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材料破碎特性及其表征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6:01

  本文关键词:材料破碎特性及其表征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脆性材料 机械冲击 热冲击 破碎特性 AFS细度


【摘要】:材料是否容易破碎是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本论文以铸造生产企业在用的三种石英砂为代表,采用机械冲击试验、热冲击试验、微观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其破碎特性及其表征方法。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石英砂服役过程中受到的机械冲击、热冲击等状况,提出了以机械冲击试验、热冲击试验、微观形貌观察等为主的表征材料破碎性的方法。(2)设计并研究了机械冲击前后材料颗粒粒度变化表征破碎性的方法,优化了冲击时间等参数。结果表明,经行星球磨机40分钟机械冲击后,重庆A砂、重庆B砂和四川砂的AFS细度的增加值分别为16.4、15.7、54.2,说明两种重庆砂耐机械冲击性能较好,而四川砂耐机械冲击性能则较差。(3)设计并研究了反复急冷急热表征材料在热冲击作用下的破碎性能的方法,结合铸造生产工程实际,指定了急冷急热温度、时间规范,研究了热冲击次数对材料破碎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冲击次数对热冲击前后砂粒AFS细度的增加值影响较小;重庆A砂、重庆B砂、四川砂热冲击后AFS细度的增加值分别为0.4、0.3、0.3,差别也不大,说明三种砂耐热冲击破碎的性能都较好。(4)考虑到铸造生产中,石英砂粒会同时承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对重庆A砂、重庆B砂和四川砂进行热冲击+机械冲击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砂冲击后的AFS细度的增加值分别为:39.1、43.8、51.6,说明重庆A砂、重庆B砂经历热冲击后,耐机械冲击的性能变差,而四川砂经历热冲击后耐机械冲击的性能差异不大。(5)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石英砂进行机械冲击的过程中,以及筛分过程中,由于粉尘散失等原因会导致投入量与收得量有一定差异,在处理数据时应妥善考虑损失量。(6)采用SEM观察了的三种石英砂粒的微观形貌及表面裂纹等,发现:重庆A砂颗粒较圆,表面有少量较大的裂纹、凹坑及凹槽等;重庆B砂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附着小颗粒;四川砂颗粒形状十分不规则,棱角尖锐,表面有大量微裂纹,颗粒表面附着大量小颗粒。这些微观形貌及表面裂纹特征与机械冲击、热冲击表征的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可用于破碎特性的定性表征,或者与机械冲击、热冲击等定量表征方法相结合,更好表征材料破碎特性。
【关键词】:脆性材料 机械冲击 热冲击 破碎特性 AFS细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2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8
  • 1.1 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8-12
  • 1.2 材料破碎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材料破碎特性的含义12
  • 1.2.2 常见的材料破碎特性评价方法12-14
  •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14-17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意义17-18
  • 2 材料破碎特性表征方法研究18-23
  • 2.1 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18
  • 2.2 代表性破碎材料的遴选18
  • 2.3 材料破碎性试验方法18-22
  • 2.3.1 机械冲击破碎性试验18-20
  • 2.3.2 热冲击破碎试验20-21
  • 2.3.3 颗粒粒度的表征21-22
  • 2.4 材料颗粒形貌及裂纹观察及分析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3 三种砂粒的破碎特性及表征试验研究23-51
  • 3.1 砂粒的形貌观察及分析23-32
  • 3.1.1 重庆A砂形貌特征23-25
  • 3.1.2 重庆B砂形貌特征25-28
  • 3.1.3 四川砂形貌特征28-32
  • 3.2 机械冲击法表征破碎特性32-36
  • 3.3 热冲击法表征破碎特性36-40
  • 3.4 热冲击+机械冲击法表征破碎特性40-42
  • 3.5 三种砂粒破碎特性对比分析42-50
  • 3.6 本章小结50-51
  • 4 结论及展望51-53
  • 4.1 结论51-52
  • 4.2 展望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A.舒尔曼;张崇喜;;聚合物制品表面的热冲击处理[J];国外塑料;1990年04期

2 李国锋,徐宝成,汲寿广;浅析热冲击对自增强反应器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1期

3 矢川元基 ,王贵荣;核反应堆压力壳安全性研究的新课题——加压热冲击问题[J];压力容器;1984年06期

4 贺鹏飞,程玉民;层状陶瓷在热冲击下的界面开裂[J];中国陶瓷;1999年04期

5 李莉,胡亚才,沈季胜,严兆大;活塞热冲击平壁模型的计算与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6 潘科琪;刘锦阳;;热冲击下的复合材料壳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16期

7 王保林,韩杰才,杜善义;热冲击作用下基底/涂层结构的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J];复合材料学报;1999年01期

8 谢东明,刘德华,张岩,朱丙田,刘天中,苏志国;应用热冲击处理技术提高发酵甘油的产率[J];生物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9 王彦龙;梁淑华;肖鹏;邹军涛;;铜钨合金在快速加热后水冷热冲击下的实验与仿真分析(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03期

10 秦铁光,张森林;热冲击对飞机蒙皮涂料的影响[J];航空材料;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小峰;蒋持平;;陶瓷材料热冲击二维裂纹的数值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范钦满;;热冲击对耦合工况下的薄壁容器失效影响分析[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煜曦;尚新春;;强热冲击下金属材料内部微孔洞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徐新生;杨昌玉;楮洪杰;LIM C.W.;;热冲击下圆柱壳后屈曲行为[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尚新春;石星烨;;热冲击下无限大弹塑性体内的微孔增长[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尹益辉;苏毅;陈裕泽;;激光热冲击下涂层局部平底坑型剥落的力学模型[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7 李华;杨宝怀;石振明;;热冲击后花岗岩微观破裂特征及力学机制分析[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石星烨;尚新春;;金属材料内部小孔的热冲击动态增长[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果立成;吴林志;于红军;;热冲击作用下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热应力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尚新春;张志彪;;在强热冲击下铝合金材料内部的微观损伤特征[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宝玺;ZrB_2基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热冲击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沈季胜;活塞热冲击与随机传热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伍茜;热冲击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内燃机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4 谭建松;柴油机活塞热冲击问题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齐菲;热冲击作用下多晶陶瓷微结构分形特征及损伤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樊学军;热冲击破坏分析[D];清华大学;1989年

7 张密兰;合金熔体对金属模具的热—力作用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影;一维双参数非经典热传导及热应力和热断裂[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小华;材料破碎特性及其表征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冯晓斐;梁热冲击响应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4 莽珊珊;强瞬态热冲击下轴对称弹性体的热弹耦合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袁燕萍;热冲击对家蚕五龄幼虫抗氧化酶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6 毕磊;热冲击问题的温度场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

本文编号:552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552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