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30 21:12

  本文关键词: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群落 山地公园 景观 重庆主城区 地形空间


【摘要】: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中,依托自然山地条件构建的山地公园比比皆是,它的立体性、景观的层次性和与城市的相互包容性,使得山地公园植物景观常常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城市森林重要的载体,也是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少有人对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做系统性研究。为此,本论文以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内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植被景观水平的角度对其植物群落与景观设计进行全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地形是控制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山位不同,与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建筑、道路的相对位置不同,则其植物群落类型在公园内理想化的空间格局模式不同;公园地形影响土层厚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表明山地公园内土层厚度具有随高度的上升而变薄的趋势,土壤含水率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的趋势;土壤内的有机质、N、P、K的含量没有发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表明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形成主要受土层深度和土壤含水率影响,由于人为干扰,土壤内的有机质、N、P、K的含量对重庆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形成不是决定性因素;地形造成山地公园不同朝向的山坡、沟谷的光照分布不一致,从而影响不同坡向的山坡、沟谷植物群落设计;公园的地形对植物景观蔓延度影响较大,大斑块的植物群落有主要分布在山顶、山坡的倾向。植物群落设计应服从公园地形空间属性和游人行为心理,用植物来强化或弱化地形空间特点,合理引导公园游憩行为的发生。 (2)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群落结构特点是山地公园植物群落设计模拟的对象和设计的源泉。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内植物群落和主城区内自然森林植物群落在建群植物种类、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类数量、植物群落类型等具有相似性。主城区范围内自然林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中一般1~2种。公园复合层类植物群落景观中植物种类以7~9种、乔木层植物种类以1~3种为宜,以其中一种乔木形成植物群落景观特色。 (3)分析和探讨了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林缘生境的光照、湿度、温度和植物梯度变化规律。发现山地公园光照从缘外到缘内呈现出骤减——缓慢下降——基本不变的梯度变化规律;空气湿度从缘外到缘内逐渐增高,白天温度与光照变化规律成正相关;植物多样性从缘外到缘内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性;初步得出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林缘宽度基本在6~14m之间波动,且边界木缘外3m到缘内2m是边缘效应强度值最大的区域。林缘边界木外4-8m到林缘边界木内4~6m是林下地被植物配置的重点地段,山地公园林缘植物设计应遵循从缘外到缘内依次配置阳性、半阴性、耐阴和荫生植物这一规律。初步建立重庆山地公园代表性边缘地带植物群落设计模式。 (4)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主要为香樟林、香樟-栾树林、香樟-马尾松林、竹林、黄葛树林等,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次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所占面积不大,但景观效果明显。公园的地形、原有植被对景观蔓延度影响较大。坡度较大的绿地景观连通性高,斑块结构紧凑,破碎化程度低,构成山地公园绿色背景,形成大的林相景观和特色景观林。受地形的限制,无论是人工林或是自然林,其结果几乎都是近自然演替,都会有偏头顶级化的趋势。受植物园和动物园植物功能特点所限制,植物景观格局表现出破碎化程度高,空间异质性程度较大的特点,这与人工干扰强度高于其它公园有很大关系。从植物景观格局水平角度提出植物群落与群落之间的设计应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植物群落斑块大小、形状、色彩的统一与变化,顺应地形设计植物群落、构建立体的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 (5)主城区山地公园内表现较好的植物群落景观具有的特点是:植物群落形成的时间长、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种群规模大,占地面积广,并成自然斑块状,不同种类斑块交叉布置,优势斑块的横向宽度以300~500m为宜;植物景观整体统一,特色明显;灌木和地被植物丰富,突出近距离观赏;植物景观经过了人工适度的干预,四季可观赏的景象多变,色彩协调性高,季相搭配优秀;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构成的空间主次分明。 (6)根据山地公园立地条件特点,提出“整体性、多样性、过程性、园林艺术与植物生态性相结合”的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四大策略,以及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的构建应遵循“以乡土植物为建群种、适度的植物群落物种数量、公园整体植物多样性、因地制宜”的四大原则。 (7)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应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三个层次。本文初步提出了以山地公园空间格局为核心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研究体系,并建立起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的框架。
【关键词】:植物群落 山地公园 景观 重庆主城区 地形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Q948;TU986.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1 绪论13-32
  • 1.1 研究背景13-18
  • 1.1.1 基于实践的探索13
  • 1.1.2 山地公园绿地是城市森林主要载体13-15
  • 1.1.3 山地公园植物群落设计误区与缺失15-17
  • 1.1.4 景观生态学理论更新传统园林植物设计理念17
  • 1.1.5 山地公园绿地在重庆城市森林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7-18
  • 1.2 山地公园植物群落与景观设计研究进展18-29
  • 1.2.1 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相关概念诠释18-2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21-23
  • 1.2.3 国内研究现状23-29
  • 1.3 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的思考29-32
  • 1.3.1 城市景观的视角29-30
  • 1.3.2 多学科交融的系统化研究30
  • 1.3.3 现实的植物设计理论的局限性30-32
  • 2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32-38
  • 2.1 研究目的意义32-33
  • 2.2 研究的内容33-34
  • 2.3 研究的方法34
  • 2.4 研究的尺度与技术路线34-38
