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8:04

  本文关键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依赖进口。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整机设计水平低、制造能力差、关键功能部件的制造水平低外,机床可靠性水平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只有500小时左右,而进口高端数控机床的MTBF值一般在2000小时以上,差距非常大,严重影响了用户对国产数控机床的信心。而数控机床的可靠性除了与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有关外(两者共同决定了数控机床的固有可靠性),还受数控机床的日常使用习惯、维修保养情况的影响。国产数控机床用户一直未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床维修习惯,这不仅与用户的敬业水平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国产数控机床厂家很少对数控机床的维修进行系统研究,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维修决策方法。为了尽快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水平,并结合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研究,本文以提高数控机床使用过程中维修质量为出发点,将RCM理论引入到数控机床维修决策中,形成一套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方法。同时为了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数控机床的维修活动,设计和开发了数控机床在线维修决策系统,为保障数控机床的运行可靠性提供可操作平台。 首先从故障及维修理论入手,研究了复杂机电产品故障及维修活动的特点,指出了复杂机电产品故障率的六种基本形式以及维修工作的基本类型,并针对每种维修工作类型,定性的研究其对复杂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然后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决策(RCM)理论应用到数控机床维修决策中,将数控机床维修决策过程分为收集信息、确定重要功能单元、FMEA分析、维修方式决策、综合形成大纲等几个步骤,针对每个步骤中的关键难点问题,分别建立数学模型,为维修决策定量化研究提供工具。 最后,基于上述理论,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分别开发数控机床在线维修决策系统。该系统嵌入到数控机床上,自动记录数控机床故障及维修情况,并通过传感器在线监测数控机床运行状态,根据上述信息,自主进行维修决策,,实现数控机床维修决策的自动化。
【关键词】:数控机床 运行可靠性 RCM 维修决策 在线维修决策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G65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引言9-10
  • 1.2 维修决策理论研究综述10-12
  •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12-13
  • 1.3.1 课题来源12
  • 1.3.2 课题来源背景12-13
  • 1.3.3 课题的研究意义13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3-15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13
  • 1.4.2 论文的创新点13-15
  • 2 机电设备故障与维修理论15-25
  • 2.1 设备故障相关理论15-21
  • 2.1.1 故障的定义15
  • 2.1.2 故障的分类15-16
  • 2.1.3 复杂设备故障16-17
  • 2.1.4 设备维修相关理论17-18
  • 2.1.5 维护保养18-19
  • 2.1.6 预防性维修19-20
  • 2.1.7 修复性维修20-21
  • 2.2 设备可靠性与维修的关系21-23
  • 2.2.1 维护保养与设备的可靠性21
  • 2.2.2 计划性维修与设备的可靠性21-22
  • 2.2.3 视情维修与设备的可靠性22-23
  • 2.2.4 修复性维修与设备的可靠性23
  • 2.3 RCM 原理23-24
  • 2.3.1 RCM 的定义23
  • 2.3.2 RCM 基本思想及原理23-24
  • 2.3.3 RCM 难点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基于 RCM 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技术25-49
  • 3.1 引言25-26
  • 3.2 RCM 信息收集26
  • 3.2.1 数控机床 RCM 分析所需信息26
  • 3.2.2 用户故障数据收集26
  • 3.3 确定重要功能单元26-31
  • 3.3.1 建立数控机床的构造树27
  • 3.3.2 故障信息按单元分组统计27-28
  • 3.3.3 后果严重性加权的故障占比分析法28-31
  • 3.4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31-34
  • 3.5 应用逻辑决断图进行维修方式选择34-40
  • 3.5.1 RCM 逻辑决断图34-38
  • 3.5.2 各种维修方式适用准则38-39
  • 3.5.3 逻辑决断案例39-40
  • 3.6 维修周期决策研究40-43
  • 3.6.1 各维修方式对维修周期的要求40-41
  • 3.6.2 维修周期决策研究41-43
  • 3.7 视情维修决策研究43-46
  • 3.7.1 设备可靠性协变量模型44-45
  • 3.7.2 案例分析45-46
  • 3.8 制订维修大纲46-47
  • 3.9 本章小结47-49
  • 4 数控机床在线维修决策系统开发49-71
  • 4.1 引言49
  • 4.2 数控机床在线维修决策系统设计49-51
  • 4.2.1 在线维修决策系统原理49
  • 4.2.2 在线维修决策系统功能49-50
  • 4.2.3 在线维修决策系统设计50-51
  • 4.3 在线维修决策系统实例一(开放式数控系统)51-63
  • 4.3.1 软硬件条件51-52
  • 4.3.2 系统设计52-54
  • 4.3.3 系统开发54-59
  • 4.3.4 硬件安装59-60
  • 4.3.5 系统调试60-63
  • 4.4 在线维修决策系统实例二(半开放式数控系统)63-69
  • 4.4.1 软硬件条件63-64
  • 4.4.2 系统设计64-65
  • 4.4.3 系统开发65-68
  • 4.4.4 硬件安装68-69
  • 4.4.5 系统调试69
  • 4.5 本章小结69-71
  • 5 结论与展望71-73
  • 5.1 主要研究成果71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71-73
  • 致谢73-75
  • 参考文献75-79
  • 附录79-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青,姜文兰,刘又午,吴建华,范晋伟;加工中心空间综合误差建模技术[J];天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乌国卿;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J];机电一体化;1996年04期

