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焊接参数及结构对6061铝合金TIG及FSSW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18 11:04

  本文关键词:焊接参数及结构对6061铝合金TIG及FSSW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6061-T6变形铝合金为主要研究载体,采用微观组织表征、物相鉴定、显微硬度分析、拉伸测试等材料分析手段,通过改变焊接参数以及焊后人工时效处理,系统研究了交流钨极氩弧焊和交流脉冲钨极氩弧焊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演变规律。此外,通过改变搭接结构和预热处理,系统对比探讨了各种配置下铝、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焊接接头成形特点、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拉伸剪切强度。基于实验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不同线能量及焊后时效处理对6061-T6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线能量增加,热影响区宽度从315μm逐渐增加至690μm,熔合区晶粒大小从43μm增加到51μm,焊后人工时效处理对焊缝晶粒大小影响不大。熔合区硬度值低于热影响区和母材,热影响区硬度值随线能量增加而降低,熔合区的硬度值随线能量的增加先降低在热输入为252J/mm时达到最小值(67HV)此后出现一定程度回升,焊后时效处理明显改善焊接接头硬度。线能量较低时焊接接头容易出现焊不透和气孔等缺陷,降低焊接接头极限抗拉强度,经焊后人工时效处理后,由于沉淀强化相的析出,接头强度明显增强。拉伸应力作用下,焊接接头断裂为韧性断裂。 研究脉冲频率对6061-T6铝合金脉冲填丝钨极氩弧焊焊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脉冲频率时(10Hz或20Hz),焊缝成形较差,表面出现少量氧化物、夹渣等焊接缺陷。较高脉冲频率时(40Hz),,焊缝成形完整,呈现典型鱼鳞状特征。过高脉冲频率(50Hz)下焊缝宽度增加,焊缝成形能力减弱,鱼鳞状特征不明显同时焊缝表面出现轻微氧化现象。熔合区晶粒随脉冲频率增加先减小,在40Hz时达到最小值(25.4μm)后逐渐增大。热影响区在低频或高频时第二相析出较多并出现聚集长大现象。焊缝横截面硬度值呈母材熔合区热影响区关系分布,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硬度值随脉冲频率增加先增加并在40Hz时达到最大值。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演变规律相似,在40Hz时达到最大值255MPa。母材为韧性断裂,焊接接头为韧-脆混合断裂。 研究预热处理及搭接结构对铝、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焊接接头组织与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种母材进行搅拌摩擦点焊可获得无明显缺陷焊接接头,对异种母材进行焊接时出现两种截然不同横截面连接特征,当AZ31镁合金作为上板时,两板分界面被搅拌针切断,部分下板材料与上板材料混合后沿搅拌针外围流向上板,形成焊核区。当6061-T6铝合金作为上板时,搅拌针未能压入下板材料,上下板分界线清晰可见并沿顶端压力方向发生弯曲。Mg-Al焊接接头中,共晶反应主要发生在被卷起的混合材料中,少量金属间化合物Al_(12)Mg_(17)以局部熔化方式生成。Al-Mg焊接接头中,共晶反应以组分液化方式在轴肩下方两板接触面之间发生,共晶组织由岛状(Al_(12)Mg_(17))和层状(Al_(12)Mg_(17)-Mg)相组成。较高预热温度有利于促进Al-Al、Mg-Mg和Mg-Al焊接接头拉伸剪切强度提高,然而对Al-Mg焊接接头,较高预热温度促进共晶反应进行,形成较厚共晶反应层,恶化接头拉伸剪切强度。紧密结合焊核容易诱发焊核剥离断裂,由搅拌不充分形成的不完整焊核容易导致焊核剪切断裂,Al-Mg焊接接头因未能形成焊核最终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沿结合面分离。
【关键词】:铝合金 钨极氩弧焊 搅拌摩擦点焊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G444.7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
  • 1.2 铝及铝合金概述9-12
  • 1.2.1 铝及铝合金的性质9-10
  • 1.2.2 铝合金的分类10-11
  • 1.2.3 铝合金的应用11-12
  • 1.3 铝合金的焊接12-20
  • 1.3.1 铝合金的焊接性12-14
  • 1.3.2 铝合金的钨极氩弧焊14-16
  • 1.3.3 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点焊16-19
  • 1.3.4 铝合金的其它焊接方法19-20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3
  • 2 实验方案23-31
  • 2.1 实验材料及焊接设备23-25
  • 2.1.1 实验材料23-24
  • 2.1.2 焊接设备24-25
  • 2.2 焊接方案及参数25-27
  • 2.3 实验方法27-31
  • 2.3.1 焊前准备27
  • 2.3.2 标准金相试样制备27-28
  • 2.3.3 物相分析28
  • 2.3.4 显微硬度分析28
  • 2.3.5 拉伸强度分析28-31
  • 3 线能量变化及焊后时效处理对 6061-T6 铝合金 TIG 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31-41
  • 3.1 引言31
  • 3.2 线能量变化及焊后时效处理对 6061-T6 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31-35
  • 3.2.1 典型 6061-T6 铝合金 TIG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31-32
  • 3.2.2 不同线能量对微观组织的影响32-34
  • 3.2.3 时效处理对微观组织的影响34-35
  • 3.3 线能量变化及焊后时效处理对 6061-T6 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35-39
  • 3.3.1 显微硬度变化规律35-37
  • 3.3.2 拉伸强度演变规律37-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4 脉冲频率对 6061-T6 铝合金脉冲 TIG 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41-51
  • 4.1 引言41
  • 4.2 脉冲频率对 6061-T6 铝合金 TIG 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41-46
  • 4.2.1 脉冲频率对 TIG 焊接接头宏观形貌的影响41-42
  • 4.2.2 脉冲频率对 TIG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42-46
  • 4.3 脉冲频率对 6061-T6 铝合金 TIG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46-49
  • 4.3.1 显微硬度变化规律46-48
  • 4.3.2 拉伸强度演变规律48-49
  • 4.4 本章小结49-51
  • 5 预热处理及搭接结构对 6061-T6 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51-63
  • 5.1 引言51
  • 5.2 预热处理及搭接结构对 6061-T6 铝合金 FSSW 焊接接头组织影响51-57
  • 5.2.1 宏观形貌变化规律51-53
  • 5.2.2 微观组织演变规律53-55
  • 5.2.3 金属间化合物演变规律55-57
  • 5.3 预热处理及搭接结构对 6061-T6 铝合金 FSSW 焊接接头拉伸剪切强度影响57-61
  • 5.4 本章小结61-63
  • 6 全文结论63-65
  • 致谢65-67
  • 参考文献67-73
  • 附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前进;房务农;王勇;罗绍俊;;SR处理对JFE-HITEN610U2L钢及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1年13期

