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24 04:00

  本文关键词: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设计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与开发,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滨水空间的利用成为市民与游客的关注热点。滨水的步道景观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相对而言,我国对于滨水步道景观的设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专项的分类研究理论。 本文通过专项探讨拟解决六大问题:第一,如何对滨水步道分类讨论专项设计;第二,如何体现文脉与个性;第三,如何将步道与节点空间衔接;第四,如何设计具有多样化体验的滨水步道;第五,如何设计连贯的滨水步道系统;第六,如何对步道景观建立保障体系。研究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滨水步道景观的基础理论,包括滨水步道的界定,景观的构成元素,特点以及不同的分类。另一部分是规划设计方法,包括规划原则,设计方法以及保障体系。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国内外的项目案例,分析其利弊,获得启示以及吸取教训。通过实践案例设计,将理论应用到工作中,评述滨水步道景观建设的效果。 经探讨可得,开发滨水空间的潜力与拉动步道景观的建设应该从分类设计入手。针对滨河、滨湖、滨海步道等不同类型的步道景观应该采取符合其环境特点的设计手法。体现文脉与个性应该从水系与城市的文脉、时代与地域的个性出发,以抽象符号的方式结合园林小品与设施表达。步道与节点空间的衔接要考虑安全性、美观性、便利性。多样化体验的创造可以从基础体验、娱乐体验、科普体验、拓展体验与信息体验出发。规划合理的滨水路网可以保证连贯的步道,到位的管理措施可以避免私人非法侵占步道。保障体系的建立体现在三个阶段:策划阶段、建设阶段、管理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与相关部门配合工作,通过合理的前期规划,严肃的工程实施以及足够的后期管理达到保障优秀的滨水步道景观的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步道 滨水步道 景观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引言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的背景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城市滨水步道景观的实践与研究11-12
  • 1.2.1. 国外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发展历史11
  • 1.2.2. 国内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发展历史11-12
  • 1.2.2.1. 北方与南方的差异12
  • 1.2.2.2. 城市与郊区的差异12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技术路线12-15
  • 1.3.1. 研究目标12
  • 1.3.2. 研究对象的确定12-13
  • 1.3.3. 研究拟解决的六大问题与方法13-14
  •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14-15
  • 2. 城市滨水步道景观的概述15-23
  • 2.1. 滨水步道景观的界定15
  • 2.2. 滨水步道景观的构成元素15-17
  • 2.3. 城市滨水步道景观的特点17-18
  • 2.3.1. 线性空间17
  • 2.3.2. 低度干扰17-18
  • 2.3.3. 边界空间18
  • 2.4. 城市滨水步道景观的类型18-23
  • 2.4.1. 按照水域类型分类18-19
  • 2.4.2. 按照水岸关系分类19-20
  • 2.4.3. 按照断面形式分类20-22
  • 2.4.4. 按照空间特点分类22-23
  • 3. 城市滨水步道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23-45
  • 3.1. 规划原则23-25
  • 3.1.1. 艺术与生态相结合23-24
  • 3.1.2. 亲水与防护并重24
  • 3.1.3. 连续分布网络化24
  • 3.1.4. 配套设施的齐备24-25
  • 3.2. 设计方法25-41
  • 3.2.1. 专项设计25-34
  • 3.2.1.1. 步道材料的选择——从质地、色彩、尺寸与铺设形式出发25-26
  • 3.2.1.2. 人行道与自行车道的结合26-28
  • 3.2.1.3. 步道景观的竖向设计28
  • 3.2.1.4. 植物在滨水区与内陆区的配置28-30
  • 3.2.1.5. 服务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30-31
  • 3.2.1.6. 家居小品与标识的设计31-32
  • 3.2.1.7. 不同类型下的滨水照明32-34
  • 3.2.2. 文脉与个性的表达34-36
  • 3.2.2.1. 存在于水系与城市之间的文脉34
  • 3.2.2.2. 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的个性34
  • 3.2.2.3. 文脉与个性的符号转换34-35
  • 3.2.2.4. 我国的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35-36
  • 3.2.3. 步道与节点空间的衔接36-38
  • 3.2.3.1. 步道与桥梁的衔接36-37
  • 3.2.3.2. 步道与亲水平台的衔接37
  • 3.2.3.3. 步道与城市道路的衔接37
  • 3.2.3.4. 我国的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37-38
  • 3.2.4. 针对不同人群创造多样化的步道体验38-40
  • 3.2.4.1. 基础体验的创新39
  • 3.2.4.2. 娱乐体验的创新39
  • 3.2.4.3. 科普体验的创新39
  • 3.2.4.4. 拓展体验的创新39
  • 3.2.4.5. 多媒体时代的信息体验的畅想39
  • 3.2.4.6. 步道人气的影响因素总结39-40
  • 3.2.5. 形成连贯的步道体系40-41
  • 3.2.5.1. 我国的现状问题40
  • 3.2.5.2. 解决的对策40-41
  • 3.3. 保障体系41-45
  • 3.3.1. 策划阶段41-42
  • 3.3.1.1. 现场调研与资料搜集41-42
  • 3.3.1.2. 游人容积量计算42
  • 3.3.1.3. 成本效益评估42
  • 3.3.1.4. 我国景观建设与水务局的矛盾42
  • 3.3.2. 建设阶段42
  • 3.3.3. 管理阶段42-45
  • 3.3.3.1. 回访调查42
  • 3.3.3.2. 秩序维护与设施更替42-43
  • 3.3.3.3. 民众监督43-45
  • 4. 调研分析与实践应用45-64
  • 4.1. 案例调研45-58
  • 4.1.1. 东京台场海滨公园的滨海步道的启示45-47
  • 4.1.2. 大阪RINKU PARK的滨海步道的启示47-49
  • 4.1.3. 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海滨步道的利弊分析49-50
  • 4.1.4. 深圳湾公园滨海步行道的利弊分析50-52
  • 4.1.5. 广西桂林漓江滨江步道的利弊分析52-54
  • 4.1.6. 北京市滨湖、滨河步道的利弊分析54-58
  • 4.2. 设计实践——以广西崇左太平古镇风情区规划设计为例58-64
  • 4.2.1. 项目背景58
  • 4.2.2. 项日日标58-59
  • 4.2.3. 太平古镇步道景观的平面分析59-60
  • 4.2.4. 滨水步道景观的细部设计60-63
  • 4.2.4.1. 步道的铺装设计60-61
  • 4.2.4.2. 步道的竖向设计61-62
  • 4.2.4.3. 步道的标识设计62
  • 4.2.4.4. 步道的照明设计62-63
  • 4.2.5. 项目评述——成功与不足63-64
  • 5. 趋势展望64-66
  • 5.1. 河道硬化的软化发展的可能性64
  • 5.2. 滨水步道的系统网络化趋势64-65
  • 5.3. 滨水步道与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65
  • 5.4. 滨水步道景观的评价体系的建立65-66
  • 6.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0
  • 图表目录70-75
  • 个人简介75-76
  • 导师简介76-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2 孙施文,王U

本文编号:38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8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