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_朱剑英

发布时间:2016-07-29 22:13

  本文关键词: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_朱剑英

综述与展望 朱剑英 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

收入的财源;7)是国防装备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8)是

发展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宋健同志还为此大声疾呼:“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和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脊梁;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200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规划纲要》中将制造业列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将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极端制造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列为前沿技术;将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研究,列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在16项重大专项中(包括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温家宝总理在《规划纲要》,还特别将。

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而忽视了发展制造业,甚至还有人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其实,最早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的是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不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结果导致美国80年代的经济衰退。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政府要员纷纷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和支持制造产业的发展。1991年,老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表了总数为22项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其中制造技术占4项,这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变。克林顿上台后,对制造业大力支持,他把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六大国防关键技术之首,结果美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及信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经济连续8年取得了2%~3%的增长率,而且还同时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这就是克林顿虽发生丑闻而未被弹劾的重要原因。当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说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而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制造业。小布什上台后,继续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所以这几年美国虽有大量的战争耗费,但经济仍有所发展。

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非常重视制造业汽车制造和微电子制造,了全世界的市场,结束后,,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忽视了制造业,特别是忽视了信息部门的制造业,结果导致了日本近十年来经济的不景气。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一个国家(地区),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股票、旅游、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上,也就是第三产业上,而无自己的制造业,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经济危机。新加坡、台湾、韩国虽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因有自己的制造业,因此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小一些。而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因无自己的制造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就很大。

瑞士是一个仅700万人口的小国,但瑞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瑞士的精密机械产品的出口量是我国的8倍,瑞士的手表世界第一,连小小的军刀,也风靡全世界。现在瑞士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万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瑞士的经济发展,从正面说明了制造业是强国的基础。

为了纠正过分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而忽视制造业的作用这一错误观点,中国工程院曾组织了数十名院士对制造业的重大作用作了系统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报告指出:1)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6%;2)占整个工业生产的80%;3)90%的工业税收来自制造业;4)占出口总额的90%;5)就业人员8043万,约占工业劳动力的90%;6)制造业的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结论是:1)制造业处于国家工业的中心地位;2)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3)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4)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5)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舞台;6)是提高人均

MachineB

uilding

Automation,Feb2009,38(1):6~11,14

1989年,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他把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相比较,从而做出了一个开创性的科学结论。其实,科学与技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科学揭示客观事实与内在规

律,技术则创造出原来客观没有的物质产品和技术方案。科学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认识论意义上,技术的本质则主要体现在改造、变革意义上。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研究自然界(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社会科学)的结构、性质和行为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技术研究为专门目的而创造的设备、系统和工程的使用知识。所以,科学追求的是发现,技术追求的是发明。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来看,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是技术的基础,但科学只有通过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的研究是基础研究;技术的研究是应用研究;介于两者之间的研究是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影响着人类社会和未来;应用研究的重大成果则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当前和不远将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基础研究的成果大多是公开发表、不保密的;而应用研究的重大成果大多是保密的,有的关键成果花钱都买不来。与基础研究相比,当前应用研究对我国显得更为迫切。应用研究上不去,工业生产技术也上不去,核心生产技术只好依赖国外,结果产品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我们自己只能拿到小头甚至零头。以我国的计算机行业为例,一家组装计算机公司的利润率只有2%~3%,而做系统芯片的IBM公司和Intel公司的利润率却高达30%~35%,我们与人家相差了10倍。这些年,我们花了很多钱引进产品和技术,但核心技术外国公司是不会给我们的,我们只能永远跟踪。不仅如此,核心技术在人家手中,我们永远受制于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没有保障。

技术革命直接推动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了

7

Word文档免费下载: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_朱剑英 (共7页,当前第2页)

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_朱剑英的相关文档搜索


  本文关键词:机械工程与制造业的全球展望与中国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8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8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