2 吕任远;张连敏;陶传琦;罗洪涛;丁成钢;朱平;;转向架构架Q345-E钢板焊接接头力学性能[J];机车车辆工艺;2006年04期

3 刘作辉;;风力发电机组塔架法兰拼焊工艺[J];焊接;2007年09期

4 李华;;SA213-T23钢焊接工艺试验研究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6期

5 田劲松;朱朝明;毛惠刚;;409L和410L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力学和腐蚀性能对比[J];焊接;2008年08期

6 ;焊接热过程和冶金过程[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7年01期

7 王怀建;;铁白铜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热加工工艺;2008年01期

8 曹淑荣;;“川气东送”合金钢钢管焊接力学性能检验及判定[J];石油化工建设;2008年01期

9 付宇明;郑丽娟;何大川;吴立军;;45钢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及力学性能分析[J];焊接学报;2008年05期

10 许鸿吉;宋冰昕;常力;金光;李华;苏琴;;20Cr钢与B级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运建;郑相锋;冯砚厅;李中伟;;电火花堆焊接头的性能分析与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郝传勇;李正林;毛先锋;;Ti-55(M)高温钛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3 梁希明;;高纯铝的焊接[A];安徽省焊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秀芝;王长利;;热循环对LF6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联国;;钛管-钛钢复合管板焊接接头射线检测[A];陕西省第十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建;罗国强;沈强;李美娟;王仪宇;张联盟;;MB2/LY12异种金属真空扩散焊及界面组织[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宇;罗玉林;戴虹;陈丽;;高原地区钢轨现场焊平直度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段权;;压力容器用16MnR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阳代军;霍立兴;张玉凤;;国产塑料压力管道热熔对接焊机的研制与开发[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马涛;唐连元;苗张木;;模块支墩厚板焊接接头CTOD韧度研究[A];中国船舶焊切技术暨新船型及海洋工程工艺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建国;新日铁开发出LNG罐用超级9%Ni钢板[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2 本版编辑 记者 魏敬民 子舒;为海洋钢结构增加安全砝码[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杨华平 何慧勇;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焊材及焊接工艺的开发和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姜国芳;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焊接与耐蚀性[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性能及用途[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6 唐佩绵;住友金属耐疲劳焊接结构钢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7 唐诗全 余腾义;攀钢U75V钢轨铝热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郭廷杰;JFE关于造船用钢材的技术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9 赵世平;重视钢筋电渣压力焊的节能作用[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热处理工艺对含Nb焊缝金属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吉权;超高强度钢及其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徐荣正;镁合金焊接接头腐蚀行为及电弧喷涂防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良晨;超声频分量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红霞;AZ31B镁合金及其TIG焊焊接接头疲劳断裂行为及评定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菲;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的深冷强化机理[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6 车洪艳;铝合金汽车部件的变形及损伤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新梅;Super304H奥氏体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朱亮;力学性能失配焊接接头的强度及变形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9 马崇;P92钢焊接接头IV型蠕变开裂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唐建群;LPG球罐腐蚀特性与再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彪;2195铝锂合金焊接工艺及其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2 李艳;采用有限元分析多因素对焊接接头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俊;结构钢焊接接头的J_(IC)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黄家伟;近α相钛合金与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石锋;焊接技术实现大口径弯管的成形工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蕊;AZ31B镁合金及其焊接接头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亮;中厚板2024铝合金的焊接工艺研究及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吴冰;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失效评定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毕越宽;石化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腐蚀与失效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强;AZ91D镁合金T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焊接参数及结构对6061铝合金TIG及FSSW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4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