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规划及特色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04 19:21

  本文关键词: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规划及特色景观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策略,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热潮,所以生态校园已经成为协调校园文化、人文伦理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是一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开始或者改建、扩建原有的校园,或者购置大面积的土地兴建新校区,这些都面临着校园规划的问题。因为这些新购置的土地大多在城市近郊,面积大,而且大部分是农田。所以在新校区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段来应对规划时涉及到的不确定性。为使其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并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在论文中引用“反规划”理论。 本论文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为研究对象,尝试“反规划”理论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采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等研究方法,以“反规划”理论为指导,对校园进行布局与分区;对其道路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并进行了静态交通设计;对其绿地系统及建筑布局进行规划;最后在校园的特色景观进行了生态设计。其主要研究结果有: (1)以“反规划”理论为指导,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生态空间的现状进行调研,找出了主要的生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利弊分析,划分了绿色廊道、绿色格网及绿色斑块,建立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非建设区域并由此确定了规划用地布局。 (2)依据规划用地布局,首先规划的校园的布局结构,行成了“一水、一轴、两带、九节点”的布局形式;其次对校园的功能分区进行了划分,确定了教学科研区、实验实践区、景观休闲区、学生生活区、家属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及预留用地七个分区。 (3)建立了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首先对外交通环境进行了分析;其次确定了方格网状的内交通道路布局形式,并进行了道路分级,然后对校园中主要的步行空间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静态交通进行了规划。 (4)在保护及恢复的基础上,对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分析了校园中绿地布局及类型,并对其进行树种规划,并阐述了通过合理的配置方式以创造不同的植物景观。 (5)对校园中的建筑系统进行了规划。首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及布局的进行了说明;其次对其进行了生态功能的设计。 (6)在规划生态校园的基础上,分别对校园水体景观、绿地景观、广场景观及庭院景观进行了生态景观的营造。在水体景观中包括对水体净化处理及生态驳岸的营造、在绿地景观中对微地形的处理、在广场景观中铺装材料的使用及庭院景观中植物的设计中都应用了不同的生态技术手段,以此营造特色生态景观。
【关键词】:哈师大 “反规划”理论 校园规划 特色生态景观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4
【目录】:
  • CONTENTS6-10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1 前言13-18
  • 1.1 研究背景13-14
  • 1.1.1 大学资源与环境问题13
  • 1.1.2 校园建设走向生态化的需要13-14
  • 1.1.3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需要14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15
  • 1.3 研究主要内容15-16
  • 1.4 研究路线16-17
  • 1.5 研究方法17-18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概况18-26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体系18-20
  • 2.2 国外校园规划研究概况20-22
  • 2.2.1 国外校园规划研究概况20-21
  • 2.2.2 国内校园规划研究概况21-22
  • 2.3 生态校园研究概况22-26
  • 2.3.1 国外生态校园研究概况22-23
  • 2.3.2 国内生态校园研究概况23-26
  • 3 “反规划”理论方法研究26-31
  • 3.1 “反规划”理论研究概况26-28
  • 3.1.1 国外“反规划”理论研究概况26
  • 3.1.2 国内“反规划”理论研究概况26-28
  • 3.2 “反规划”理论的内涵28
  • 3.3 “反规划”理论的工作程序28-29
  • 3.4 “反规划”理论与传统规划的区别与联系29
  • 3.5 “反规划”成果——生态基础设施(EI)规划29-30
  • 3.6 “反规划”的实现——圈定非建设区域30-31
  • 4 校区生态基础设施的确定31-38
  • 4.1 景观表述31-33
  • 4.1.1 自然景观表述31-32
  • 4.1.2 生物景观表述32
  • 4.1.3 人文景观表述32-33
  • 4.2 现状分析33-34
  • 4.2.1 校区内水域受到较强人为干扰33
  • 4.2.2 现状交通存在主要问题33-34
  • 4.2.3 绿地系统不健全34
  • 4.2.4 景观性差34
  • 4.2.5 缺乏公共开放空间34
  • 4.3 建立生态基础设施34-36
  • 4.3.1 绿色廊道的建立35-36
  • 4.3.2 绿色格网的建立36
  • 4.3.3 绿色斑块的建立36
  • 4.4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用地布局36-38
  • 5 校区布局与规划38-60
  • 5.1 学校现状分析38-39
  • 5.1.1 区位分析38
  • 5.1.2 学校概况38-39
  • 5.1.3 人文环境39
  • 5.2 规划设计依据39
  • 5.3 规划构思及理念39-40
  • 5.4 校区结构布局40-42
  • 5.5 校园功能分区42-45
  • 5.5.1 教学科研区43-44
  • 5.5.2 实验实践区44
  • 5.5.3 宿舍生活区44
  • 5.5.4 教工生活区44
  • 5.5.5 体育活动区44
  • 5.5.6 景观休闲区44-45
  • 5.5.7 预留用地45
  • 5.6 道路交通系统45-50
  • 5.6.1 外交通46
  • 5.6.2 内交通46-47
  • 5.6.3 停车位规划47-49
  • 5.6.4 生态环保设计49-50
  • 5.7 绿地系统规划50-53
  • 5.7.1 绿地布局及类型50-51
  • 5.7.2 树种规划51-52
  • 5.7.3 植物配置方式52
  • 5.7.4 特色植物景观52-53
  • 5.7.5 绿地生态功能设计53
  • 5.8 建筑系统53-55
  • 5.8.1 建筑类型及布局54
  • 5.8.2 建筑生态功能设计54-55
  • 5.9 小品与设施设计55-59
  • 5.10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9-60
  • 6 特色景观设计60-89
  • 6.1 中央水体景观设计60-73
  • 6.1.1 背景分析60
  • 6.1.2 设计定位60-61
  • 6.1.3 中央水体景观的总体布局61
  • 6.1.4 中央水体景观的分区景观设计61-73
  • 6.2 校园广场设计73-78
  • 6.2.1 背景分析73-74
  • 6.2.2 设计目标74-75
  • 6.2.3 总体布局设计75
  • 6.2.4 校园广场分区景观设计75-78
  • 6.3 校园绿地设计78-84
  • 6.3.1 绿地分析78-79
  • 6.3.2 生态绿地设计79-84
  • 6.4 建筑空间设计84-89
  • 6.4.1 行知楼空间设计84-85
  • 6.4.2 教学楼庭院景观设计85-87
  • 6.4.3 理工二号楼庭院景观设计87-89
  • 7 结论89-90
  • 致谢90-91
  • 参考文献91-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琳;高校老校区改造中的问题及其做法探讨[J];安徽建筑;2005年02期

2 王立科;;地方材料在现代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刘军;;大学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4 林津;;生态理念之校园规划——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5 安运华;;当前大学校园绿化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1期

6 彭德胜;“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7 费曦强,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8 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1期

9 俞孔坚;陈晨;牛静;;最少干预——绿林中的红飘带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1期

10 马建清;;论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水电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双双;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市生态空间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琼;基于GIS的城市空间管制区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湘;长沙市公园绿地节水型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规划及特色景观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1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421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