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基于状态图的空战仿真决策模型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3-04-11 02:11
  空战决策模型是空战仿真的驱动,作为虚拟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虚拟飞行员的作战能力直接影响仿真对抗结果,决策模型的准确性也将直接影响仿真过程和结果的可信度。研究空战决策建模方法并建立准确的决策模型对于空战仿真具有重要意义。状态图作为描述系统行为重要的形式体系,将系统运行过程划分成区分明显的状态及其转移,支持模块化和层次化建模。本文以空战仿真为背景,研究空战决策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根据空战过程阶段性明显且阶段切换的事件/条件确定,提出基于状态图的空战决策模型设计方法,并采用脚本语言实现决策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从空战仿真的领域特征和现有的典型空战仿真系统决策建模机制分析出发,建立了基于物理-信息-认知域划分的空战仿真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战仿真决策建模总体设计; (2)从决策角度设计并实现空战决策接口框架,为空战仿真决策提供物理域、信息域及认知域的接口支持; (3)基于状态图建立空战仿真决策模型框架,将空战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定义阶段之间的切换事件与条件,对典型阶段的空战决策进行详细建模; (4)针对基于状态图的决策模型实现的需要对脚本技术框架进行修...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空战仿真系统
        1.2.2 空战决策模型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空战仿真决策建模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战斗机空战效能仿真决策建模需求分析
    2.2 典型空战仿真系统决策建模机制分析
        2.2.1 Tac-Brawler
        2.2.2 TacAir-Soar
        2.2.3 EADSIM
        2.2.4 分析总结
    2.3 战斗机空战仿真决策建模总体设计
        2.3.1 空战仿真系统模型框架
        2.3.2 空战仿真决策建模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战仿真决策接口框架设计
    3.1 空战仿真模型总体框架
    3.2 信息域接口框架
        3.2.1 信息域模型框架
        3.2.2 信息域接口及实现机制
    3.3 物理域接口框架
        3.3.1 物理域模型框架
        3.3.2 物理域接口及其实现
    3.4 认知域接口框架
        3.4.1 认知域模型框架
        3.4.2 认知域接口及其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状态图的空战仿真决策模型设计
    4.1 空战决策模型分析
        4.1.1 空战过程划分
        4.1.2 空战事件/条件定义
    4.2 UML 状态机简介
        4.2.1 状态图建模元素
        4.2.2 空战过程建模
    4.3 基于状态图的单机空战过程决策建模
        4.3.1 单机作战阶段划分
        4.3.2 单机作战响应的事件
        4.3.3 单机决策模型框架
    4.4 基于状态图的编队空战过程决策建模
        4.4.1 编队决策阶段设计
        4.4.2 编队指挥命令和协同请求以及消息事件
        4.4.3 编队决策模型框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脚本的空战仿真决策模型实现
    5.1 基于脚本的决策建模技术框架
        5.1.1 决策建模技术框架
        5.1.2 Python 支持脚本框架
    5.2 决策状态图的脚本实现
        5.2.1 状态图到脚本的映射
        5.2.2 状态图到脚本的转换规则
        5.2.3 决策状态图到脚本的转换算法
    5.3 空战决策脚本细化
        5.3.1 超视距空战脚本
        5.3.2 近距空战脚本
        5.3.3 编队战术脚本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空战仿真流程
    6.2 空战想定编辑
    6.3 仿真实验设计
        6.3.1 实验因子
        6.3.2 实验响应
    6.4 仿真运行和分析
        6.4.1 仿真运行
        6.4.2 实验数据分析
        6.4.3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789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789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