008年

8 记者张莹莹;[N];秦皇岛日报;2009年

9 记者 董超文;[N];深圳商报;2009年

10 储学文;[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峰;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晓燕;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廊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赵泉泉;好古者与品味[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董海荣;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唯;川西平原新农村民居环境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斌;江南民居环境中过渡空间的传承与再造[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段晓娜;中国传统庭院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娇;新中式庭院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5 田锦;北京皇家庭院中的垣墙与垣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冯奇;中国民居庭院空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虓;气候对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刘汀;传统庭院建筑的商业再利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熊璟;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形态分析及应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10 杨伟峰;传统民居庭院在城市居民向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23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