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Si元素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碳钢表面氧化铁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18 20:04

  本文关键词:Si元素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碳钢表面氧化铁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了Si元素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热轧钢板氧化铁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使用TGA(差热热重同步分析仪)初步了解和研究了两种实验钢在不同温度、相同氧化气氛的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性能,获得了氧化动力学曲线和氧化激活能,分析了Si元素对热轧碳钢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管式加热炉加热实验模拟了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情况下两种实验钢的氧化行为,研究了Si元素对两种实验钢氧化铁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形成富硅层的最佳工艺;结合实验室研究理论成果,在生产现场进行工艺改进,经过若干次的现场试轧,成功解决了花斑褶皱、气泡和色差等问题。经过理论实验和实际生产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氧化动力学分析发现,从300℃到1200℃,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钢的氧化程度越剧烈,其中800℃为一个转折点,800℃以下氧化铁皮层均较薄,800℃以上氧化明显加剧,氧化铁皮层平均厚度大幅增大;另一方面,随着热轧钢中的Si元素含量的增加,碳钢的抗氧化性也有一定的提高。(2)利用管式加热炉对两种实验钢在高温段(1100℃-1200℃)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加热,结果发现在1100℃时虽然氧化铁皮组织与1150℃和1200℃时相似,均为Fe O和先共析的Fe3O4,但是前者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富硅层;另外,在1150℃和1200℃时从5min到60min均形成了液相的富硅层,且有向氧化铁皮层扩散的迹象,保温时间较长的甚至已经破坏了氧化铁皮层。比较发现在1150℃时保温10min得到的氧化铁皮层和富硅层均较为完整和均匀。(3)结合现场生产,通过调整轧制工艺,能够达到消除花斑和褶皱等缺陷。降低钢坯出炉温度,至低于1150℃;控制粗轧温度,减小精轧前待钢温度和时间;调节合理的除鳞工艺,从而消除了花斑和褶皱的缺陷,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氧化铁皮 Si元素 高温氧化 轧制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35.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氧化铁皮具有保护性的条件11-12
  • 1.2 碳钢氧化铁皮的分类12-13
  • 1.3 碳钢高温氧化动力学13-15
  • 1.3.1 氧化动力学测量方法13-14
  • 1.3.2 氧化动力学规律的归纳方法14-15
  • 1.4 影响炉生氧化铁皮形成的因素15-16
  • 1.4.1 碳钢中的合金元素对氧化铁皮的影响15-16
  • 1.4.2 加热条件和气氛对氧化铁皮生成的影响16
  • 1.5 富硅层的形成及作用16-17
  • 1.6 热轧工艺对氧化铁皮的影响17-19
  • 1.6.1 典型的中厚板氧化铁皮缺陷17-18
  • 1.6.2 热轧工艺改善的研究18-19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9-21
  • 第2章 氧化动力学实验21-34
  • 2.1 氧化动力学实验目的21
  • 2.2 氧化动力学实验材料及试样的准备21-22
  • 2.2.1 氧化动力学实验材料21
  • 2.2.2 氧化动力学试样的制备21-22
  • 2.3 氧化动力学实验设备22-23
  • 2.4 氧化动力学实验方案23-24
  • 2.5 氧化动力学实验结果和分析24-33
  • 2.5.1 氧化动力学曲线24-27
  • 2.5.2 计算激活能Q27-30
  • 2.5.3 宏观形貌30
  • 2.5.4 微观形貌30-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高温氧化实验34-48
  • 3.1 高温氧化实验目的34
  • 3.2 高温氧化实验材料及试样的准备34
  • 3.2.1 高温氧化实验材料34
  • 3.2.2 高温氧化试样的制备34
  • 3.3 高温氧化实验设备34-35
  • 3.4 高温氧化实验方案35-36
  • 3.5 氧化铁皮的检测与统计36-47
  • 3.5.1 宏观形貌36-37
  • 3.5.2 微观分析37-47
  • 3.6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轧制工艺对表面质量的影响48-62
  • 4.1 实验目的48
  • 4.2 实验材料48
  • 4.3 第一次现场工业试制48-54
  • 4.3.1 工业试制方案48-49
  • 4.3.2 试制结果与讨论49-53
  • 4.3.3 第一次工业试制总结53-54
  • 4.4 第二次现场工业试制54-60
  • 4.4.1 工业试制方案54-55
  • 4.4.2 试制结果与讨论55-59
  • 4.4.3 第二次工业试制总结59-60
  • 4.5 本章小结60-62
  • 第5章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6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柯,韩静涛;20MnSi氧化铁皮成分和结构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2 任秀平;用于回收氧化铁皮的新工艺[J];轧钢;2000年04期

