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头部偏转修正弹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7:30
【摘要】:现代战争是高精尖端科技的较量。不仅在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其配备的武器装备也要做到“招招致敌”。这就需要整体提升弹药的各项能力,不仅能够做到对敌方的精确打击和远程火力压制,还要做到针对目标高效毁伤并且信息钳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的鸭舵控制和脉冲发动机控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弹药对精度、可靠性等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全新的控制方式迫在眉睫。 头部偏转修正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控制方式。通过弹头部偏转而产生弹体局部变形从而改变全弹的气动力和力矩,,导致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的其他气动参数随之而改变,进而实现对弹体运动轨迹和运动姿态的调整。近年来,头部偏转修正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一控制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弹箭的气动外形较简单,结构更加紧凑; 2、弹箭的控制部分在质心的前面,因此机动性强; 3、能够提高弹箭的控制效率,增大控制面积,增大了机动能力; 4、该技术是在常规弹箭上基础上进行优化,因此成本较低,非常适合重点发展研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头部偏转修正弹也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某单兵火箭弹为模型,首先对头部偏转弹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机构,并着重介绍了压电陶瓷驱动器。分析了压电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结构、基本特性以及执行原理。并利用网格划分软件GAMBIT对火箭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网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在不同的飞行情况下,即在0°、2°、4°、6°和8°来流攻角情况下,头部偏转角为0°、2°、4°、6°和8°时,飞行速度分别为0.3、0.4、0.5、0.6、0.7Ma时的气动特性,以及火箭弹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以及升阻比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 其次,根据外弹道理论,介绍了火箭弹飞行时所需要的坐标系以及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和经典力学理论,将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力、力矩及其投影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同时运用空间刚体运动学原理,分析了火箭弹的空间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火箭弹的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 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弹道进行解算。模拟不同飞行条件下火箭弹的飞行弹道,并将这些轨迹相对比,最终找出火箭弹的运动规律。 这些研究能够对头部偏转修正弹的研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相信在未来的武器发展过程中,头部偏转修正弹一定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文】:

火箭弹,药性,误差,外界


图 1 . 1 “ 老 四0 ” 火 箭弹 8 9 式 8 0 mm 火 箭弹 图 1 . 3 PF 8 9 式 8 0 mm 火进 环; 2 —药 型罩 ; 3 — 上药 柱 ;4 — 下药 柱; 5— 弹 药性 能 的 众 多因 素 中 ,新 结 构 的产 生 与 应 用出 现 制造 误差 、 装 配 误差 等 一些 外界 干 扰 的 时而 导致 状 态改 变 。 这 时候 常 规结 构是 没 有 办 法

火箭弹,弹种,单兵,战场


中北 大 学 学位 论 文 特种 目 标进 行毁 伤 和破 坏的 7 0 式 62 m m 单 兵反 坦 克火 箭 ,到 能 够 配 备多 种 弹种 的 P F8 9 式 8 0m m 单兵 反坦 克 火箭 弹 ; 单 兵火 箭 弹 的 迅猛 发 展使 其真 正 成 为 战场 上 能 够 快速 并 且 有针 对性 的 与敌 方 进 行有 效 对抗 的重 要 武 器 [ 3] 。图 1 . 1 “ 老 四0 ” 火 箭弹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J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人伟;自适应结构综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周伟;;迷你“长钉” 世界最小的“射后不管”导弹[J];兵器知识;2009年07期

3 魏方海;王志军;尹建平;;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1期

4 魏方海;王志军;尹建平;;有头部偏角的尾翼火箭弹气动性能数值计算[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3期

5 魏方海;王志军;吴国东;;控制火箭弹头部偏角的弹道修正技术[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9期

6 周军;美国的灵巧子弹药研制现状[J];飞航导弹;2001年02期

7 高原;谷良贤;潘雷;;偏转弹头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飞行力学;2009年04期

8 吴一辉,杨宜民,王立鼎;压电定位元件的非线性及其线性化控制原理[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1996年03期

9 郭玉洁;陈志华;刘志明;;偏转头弹箭流场特性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3年04期

10 刘振中;美军近年研制的反坦克灵巧弹药一瞥[J];国防科技;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操卫忠;微态电弹性理论及其在压电材料微尺度计算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0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30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