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应用超级电容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6 12:34

  本文关键词:应用超级电容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5.2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及经济性分析;1、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表6.8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D2LQ--25UC一25;优选混合动力方案;柴油机额定功率;起吊重物量;起重机滑轮组倍率;一次IT作循环耗油量138kW12t443293;2、经济性分析;由表6.8可以看出,D2LQ—25轮胎起重机比U;6.6本章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5.2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及经济性分析

1、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表6.8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D2LQ--25UC一25

优选混合动力方案

柴油机额定功率

起吊重物量

起重机滑轮组倍率

一次IT作循环耗油量138kW12t4432935kW12t4569

2、经济性分析

由表6.8可以看出,D2LQ—25轮胎起重机比UC_25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改造后一次工作循环耗油量高出很多,这是由于D2LQ一25轮胎起重机配置柴油机功率较大,而实际工作负荷较小,造成“大马拉小车’’,柴油机工作点距离经济区较远,造成耗油率高,另一方面,测试对象在重物下降时柴油机仍然驱动发电机工作,电能由能耗电阻发热消耗,而混合动力仿真中重物下降时柴油机按空载运行,输出功率近似为0,从而起重机一次工作循环实测比仿真耗油量要高很多。

6.6本章小结

本章以UC.25轮胎起重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ber软件建立了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多方案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并通过实验分析混合动力改造的节能潜力,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Saber软件建立的混合动力仿真模型能很好模拟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实机混合动力改造系统,典型工作循环过程与课题组宜港集团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2、通过仿真研究,设计的各方案均能使起重机一次作业循环节油率在40%左右,说明在起重机常用起吊量的工况下,各方案中的超级电容器均能充分吸收回馈能量,在起升重物时超级电容器又能充分释放储存的能量,故使柴油机输出功率减小,起到较好的节能作用,同时燃料消耗的下降使得废气排放减少,1lO

环保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3、证明了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轮胎起重机上应用的可行性。

第7章总结与展望

对于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寻找资源加大对外进口,二是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加大二次能源的利用率。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后者。近些年,一种能够满足上述需要的新型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受到了工程机械领域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何将这种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节能是目前业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此背景下做了以下工作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阐述了在工程机械上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课题,确定以轮胎起重机这类典型工程机械作为研究对象;

2)进行了超级电容器的电特性仿真验证分析及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关键技术分析及解决方案,为超级电容器应用到工程机械的混合动力改造上建立了理论基础;

3)分析了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起重机变频调速的价值及起重机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说明了在起重设备上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能够明显地抑制有害的机械冲击,改善运行情况,并进行了矢量控制变频调速仿真;

4)建立了轮胎起重机的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混合动力系统中各主要模块:柴油机、同步发电机、超级电容器、DC—DC变换器、异步电动机、电力拖动环节、执行机构等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中提供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新型软开关全桥控制拓扑结构,,有助于合理选择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DC.DC变换器拓扑;

5)采用Saber软件建立了轮胎起重机的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针对UC.25轮胎起重机设计了6种不同功率柴油机和不同超级电容器配置的混合动力系统方案,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同比条件下,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UC.25轮胎起重机每个作业循环可节约柴油40%左右,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优选的混合动力UC一25轮胎起重机所配备的柴油机较原机额定功率下降了60%,可大幅度降低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的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6)对轮胎起重机实机进行了耗油量实测,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12

武汉理T大学博十学位论文

能够较直观地看出节能效果,进一步证明了应用混合动力系统的必要性。

(2)本文主要创新点

1)对超级电容器这种新型储能元件的电特性和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利用仿真平台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论证了在工程机械这类具有负载快速、频繁变化特点的机械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概括了较完整的包括ESR的影响、串联均压、能量监控等问题在内的超级电容器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应用的技术;

2)在国内首次独立开展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真研究,提出了Saber平台下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装置的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模型,实现了对其工作过程的仿真,并且该系统在今后港口流动机械总成系统的仿真中具备较好的适应性;

3)以柴油机工作特性和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理论为基础,对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柴油机节油效果和功率配置合理性的分析和方案优选,论证了混合动力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节能环保的价值不可忽视,是绿色工程机械的重要技术之一。

(3)本文进一步研究方向

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轮胎起重机或其他类型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作如下研究:

1)对“小比例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试验研究"进行立项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按照本文仿真计算结果构建小比例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

②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的实现;

③通过试验,对轮胎起重机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及计算结果进行修正。2)着手进行混合动力系统在轮胎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上的全面推广应用。113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l】欧阳明高.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冲国科技产业,2006.28(2)

【2】龙惟定.我国的能源形势和建筑节能.第十一界全国暖通空调技术信息网大会论文集.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8

【3】胡爱武,傅志红.产品的绿色设计概念及其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27(3):l~3

【4】董晓英.机械工业中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机床与液压,2002:27(6)

【5】王军,申金升.“国内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动态及发展趋势”.公路交通科技,2000'

17(1):l1-14

【6】张欣,刘溧,于海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回馈特性仿真.中国公路学报,2006.19

(3):112 ̄115

【7】阿布里提?阿布都拉,清水健一.“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动向”.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1,20(1):49-53

【8】费国,高庆.利用超级电容的轮胎式龙门集装箱起重机.中国专利,021510210.0,

2004_06.24

[9】王国利.起重运输机械发展趋势.中国水运,2005.(3):78~80

【10】王晓明,陈熙,赵春明,吴志新.多能源动力总成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系统开发与研究.

汽车工程,2006.7(3):45-47

【11】任继文,任惠民,段金栋.混合动力与现代陆军装备.车用发动机,2005.4(8):158~160

【12】麻友良,陈全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公路交通科技,2001,18(1):77~80

【13】BemdBaumann,GregoryWashingtOil,BredGlenn,GiorgioRizzoni,MechatronicDesign

Transaction011andControlofHybridElectricVehicles,IEEE/ASMEMechatronics,

2000.5(3):140--148

【14】董明望,罗列英等.利用储能器的流动式起重机械新型动力装置.中国专利,

200710051448.6,2007-02.02

【15】董明望,罗列英等.利用储能器的有轨式起重机械新型动力装置.中国专利,

200720083946.4,2007.03.29

【16】B.A.Kalan,H.C.LovaH,M.Brothers,Buriak,System

Vehicles[C],PowerElectronicsSpecialistsDesignandDevelopmentofHybrid02.2002IEEE33rdConference,2002,pcsc

Annual,2002.768-772

【17】吴森,金德先,林枫,王琛,段海涛.混合动力电动轮胎门式吊船机.中国专利,

CN200410012876.4.2005-01.12114

 

 

下载地址:应用超级电容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_图文93.Doc

  【】

最新搜索

应用超级电容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_图文

中国南陵政民互动

生存型创业的特点不包括

橘子洲头24

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三级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文综试卷高清重绘及解析

75易地扶贫搬迁责任追究办法

学生帮女家教老师按摩

建筑施工图的审核意见---施工图审查专家研讨会纪要(建筑专业

胆机推荐


  本文关键词:应用超级电容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66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