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4 15:17

  本文关键词:中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国际地位与地理方向特征——基于电子机械类产品的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财经大学》 2014年

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杜庚远  

【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已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起来。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的专业化生产逐步细化到不同的生产环节与工序中,这些工序通过—个个生产链条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并交织成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国际生产体系。这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国际分工演变的最新进展。在这个体系中,各国因所处的生产环节不同而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国门,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得到飞速发展。2001年入世之后,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逐步融入到全球生产体系中。随着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制造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快速发展起来,并在全球加工组装环节上占有一席之地。制造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我国GDP增长,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扩大了就业和消费。同时,制造业的异军突起也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但是,从全球生产链条上来看,我国制造业在具体生产环节上仍处于低附加值环节。长期处于加工组装环节使得我国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中分获的利益较少,出口中别国创造的价值所占比重较大。此外,产品的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而本国企业的技术革新要依附于这些跨国公司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空间。因此,如何正确地看待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如何审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理解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入手,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衡量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通过计算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数额和产业附加值以及两者的弹性系数来说明垂直专业化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就垂直专业化和产业升级分别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从概念、动因、度量和经济效应以及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的相关研究对垂直专业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三个角度对产业升级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以及创新和不足。 第二,主要阐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及其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一国的产业升级路径,以此来为后文的分析作了理论铺垫。 第三,测量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以及中国与别国的产业关联。通过垂直专业化比率(VSS)和前后向联系等指标的计算,得出我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总体上呈不断加深态势,其中焦炭、石油炼制行业和电子、光学设备行业成为了主导力量;前后关联的行业差异表明电子、光学设备行业是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最深的行业;前后关联的国别差异显示了我国与东亚国家之前形成的三角贸易模式正逐步被“欧美——中国——欧美”模式所取代。 第四,通过找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数额和产业附加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分析了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空间。 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五点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如重视市场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积极开拓新市场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民;宋琰纹;;全球生产网络效应、集群封闭性及其“升级悖论”——基于大陆台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4期

2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3 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4 张明志;李春盛;;中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国际地位与地理方向特征——基于电子机械类产品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7期

5 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2期

6 洪银兴;WTO条件下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7 黄先海;韦畅;;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度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8 郭金喜;;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依赖和蝴蝶效应耦合分析[J];经济学家;2007年03期

9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10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锋;张杰;李碧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高敬峰;;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区分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3 崔焕金;;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升级考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衣保中;李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以吉林省为例[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5 卢锋;;Policy Adjustments Required to Bal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ces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6 文东伟;冼国明;;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ll in low-tech manufacturing sector[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7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8 张国胜;;全球价值链驱动下的本土产业升级[J];财经科学;2009年06期

9 施炳展;;中国出口结构在优化吗——基于产品内分类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10 郭晶;;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晶;叶裕民;;全球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研究[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刘玉;孙文远;裴育;;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竞争博弈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赖红波;王建玲;;新浙商转型与第二次创业:基于网络关系重构的视角[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5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进文;吕延方;;中国承接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辉文;陈赤平;;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论[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10 邓智团;;技术、制度与产业组织协同创新研究——以计算机产业网络化发展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6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谢申祥;寡头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关税与研发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宸瑝;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丽明;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孙燕;江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彭兴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雪莹;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服装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卫超;商业银行综合营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象;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垂直分离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2 朱玉杰,于懂;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0期

3 刘亚利;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0年02期

4 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5 刘德学;苏桂富;;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刘小铁;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8 刘志彪,吴福象;全球化经济中的生产非一体化——基于江苏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9 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10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燕凌;温州小商品企业发展案例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2 常蕊;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算和国际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振华;卢燕平;;中国企业应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策略研究[J];求索;2009年04期

2 王中华;赵曙东;;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张媛;;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在新背景下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4 赵明亮;臧旭恒;;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5 程盈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测量及差异分析[J];企业经济;2014年05期

6 黄晶;;垂直专业化理论的基本内涵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7 朱勇;;中美垂直专业化贸易的测算与比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8 马风涛;吕智;;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和政策启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智祺;;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6期

10 袁学军;;垂直专业化分工及其贸易所得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汤碧;沈秋君;孙婕;;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贸易竞争力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晓雷;[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月;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分工利益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2 蒋丹萍;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效应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刘丽华;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郑辛迎;中国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蔡文婷;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昊;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D];吉林大学;2014年

7 徐敏;服务联系成本对我国汽车产业垂直专业化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邓建强;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技术升级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振生;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越;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国际地位与地理方向特征——基于电子机械类产品的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04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