  • 3 影响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设计因素38-75
  • 3.1 重庆主城区公园38-43
  • 3.1.1 重庆主城区公园自然环境38-39
  • 3.1.2 重庆主城区公园39-43
  • 3.2 山地城市空间要素43-48
  • 3.2.1 城市地形与山地公园44-45
  • 3.2.2 城市建筑与山地公园45-47
  • 3.2.3 城市道路与山地公园47-48
  • 3.3 公园自然地形空间和基址类型48-51
  • 3.3.1 不同山位的空间属性48-51
  • 3.3.2 主城区山地公园基址类型51
  • 3.4 主城区山地公园的土壤和光照51-63
  • 3.4.1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53
  • 3.4.2 样地、样点的确定53-55
  • 3.4.3 采样工具与方法55-59
  • 3.4.4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测定59
  • 3.4.5 土壤调查结果分析59-62
  • 3.4.6 山地公园的光照62-63
  • 3.5 地域文化63-67
  • 3.5.1 巴渝传统文化64-65
  • 3.5.2 重庆传统园林文化的影响65-66
  • 3.5.3 重庆近现代园林文化的影响66-67
  • 3.6 山地公园植物群落与景观空间67-74
  • 3.6.1 城市景观意象与山地公园植物群落67-70
  • 3.6.2 公园地形与植物群落设计70-74
  • 3.7 小结74-75
  • 4 重庆主城区自然林群落研究75-90
  • 4.1 重庆主城区自然林群落调查范围与方法75-76
  • 4.1.1 研究对象75
  • 4.1.2 调查方法75-76
  • 4.2 森林群落调查结果分析76-88
  • 4.2.1 森林群落类型与景观类型分析76-80
  • 4.2.2 森林群落主要特点80-86
  • 4.2.3 森林群落类型与地形环境相关分析86-88
  • 4.3 小结88-90
  • 5 重庆主城区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现状调查研究90-117
  • 5.1 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调查范围与方法90
  • 5.1.1 调查范围选取的原则90
  • 5.1.2 调查研究对象的确定90
  • 5.1.3 调查方法90
  • 5.2 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结果分析90-99
  • 5.2.1 公园植物景观类型分析90-97
  • 5.2.2 公园植物群落景观存在的问题探讨97-99
  • 5.3 代表性公园植物景观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99-109
  • 5.3.1 综合性公园类植物景观群落结构分析99-103
  • 5.3.2 专类公园植物景观群落结构分析103-104
  • 5.3.3 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群落结构分析104-106
  • 5.3.4 社区公园植物景观群落结构分析106-107
  • 5.3.5 街头绿地植物景观群落结构分析107-109
  • 5.4 山地公园植物群落设计探讨109-115
  • 5.4.1 挡土墙立体绿化类植物群落景观设计109-114
  • 5.4.2 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114-115
  • 5.4.3 疏林草地植物群落设计115
  • 5.5 小结115-117
  • 6. 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林缘边缘效应117-139
  • 6.1 林缘边缘效应研究方法117-119
  • 6.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7-118
  • 6.1.2 调查时间和测量仪器118-119
  • 6.2 林缘非生物因素——光照的梯度变化规律119-125
  • 6.2.1 林缘光照梯度变化的总体规律120
  • 6.2.2 郁闭度对林缘光照变化规律的影响120-122
  • 6.2.3 不同坡度斑块林缘光照强度规律的比较122-123
  • 6.2.4、不同坡向光照变化规律的比较123-124
  • 6.2.5 不同植被群落林缘光照变化规律的比较124-125
  • 6.3 林缘其它非生物因素的梯度变化规律125-127
  • 6.3.1 湿度的梯度变化规律125
  • 6.3.2 温度的梯度变化规律125-127
  • 6.4 林缘边缘效应多样性研究127-131
  • 6.4.1 林缘植被多样性调查127-128
  • 6.4.2 林缘边缘效应多样性变化规律研究128-131
  • 6.5 林缘边缘效应与公园边缘地带植物群落设计131-137
  • 6.5.1 林缘边缘效应131-132
  • 6.5.2 傍山园路边缘地带植物群落设计132-135
  • 6.5.3 登山梯道边缘植物群落设计135-137
  • 6.6 小结137-139
  • 7 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格局水平研究139-157
  • 7.1 公园的确定139-140
  • 7.1.1 选择公园的原则139
  • 7.1.2 所选公园数量和范围139-140
  • 7.2 数据分析方法140
  • 7.3 景观指数选择及其测算方法140-144
  • 7.4 植物景观格局对比分析144-152
  • 7.4.1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144-147
  • 7.4.2 景观水平指数分析147-152
  • 7.5 基于景观格局的植物群落设计探讨152-154
  • 7.6 小结154-157
  • 8. 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157-169
  • 8.1 评价相关方法概述157-160
  • 8.1.1 层次分析法概述157-159
  • 8.1.2 模糊综合评价法159-160
  • 8.2 评价程序与步骤160-164
  • 8.2.1 指标选择的原则160
  • 8.2.2 指标筛选的方法160
  • 8.2.3 评价指标的选取160-162
  • 8.2.4 指标权重计算162-163
  • 8.2.5 指标赋值163
  • 8.2.6 指标评价方法163-164
  • 8.3 重庆市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164-168
  • 8.3.1 评价对象和材料164-165
  • 8.3.2 评判步骤165
  • 8.3.3 综合评价结果165-168
  • 8.4 小结168-169
  • 9. 总结与结论169-181
  • 9.1. 总结169-178
  • 9.1.1 地形与山地公园内植物群落169-170
  • 9.1.2 重庆主城区内自然植物群落与山地公园植物群落170-171
  • 9.1.3 山地公园林缘边缘效应与公园边缘地带植物群落171-172
  • 9.1.4 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策略与原则172-175
  • 9.1.5 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层次性与方法175-178
  • 9.2 结论178
  • 9.3 论文研究特色178-179
  • 9.4 研究方向179-181
  • 主要参考文献181-187
  • 致谢187-188
  • 附录188-20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英良;杨远庆;;山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2 周颖峰;王蓉;;浅谈大丰市园林管理中的植物配置[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07期

3 陈翠玉;杨善云;黎良财;;柳州市主城区河岸植被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0期

4 王有林;;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玉娟;湖南阳明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万平;武汉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及景观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0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950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