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粉末推进剂输送特性及对发动机燃烧振荡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1 21:50
【摘要】:粉末推进剂供给系统作为粉末发动机的核心构件,其推进剂输送稳定性及流量控制精度会对发动机燃烧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高压环境下,粉末质量流量调控精度以及输送稳定性受颗粒起动、流化和输送机理的共同影响,同时两相流动稳定性与发动机燃烧振荡之间亦存在耦合关联,其输送和耦合机制均尚未可知,故开展高压环境粉末流化输送及其与发动机燃烧振荡的耦合机制研究,对揭示高压环境两相流动规律以及提高粉末推进剂供给系统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引入相应的压强信号分析方法,对高压环境下粉末起动流化特性、气固两相壅塞流动规律以及输送与燃烧振荡耦合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所开展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从颗粒起动速度出发,推导了高压环境粉末供给系统启动阶段颗粒质量流率计算公式,并基于实验,建立了启动阶段颗粒瞬态质量流率半经验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启动阶段颗粒瞬态质量流率与初始压强间呈近似对数关系,而随粉末装填率增大表现出“S”型增长规律,同时随粒径增大先增后减,但随节流孔板面积增大而增大。所构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且预测精度相比基于气固两相平衡流的理论计算模型有大幅提升,可为粉末发动机点火能量计算提供较为准确的推进剂流量数据。(2)对粉末高压起动和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颗粒起动过程可大致分为静态起动、颗粒大量输出和颗粒少量输出三阶段。颗粒粒径和粉末装填率对节流孔板处拟颗粒温度分布以及颗粒时均速度流场影响较大,一定条件下易形成“环-核”结构。在低压流化条件下,粉箱上部主要以鼓泡与旋涡流动为主,粉末无稳定流型;而高压流化条件下,粉箱内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气固分界面。粉末流化性能随压强增大呈现先升后降并在一定压强后趋于一致的规律,较大和较小粒径颗粒对流化性能的影响相当,均优于中间粒径颗粒。另外,相比压强信号的均方差分析,高阶统计量分析要更为细腻,而小波变换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流化有效信号频段主要集中于0—40Hz,且高频信号主要表征气相湍流脉动,低频信号则表征气固相间作用以及颗粒型面运动。(3)通过实验研究了气固两相壅输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输送管道中喷管存在可增大两相速度,并在下游形成具有一定扩张角的粉末型面,且喷管下游粉末喷撒扩张角随初始压强和喷管喉径增大而增大。低压条件下,喷管下游输送稳定性优于上游,高压条件下则反之,同时高压条件下气固输送稳定性无量纲数随压强变化不明显,而粒径增大会相应增强气固输送稳定性。气固壅塞状态下,流化腔对喷管上游主要为气体湍流作用影响,随流化压强增大其影响程度呈现先降、突增、再降的规律,大粒径颗粒可增强气固相间作用,而中间粒径颗粒则削弱气体湍流作用;随粒径增大,流化腔与喷管下游流动关联性增强;喷管上游与下游耦合关联强度随流化压强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规律,同时大粒径颗粒会削弱上游对下游的影响,但中间粒径颗粒则增强上、下游间的流动关联性。同时依据喷管上、下游气固流动耦合关联特性,建立了气固壅塞流动判据。(4)基于不可压流体流量计算公式,通过拟合考虑了颗粒密度、导热系数和固气比的固相表观速度经验关系式,并依据数值计算结果修正了两相密度方程,构建了气固壅塞条件下颗粒质量流率半经验预测模型,所构建模型相比基于气固两相平衡流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5)采用均方差、小波变化以及相干函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粉末推进剂气固壅塞和非壅塞输送对发动机燃烧振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气固壅塞输送状态下,Al/AP粉末发动机进行多脉冲点火时,粉末流化输送与燃烧振荡的低频关联性较强,且AP受热分解成气特性对低频燃烧振荡影响较大;粉末发动机在进行推力调节实验时,粉末输送与燃烧振荡关联性最强时刻发生在转调阶段,且此时燃烧稳定性最差;燃烧室内增设扰流环会增强流化输送与燃烧振荡在低压和高压工作段时的低频耦合关联性,而在转调工作段全频域内有最强的耦合关联性。气固壅塞输送状态下,粉末流化输送与燃烧压强振荡之间几乎无高频或低频耦合关联性,该现象为粉末供给系统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
【图文】:

