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测试离轴式导弹挂架偏转机构及后部推力机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2:58
【摘要】:导弹在研制及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性能参数测试,其中导弹的导引头捕捉目标的能力性能参数测试,需要在实验室建立导弹挂架机构模拟导弹在空中某种飞行姿态,在此姿态下对导引头捕捉目标能力进行测试。因此需要设计导弹挂架满足导弹水平绕弹轴线旋转0-90°并且连续可调,竖直方向绕弹头旋转0-15°并且连续可调。后部推力器是给导弹施加一个向前的冲击,模拟导弹追赶目标的飞行状态,因此需要设计后部推力器机构,实现安装座可以俯仰方位旋转,满足推力器推力方向始终保持在导弹的轴线上。针对以上的要求、实验室的内部环境许可及现有设备要求设计满足功能、强度和稳定性的导弹挂架和推力机构。导弹挂架的设计采取运动轨迹设计法,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作模拟,确定整个机构的空间布局,保证各个机构之间不相互干涉,与导弹本体及目标源不能产生干涉,然后确定各个部分的布局。将整体设计进行模块划分,分成三个子系统:水平偏转机构、竖直偏转机构、推力器安装机构;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动力源选用和控制方法,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兼顾经济性。确定工作原理以后再细化各个零部件,包括零件外形、加工方式和连接安装方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零部件设计尽量要求简洁好加工。求解出水平偏转机构的运动特性曲线,为电机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计算扭矩选用合适的电机,选用合适的液压缸,保证了各个机构实现预定的功能。导弹偏转挂架在转动时受重力,利用ADAMS模拟水平机构的运动,计算各个节点在运动状态下的接触力,通过MATLAB拟合出函数曲线,再以此为载荷通过Workbench计算关键零部件的变形。导弹在实验时承受冲击载荷,计算整个挂架在各种工况下受冲击载荷产生的应力应变,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要求的结论。通过电阻应变片测试已经完成的推力器,包括推力,行程和速度等设计的指标参数。检验设计的可行性。最后总结整个设计过程,提出设计的创新点和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7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世义;宋福志;;导弹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数字导弹到软件导弹[J];战术导弹技术;2006年03期

2 ;《国外导弹技术》1983年总目录[J];国外导弹技术;1983年12期

3 ;《国外航天运载与导弹技术》1986年总目录[J];国外航天运载与导弹技术;1986年12期

4 杨志斌 ,吴则;西方国家限制导弹技术出口[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7年11期

5 谢兴;导弹技术遍及全世界[J];世界导弹与航天;1990年09期

6 王炜;台湾研制的各种导弹[J];中国航天;1991年08期

7 王肖帆;;梁院士笑谈中外导弹——访我国导弹技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守i肹J];大众科技;1998年02期

8 臧晓京;导弹的摧毁作用[J];飞航导弹;2000年09期

9 成楚之;防空导弹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飞航导弹;2001年06期

10 林玉琛;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改进与发展[J];现代防御技术;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纬禄;;钱老对我国导弹事业的贡献[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霞;苏中;薛瑞彬;刘宁;;某型号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虚拟测试平台设计[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3 谢建玲;孙雅平;梁晓霞;黄久忠;;培育航天特色 创办精品期刊——《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的办刊实践[A];超越平凡——2004'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文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卫红 李陈 本报特约记者 吴诗涵;导弹修理“兵专家”[N];解放军报;2014年

2 金弓;美朝导弹会谈搁浅[N];解放军报;2000年

3 毛敬雄 本报记者 钱晓虎 本报特约记者 徐锋;大海深处擎剑人[N];解放军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刚;纳粹导弹基地探秘[N];人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专稿 林寒;日本“一箭八星”背后的导弹阴影[N];世界报;2009年

6 吴瑞虎 李德 胡礼明  ;一位导弹专家的“细节追求”[N];解放军报;2004年

7 张荣;导弹工程师经考核领取上岗证[N];解放军报;2008年

8 董志文 特约记者 冯金源;选拔导弹专家向全型号转变[N];解放军报;2013年

9 记者 马之恒 王蒙;红旗——9导弹:这把利剑有多快?[N];北京科技报;2013年

10 雷炎;台湾想学韩国玩“导弹增程”[N];中国国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悦悦;敏捷导弹大攻角高机动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谷良贤;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导弹总体一体化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光远;面向多弹协同的导弹建模与姿态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曹成铭;测试离轴式导弹挂架偏转机构及后部推力机构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惠平;超音速超低空导弹高度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顾林;某型导弹纵向通道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仲铎;防空导弹可视化弹道仿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林卓巡;空战中目标及导弹选择的优化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青志能;导弹自主编队互定位与目标无源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保群;导弹俯仰通道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陈涛;导弹平面制导算法设计[D];沈阳理工大学;2009年

10 廖贵超;爆炸冲击波对小型导弹目标的破坏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0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50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