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相山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27 08:40

  本文关键词:相山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华理工大学》 2015年

相山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意义

黄振  

【摘要】: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广泛发育,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矿体的揭露、了解含铀热液的性质以及铀的迁移沉淀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并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选取邹家山矿床地表至-250m中段的若干个典型含矿断裂剖面,横切矿体剖面系统地取样,并选取了水云母化强度不同的蚀变岩以及围岩。对所取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黏土矿物定量分析等,并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等角度,揭示邹家山铀矿床近矿围岩蚀变的地质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水云母化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从中推测出含铀热液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条件,铀在热液中的迁移沉淀机制等信息,更好的为揭示铀成矿规律,提升找矿效率服务。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揭示了邹家山矿床近矿围岩蚀变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蚀变岩和矿石中的主要矿物组合。(2)围岩、近矿蚀变带至矿化中心,U、P2O5、Al2O3、Ti O2、Fe2O3、Mg O、烧失量明显增高,Si O2显著降低,U与P2O5、Ti O2呈非线性正相关。K2O先降低后增高,Na2O略有下滑后急剧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推测后期含矿热液富K、P、Al、Mg、Fe等元素而贫钠。前期热液呈碱性,且含有一定量的Na+。(3)随矿化深度的增加,Fe2O3降低而Mg O增高。深部岩石K2O的含量始终大于Na2O含量,与地表岩石正好相反,表明在邹家山矿床深部,钠交代仅占次要作用,钾交代作用为主导。(4)蚀变岩至矿化中心,总稀土以及轻、重稀土含量均有明显增高,但逐渐由轻稀土富集变为重稀土富集,随深度的增加,HREE也更为富集。(5)探索了水云母化对岩石物质组成的影响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9.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刚 ,赵振华 ,赵惠兰;华南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J];地球化学;1980年01期

2 温志坚;杜乐天;刘正义;;相山铀矿田特富矿成矿模式[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3 余达淦;王勇;;铅山—广丰晚中生代岩浆岩来源及与铀矿化关系[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4 邵飞;陈晓明;徐恒力;黄辉明;唐相生;邹茂卿;何晓梅;李梅;;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黄志章;李月湘;;铀矿床蚀变带中副矿物变化[J];放射性地质;1981年02期

6 李学礼;孙占学;周文斌;;相山成矿古水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7 邵飞;邹家山矿床低温热水成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薛振华,蒋振频,董永杰 ,喻建发,胡荣泉,张柳贵;相山铀矿田4号带凝灰岩中的高品位铀矿脉[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蒋振频,董永杰,薛振华,周万蓬;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片岩的变质作用研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章卫星;冯为华;张宝松;;江西邹家山铀矿绿泥石形成温度及其成矿关系[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莉;邹家山铀矿石浸出过程中铀的相态变化及稀土浸出特征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树桐;苏文;刘贻灿;江来利;;安徽大别山含金刚石高压变质岩及其矿物共生组合和变质条件[J];安徽地质;1991年01期

2 赵开全;吴素珍;;淮北孟庄煤矿煤中砷的分布和赋存规律研究[J];安徽地质;2010年01期

3 王薛平;毕华;;海南岛花岗岩类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4 张成龙;邬光剑;高少鹏;;青藏高原砂质表土样品稀土元素特征的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8年02期

5 崔欢;关平;简星;;塔北西部岩浆热液–地层水流体系统及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响应[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李守义;从稀土配分论辽南硼矿地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7 于清义;论夹皮沟地区金矿床的花岗岩浆热液成因[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8 黎应书;秦德先;邹滔;贾福聚;万朝英;孙彩霞;周年胜;;云南个旧拉丁尼克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杨树锋;顾明光;卢成忠;;浙江章村地区中元古代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何俊国;周永章;杨志军;李红中;王晓悦;;藏南彭错林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治国;瓮纪昌;卢欣祥;;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2 刘红涛;;祁漫塔格陆相火山岩:塔里木陆块南缘印支期活动大陆边缘的岩石学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3 张树明;王蕾;蒋振频;郭国林;刘金枝;安伟涛;;相山铀矿田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4 梁旭霞;梁春穗;王晶;李敏;胡曙光;陈明;;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测定方法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5 谢芳贵;谢家莹;杨琴芳;;浙江寿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84年

6 干国梁;;江西黄沙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稀土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8年

7 王中杰;谢家莹;尹家衡;黄光昭;谢芳贵;王占宇;杨琴芳;王美星;陈瑞年;阮宏宏;邱永泉;;浙闽赣中生代火山岩区火山旋回火山构造岩石系列及演化(研究报告)[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2)[C];1989年

8 樊金涛;;海州群变火山岩稀土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环境[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9 任有祥;彭礼贵;李智佩;王兴安;;安康牛山火山岩区基础地质及金银铜的成矿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4)[C];1991年

