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双层楔形装药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5:25
【摘要】:在军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反装甲弹药经过几代的发展都具备高智能、大口径、大杀伤、大威力的特性,与此同时对装甲车辆防护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仿真模拟、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在传统反应装甲结构的基础上,改变装药结构,设计出了四种不同结构的双层楔形装药反应装甲。之后通过模拟弹靶对抗过程中飞板的运行状态、头部射流速度和偏转情况、杵体断裂情况、侵彻靶板深度和分布等,对双层楔形装药反应装甲进行结构优化,同时分析射流侵彻法向角和着靶点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第一层ERA下楔和第二层ERA上楔组成的双层楔形装药结构对聚能射流的干扰效果最理想;(2)随着聚能射流侵彻法向角的增大,双层楔形装药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的干扰能力逐渐增强,当侵彻法向角为68o时,干扰效果最佳,与传统双层反应装甲一致;(3)着靶点位于双层楔形装药反应装甲上40mm-160mm之间时,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理想,当着靶点位于160mm处时,干扰效果最佳,与传统双层反应装甲不太一致;(4)当400mm标准破甲弹在着靶点160mm处、以68o法向角侵彻最佳结构双层楔形装药反应装甲时,两次的侵彻深度分别减少了56.72%和44.12%,与传统双层平板装药爆炸反应装甲相比,具有更佳的综合防护能力;(5)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新型反应装甲结构的研究、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图文】:

结构图,破甲弹,结构图,反坦克火箭


在该时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军事对抗持续加强,科技的进步促使反坦克火箭筒的改造升级,第三代反坦克火箭应运而生,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制导系统依靠激光、光电成像制导,一旦目标确定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需要进一步人为引导,操作人员可自行撤退,该型导弹更容易用和操作,例如美国的“蝮蛇”式火箭筒、俄制 RPG-7 单兵火箭筒、台湾 Apilas 火箭弹诺贝尔公司研制的“铁拳 3”60mm 红箭筒、法国丘辟特 ACL300 式 70mm 火箭筒、俄斯“塞子”反坦克导弹等等。1954 年由法国率先投入装备和使用反坦克武器装备,随后的几十年间世界各国对该项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研制。反坦克导弹主要由 4 部分组成,分为聚能战斗部、推进装置、引导装置和壳体。一种是使用高能炸药和双锥锻造成形型罩,以提高聚能射流的穿透效率。另一种是使用自锻破片战斗部攻击目标的顶部甲。

装甲结构,爆炸反应,苏联


图 1.2 苏联“接触 1”爆炸反应装甲结构图爆炸反应装甲是挂在主装甲外面,依靠夹层炸药被引爆后产生的爆炸产物动飞板对聚能射流形成干扰作用的装甲防护装置。爆炸反应装甲的基本类单层“三明治”结构爆炸反应装甲、多层平行平板装药和多层变角度爆炸反层平行平板装药和多层变角度爆炸反应装甲均由 “三明治”结构的爆炸反板装药组合而成。聚能装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聚能装药爆炸后产生急速聚能定条件下射流引爆夹层炸药,爆轰波驱动飞板沿法线方向飞散,过程中与用,运动中的飞板截断射流或使其发生偏移,从而大幅度降低射流对靶板4]。单层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干扰作用有限,无法消除聚能射流对主靶板的只有对单层反应装甲进行适当的叠加或者组合才能发挥其巨大功效,因此应装甲层数可增加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的干预强度和作用时间,聚能射流层反应装甲,夹层装药被射流引爆,爆轰波驱动第一层反应装甲的上、下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J810.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清华;李如江;杨s,

本文编号:2641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41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