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PVA对天津滨海地区吹填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2-27 02:50
  近年来由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的脚步日益加快,园林绿地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科学有效地改良滨海吹填土成为国内外盐渍土改良的新兴热点。吹填土来源于海底淤泥,含盐量高,碱性强,土质黏紧,无法直接用于生态建设,为改善吹填土结构,提高吹填土的脱盐率,提升吹填土生态利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对吹填土脱盐降碱的改良技术。通过对试验区域的土壤本底理化性状的分析,以及区域内地下水文和自然气候情况的调查,确定了吹填土理化环境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存在的障碍因素。文中利用新型的高分子土壤改良剂PVA(聚乙烯醇),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洗试验,研究不同型号同一浓度和同一型号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的透水性、水稳性团聚体、士壤水分、含盐量、水溶性盐基离子、碱化度和pH值等决定植物存活的重要理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介质环境的变化对PVA土壤凝聚效应的作用,旨在探索PVA改良滨海吹填土的可行性,为滨海吹填土壤结构快速改良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 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天津南港试验区内10个样点的土壤含盐量集中在19.31~35.15g/kg,以Na+、Cl含量居多,为氯化钠型盐土;土壤碱化度在28.87%~36.12%之间波动,土壤含盐量高,碱...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滨海吹填土生态改良的意义
        1.1.2 盐土和碱土的区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碱土利用改良的研究动向
        1.2.2 滨海吹填土利用改良的研究现状
        1.2.3 PVA改良土壤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滨海吹填土本底理化性状的调查
        1.3.2 不同型号的PVA对吹填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1.3.3 不同PVA浓度对吹填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1.3.4 EC和pH两种介质化学条件的变化对PVA土壤凝聚效应的影响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区域概况
        2.1.1 试验区简介
        2.1.2 试验区自然气候状况
        2.1.3 试验区地质水文状况
        2.1.4 试验区土壤植被状况
    2.2 供试土样和材料
    2.3 不同型号的PVA改良吹填土的试验研究方法
    2.4 不同浓度的PVA改良吹填土的试验研究方法
    2.5 样品的制备和测定
    2.6 介质化学条件对PVA土壤凝聚效应的影响研究方法
        2.6.1 土样的制备
        2.6.2 PVA溶液和介质溶液的制备
        2.6.3 试验操作和土样测定
    2.7 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3章 PVA对吹填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3.1 PVA对吹填土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PVA对吹填土淋出液体积的影响
        3.1.2 PVA对吹填土饱和导水率和入渗速率变化的影响
        3.1.3 PVA对吹填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3.1.4 PVA对吹填土含水率和水分蒸发的影响
    3.2 PVA对吹填土化学性状的影响
        3.2.1 PVA对吹填土电导率的影响
        3.2.2 PVA对吹填土pH值的影响
        3.2.3 PVA对吹填土盐基离子组成和碱化度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基于224 MB型号PVA的浓度变化对吹填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4.1 224 MB型号下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物理性状的影响
        4.1.1 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透水性的影响
        4.1.2 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4.1.3 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含水率和水分蒸发的影响
    4.2 224 MB型号下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化学性状的影响
        4.2.1 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电导率、Na+和K+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淋出液pH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的PVA对吹填土盐分含盐量、盐基离子组成和碱化度的影响
    4.3 PVA对吹填土改良的机理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介质化学条件对PVA土壤凝聚效应的影响
    5.1 介质pH对PVA土壤凝聚效应的影响
    5.2 介质EC对PVA土壤凝聚效应的影响
    5.3 土壤悬液EC和pH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912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12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