3 韩卫国,刘俊亮,崔玉所;氧化铁皮在冷轧工序的演变[J];宝钢技术;2004年06期

4 冷茂林;于浩;孙卫华;马娜;;热轧低碳钢氧化铁皮的变形行为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12期

5 赵晖;减少钢板氧化铁皮的探讨[J];宽厚板;1999年03期

6 夏先平,何晓明,孙业中,何国军;三次氧化铁皮缺陷的成因分析[J];宝钢技术;2002年04期

7 魏天斌;热轧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去除方法[J];钢铁研究;2003年04期

8 杨峥,赵明琦,杨仁江;薄板氧化铁皮组织结构分析[J];物理测试;2003年05期

9 贾军艳;张成瑞;杜秀珍;吕长宝;吕耀强;裴爱娟;刘强;;超薄热带氧化铁皮生成分析及消除措施[J];金属世界;2007年03期

10 张朝晖;刘安民;赵福才;张蕊;;氧化铁皮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J];钢铁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柯;韩静涛;;20MnSi氧化铁皮成分和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徐海卫;李飞;王全礼;胡志远;李金宝;李瑞;安冬阳;;热轧薄板表面氧化铁皮类缺陷的形成机理与控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陈应瑶;夏晓明;李欣波;;氧化铁皮分析[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4 杨澄;;热轧过程氧化铁皮的产生[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5 朱蔚林;;氧化铁皮的分系与控制探讨[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6 杨峰;欧鹏;;热轧产品红色氧化铁皮成因及消除方法的研究[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6年

7 高燕;李月林;张建华;安玉超;;热轧板卷氧化铁皮控制实践[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雷凯;周一中;徐希义;袁伟;曾艳;;热轧典型氧化铁皮形貌和形成原因分析[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杨峰;欧鹏;;热轧产品红色氧化铁皮成因及消除方法的研究[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高燕;李月林;张建华;安玉超;;热轧氧化铁皮控制实践[A];2012河北省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克 陆中;广西检验检疫局利用技术优势促进氧化铁皮进口贸易健康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2 ;热轧中氧化铁皮厚度对变形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3 全国轧钢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减少氧化铁皮 提高产品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唐佩绵;钢板热轧氧化铁皮变形行为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刘振宇 王国栋;热轧氧化铁皮控制技术获重要进展[N];中国冶金报;2011年

6 莱钢中型型钢厂 李中延;型钢去除氧化铁皮探讨[N];中国冶金报;2002年

7 唐佩绵;线材表面残存氧化铁皮对拔丝加工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8 王名胜 王凯斌;集民智 寻突破[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减酸洗钢和免酸洗钢研发及工业化生产[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10 唐明珠;大同特钢知多厂粉体副产品造粒再循环利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彬;热轧低碳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志芳;表面涂层对钢坯温度场的影响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陈月木;热轧高强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蒋晔;Si元素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碳钢表面氧化铁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5年

4 何永全;热轧碳钢氧化铁皮的结构转变、酸洗行为及腐蚀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邹颖;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徐蓉;热轧氧化铁皮表面状态研究和控制工艺开发[D];东北大学;2012年

7 李中华;低合金钢氧化铁皮结构形态与酸洗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林冲;等温和控冷对帘线钢氧化铁皮形成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9 吴文锋;船用厚钢板氧化铁皮缺陷改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闫松毓;影响304不锈钢氧化铁鳞酸洗质量因素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Si元素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碳钢表面氧化铁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4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