火箭发动机,可行性验证,粉末,实验系统


图 1-1Al/AP 粉末火箭发动机可行性验证实验系统对 Al/AP 粉末火箭发动机可行性进行成功验证后,贝尔航空公司并未对其展做公开报道。西北工业大学在国内率先对 Al/AP 粉末火箭发动机开展了究工作,,不但成功验证了发动机多次启动[5]和推力调节等功能,还主要实统集成化。同时,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6],发动机燃烧流动特性[7-9]、以及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构型,固体火箭


S.Goroshin等提出的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构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J760.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淑华;牛鑫淼;;发动机燃烧乙醇汽油的排气温度试验与分析[J];森林工程;2013年02期

2 杨长林,居荫诚,舒国才,王懿铭;改善低散热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措施[J];内燃机学报;1995年04期

3 刘涛;纪军;卫海桥;罗坤;;先进发动机燃烧基础研究的进展和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14年01期

4 侯玉堂;;4ДР(30)/(50)型发动机燃烧重柴油的试验[J];中国造船;1955年04期

5 周小强;杜家益;张登攀;袁银男;逢大庆;;生物柴油掺混比对发动机燃烧及颗粒物组分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6 黄琪;金振华;刘小强;贺泽龙;;基于虚拟仪器的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开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熊仕涛,张骜;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的国产化研制[J];内燃机;2000年06期

8 朱亚娜,唐亚利;发动机燃烧过渡特性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戈锐;张煜盛;;光纤传感器在发动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车用发动机;2006年01期

10 陈明澍;乔信起;李鹏飞;;掺混比例和预喷定时对二甲醚-乙醇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J];汽车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人杰;金英爱;刘研;;改变进气组分对发动机燃烧的影响因素分析[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苌转;周斌;邵晓杰;于超;;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点[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象远;;燃烧反应机理在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王朝晖;;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新方法探索[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志伟;张时空;何国强;李江;秦飞;魏祥庚;;高超声速来流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场分析[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胡海平;吴志军;胡宗杰;张晓辉;范钱旺;;喷油参数对GD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叶敏;王岳宇;王雷;邓水斌;翟永辉;李丁丁;王巧凤;林灵;舒明星;;基于燃烧分析解决冷机怠速NVH问题[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4)[C];2015年

8 叶进颖;潘宏亮;秦飞;林彬彬;石磊;何国强;;宽范围变结构RBCC燃烧室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成晓北;代素琴;程伟;吴家平;张思奇;;天然气发动机稀燃条件下点火提前角的优化匹配试验分析[A];湖北省内燃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童江华;13留学回国专家来渝“会诊”11个项目难题[N];重庆商报;2007年

2 李志力;农机使用与维修小经验[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俊;粉末推进剂输送特性及对发动机燃烧振荡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凌鑫晨;发动机燃烧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排放生成机理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朱磊;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控制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帅;页岩气预混火焰及发动机燃烧过程稳定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姚宝峰;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特性及动力学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冰林;活塞式煤油发动机点火提前角仿真计算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黄豪中;柴油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莫春兰;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DME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方成;基于缸压信息的压燃发动机燃烧模式识别与反馈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张凡;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城;柴油/天然气R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仿真研究[D];集美大学;2018年

2 吕欣;汽车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科理;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陈功;发动机燃烧过程对排气温度影响分析及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许冠杰;基于测试系统的发动机燃烧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6 王艳君;基于飞轮数据评价发动机燃烧均匀性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吕品;基于双重稀释改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及排放[D];吉林大学;2009年

8 汤琪;氢和含氢气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彭杨茗;改变燃料化学性质对HCCI发动机燃烧过程控制的数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10 胡亚楠;捷达ATK发动机燃烧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2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