3 闫鹏举,王承民,付琼;数控机床齿轮精度的选择[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7年09期

4 蒋锐权,吴祖育,蔡建国;数控机床神经元自适应位置控制算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0年07期

5 洪迈生,苏恒,熊诗波,魏元雷,李自军;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检测技术(续完)[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2年02期

6 ;数控机床在机测量技术——雷尼绍测头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年11期

7 徐加福,张文峰;数控加工机床的选用方法[J];南方农机;2002年06期

8 范波涛,宋一兵;数控机床数据通讯技术[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韩f^春,汪木兰;数控机床现场监测仪的研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6期

10 黄天戍,万志江,岳斌;基于以太网的异构数控机床集成实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震;;力士乐IndraMotion MTX数控机床的高性能处理器[A];高档数控机床与制造工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建生;张钢;汪希平;;数控机床中进给系统的位置记忆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辛红敏;张建国;颉潭成;南翔;;基于HUNUC系统的数控机床维护技术[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根元;;数控机床的润滑工作[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霞;刘鹏;;数控机床多轴联动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十五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秋成;袁巨龙;;竞争优势创建技术在数控机床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苏春;;数控机床快速化设计的使能技术与途径[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伏德贵;廖正菊;旷生平;;数控机床自动螺距误差补偿[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10 ;前言[A];高档数控机床与制造工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金池;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尚属幼稚 亟待政策引导[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培森;数控机床要先行 “十一五”规划力挺国产[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吕强;沈阳机床 增幅估算是否保守[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王小波;我国数控机床核心技术九成靠进口[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原国锋;数控机床曙光初现[N];人民日报;2007年

6 王超;齐重数控:自主创新改写风电设备依赖进口历史[N];机电商报;2008年

7 胡启林;华东数控:龙门数控机床利润增长符合预期[N];中国工业报;2008年

8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部;中国数控机床上海大比拼[N];中国工业报;2004年

9 胡启林;云南玉溪万台数控机床生产项目签约[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伶玲;光洋科技:自主创新引领发展[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彬彬;基于维修程度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炳锟;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士雄;数控机床用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控制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领会;数控机床可用性耦合建模及影响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葛红玉;数控机床装配可靠性建模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胡韶华;现代数控机床多源能耗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潘超;数控机床直线电驱进给系统控制技术及动态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何王勇;数控机床双轴同步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胡峰;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动态特性辨识与状态监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颖;湖北大重型数控机床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东晓;智能化思想导入ICAID系统的途径及实现过程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4年

2 刘玉美;基于集成考试系统的数控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5年

3 袁春杰;直流伺服驱动型数控车床的升级改造[D];天津大学;2005年

4 金明冬;制造执行系统MES中数据采集与传送的研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段利英;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NC机床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开学;数控机床网络化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7 尹彦平;V2-2000B数控机床改造[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李光;中国数控机床市场预测与沈阳机床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郭辰;多功能数控铣床几何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谭浩;基于知识的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4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