10 吴澄宇;白鸽;黄典豪;朱正书;;南岭富重稀土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卫;黑龙江省东南部完达山—太平岭一带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杨贵来;云南沧源南腊—缅甸金厂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波;滇东北地区会泽、松梁铅锌矿床流体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鹏;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找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顺庭;湖南瑶岗仙钨多金属矿床特征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孔为伦;中上扬子北缘中—晚二叠世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丹;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标型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振军;桂北清明山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佐臣;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黄文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胜;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刚;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肖伟;钆三价离子(Gd~(3+))水化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向东;青海锡铁山矿区中间沟矿段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熊亮;会泽金牛厂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一多;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史春鸿;滇中郝家河、六苴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蔡稳;弥渡地区上古生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静;云南六苴砂岩型铜矿床含矿层岩石地球化学与矿石矿物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丛冲;云南富宁渭沙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宝群;吕古贤;孙占学;李满根;史维浚;李学礼;王运;白丽红;;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4期

2 ;陨石、超基性岩、花岗岩及其主矿物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J];地球化学;1976年02期

3 李秉伦,石岗;矿物中包裹体气体成分的物理化学参数图解[J];地球化学;1986年02期

4 韩吟文,陈北岳,柳建华,许继锋;扬子陆块西缘晚古生代玄武岩浆的性质和演化——玄武岩、辉绿玢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科学;1999年03期

5 徐永昌;天然气中的幔源稀有气体[J];地学前缘;1996年03期

6 杜乐天;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J];地学前缘;1996年04期

7 周文斌,饶冰;相山铀矿田水-岩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实验研究[J];地质论评;1997年03期

8 邱爱金;江西相山铀矿田东西向隐伏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1年06期

9 张勤文;黄怀曾;;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史[J];地质学报;1982年02期

10 李耀菘;夏毓亮;陶铨;;应用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研究铀矿床的成矿机理[J];放射性地质;198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飞;水—岩相互作用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金龙;运用类比原则预测铀矿床的可能性——以乌克兰中央铀矿省为例[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3年04期

2 谈成龙;;世界上拥有铀矿床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俄罗斯[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年03期

3 谈成龙;;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国家铀矿床数量与产出特点[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年04期

4 童航寿;;世界超大型铀矿床分类方案新构想[J];铀矿地质;2012年01期

5 凌益煌;试论三一○铀矿床铀的再富集与铀的吸附的关系[J];铀矿冶;1983年02期

6 胡绍康;试谈超大型铀矿床分类及找矿问题[J];铀矿地质;1996年06期

7 李子颖,李胜祥;加拿大铀矿床发现史、找矿方法及借鉴意义[J];国外铀金地质;2000年01期

8 谈成龙;拟用露天方法开采的伊利里钙结岩型铀矿床的地质与勘查[J];国外铀金地质;2001年02期

9 王兴无;澳大利亚铀矿床和远景矿山[J];国外铀金地质;2001年02期

10 张子敏;论低成本铀矿床的预测方法[J];国外铀金地质;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军;刘建华;;若尔盖铀矿田降扎铀矿床找矿新进展及远景扩大浅析[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张成宝;;外生铀矿床累增成矿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5年

3 ;江西省乐安县居隆庵铀矿床详查[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严琼;孙远强;;下庄仙人障铀矿床三维数字建模[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顾大钊;;纳米比亚铀矿床成因初探[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张诚;金景福;;红石泉铀矿床铀的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7 ;新疆察布查尔县蒙其古尔铀矿床勘查取得重大突破[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8 罗先熔;惠娟;;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铀矿床的研究及找矿预测[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9 张青海;;纳岭沟铀矿床铀镭平衡系数分析及应用[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张明林;孙祥;车永飞;贾翠;李国臣;;丁家山铀矿床类型划分及其成矿模式[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学蕊;[N];中国能源报;2014年

2 王勤旺;[N];中煤地质报;2012年

3 常志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于德福 张启堂;[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廖文根;[N];人民日报;2008年

6 彭长庚;[N];中国矿业报;2012年

7 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 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实验中心主任 潘广焱;[N];湖北日报;2010年

8 沈承珩;[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胡仙德;[N];中国矿业报;2012年

10 单广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宏伟;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振;相山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意义[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冯晓异;十红滩层间氧化带铀矿床中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叶永钦;若尔盖铀矿田510-1铀矿床垂直分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庞雅庆;东胜铀矿床和钱家店铀矿床后生蚀变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07年

5 Simon Haikela Shanyengana(西蒙);纳米比亚铀矿床与美国科罗拉多铀矿床地质特征对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王朋冲;373铀矿床有机质与铀成矿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晓;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成因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年

8 所世鑫;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春阳;十红滩与柴达木不同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祁家明;桂北376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相山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2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