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吉利汽车跨国并购的财务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财务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08 15:07

  本文关键词: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的动因与绩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结论与建议
  
  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跨国并购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了实施跨国并购前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做好财务准备工作,分析了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知道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企业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了吉利集团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理论结合实际加以分析阐述。
  
  通过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为我国的跨国并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一定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自身的品牌技术、经营状态等考虑并购对象。吉利对沃尔沃的选择就是符合战略发展的,沃尔沃的安全豪华汽车有利于力高吉利低端的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
  
  第二,要重视并购发生前的财务准备工作,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运营能力等方面进行尽职调查,减少并购中的风险。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就是经过了长期的谈判考察,最终完成对目标企业的收购。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取得政府等的支持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依靠自身资金往往不够的,往往需要对外融资,而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吉利就是巧妙地进行了多种融资,国有银行以及政府都相应给予支持,使得吉利依靠较少的自有资金就完成了巨额的并购。
  
  第四,要高度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只有达到多方面的整合才能达到实现协同效应的目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保持了沃尔沃的相对独立性,减少了彼此间的文化冲突,更是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互融通,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才实现的最初的并购动因。
  
  针对收集资料以及本文的研究分析,对未来的跨国并购行为,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第一,通过国际间要素和资源的转移和流动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跨国并购必然成为了推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背景下,我国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寻求先进技术资源,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由于外国企业的技术封锁,想获得先进技术那如登天,此时有眼光的企业家就应该寻求合适的跨国并购机会。既然技术封锁,那就抓住机会寻求对目标企业的全盘收购,不仅并购目标企业的资产,同时也借此机会获得其先进技术、招揽其技术人才,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欧元、日元、澳元、卢布等币种的贬值给我国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
  
  由于未来几年美元依旧是强货币,我国货币近几年也未出现较大的贬值,加之中美关系的复杂,中美市场并购市场态度谨慎。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其他国家货币贬值机遇,看准目标,抓住时机,低价收购目标企业,获得价值低估的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同时也可以寻求国外的廉价劳动力、招揽技术人才。
  
  第三,现在市场汽车几进市场饱和,在现在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背景下,要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拔得头筹,就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必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因此,此时寻求国外的技术显得刻不容缓,跨国并购就变得尤为重要。
  
  第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百年的传统汽车模式将一去不复返。高效率、小而美的汽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2015 年开始,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汽车领域,如乐视车和家、博泰、小鹏等,这些企业愿意收购一些采用新兴的制造方式、采用新能源的汽车创业公司。中国互联网+的战略有助于帮助这些企业更快更轻松的“走出去”.我国汽车企业应该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弥补自身不足,实现自身战略的新常态打法。同时,多家中国企业联合并购的形式,也将是未来汽车业并购发展的新趋势,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同时增加并购成功机率。


  参考文献
  
  [1]张荣刚, 尹永波, 周璐。 企业并购式成长的投融资战略分析--以吉利汽车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 014.
  
  [2]梁彦。 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的动因与绩效分析[D]. 宁波大学, 2014.
  
  [3]付强。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战略需求与实践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2015 (5): 78-81.
  
  [4]杨淑娥, 孟轩, 张伟亚。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整合及其风险问题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2, 26(5): 69-74.
  
  [5]常文芳。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D][D]. 兰州理工大学,2009.
  
  [6]孙龙林。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风险[J]. 汽车工业研究, 2010 (8):17-20.
  
  [7]王娜。 企业并购的可行性分析[D].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8]赵佩婧。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3.
  
  [9]喻红阳, 袁付礼。 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障碍分析 [J][J]. 中国经贸导刊, 2011, 23: 032.
  
  [10]王昱。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 2010, 7: 017.
  
  [11]李若平。 公司并购前筹划与并购后整合[D]. 暨南大学, 2007.
  
  [12]孙丽娟。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问题--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 22: 022.
  
  [13]王小英。 企业并购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 21-25.
  
  [14]杨淑娥, 孟轩, 张伟亚。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整合及其风险问题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2, 26(5): 69-74.
  
  [15]郭旭阳。 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 SWOT 分析[J]. 科技资讯, 2011 (16):180-181.

        [16]王谦, 王迎春。 中国企业逆向型跨国并购绩效评价[J]. 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6 (4): 8-9.
  
  [17]杨玲, 叶妮。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 财会通讯: 综合 (中), 2013 (3): 120-122.
  
  [18]张晓峰, 欧群芳。 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J]. 商业研究, 2003 (21): 140-141.
  
  [19]李晓红。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风险对策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59-62.
  
  [20]贺峥。 浅析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 中国商贸, 2011 (07X): 214-215.
  
  [21]袁也婷。 关于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及建议--基于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分析[J]. 中国商贸, 2011 (08Z): 71-72.
  
  [22]王娇。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1): 44-46.
  
  [23]赵剑沣, 余霞。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J]. 科技视界, 2014 (16):304-304.
  
  [24]王妍。 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 中国商贸, 2009 (8S): 33-34.
  
  [25]邵金卫。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研究[J]. 时代经贸: 下旬, 2008, 6(13): 8-9.
  
  [26]杨波, 魏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困境与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 2013, 6:019.
  
  [27]袁也婷。 关于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及建议--基于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分析[J]. 中国商贸, 2011 (08Z): 71-72.
  
  [28]杨昇。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 湖南大学, 2014[29]李晓燕。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J]. 时代经贸, 2011 (16):114-114.
  
  [30]冯洁。 吉利: 收购沃尔沃之成败[J]. 浙江经济,, 2010 (1): 45-45.
  
  [31]李良成。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风险与并购后整合战略分析[J]. 企业经济, 2011(1): 25-28.
  
  [32]张静, 张淑芬。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整合问题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4(1): 120-121.
  
  [33]周黎。 吉利收购沃尔沃背后的思考[J]. 现代商业, 2010 (14): 81-82.
  
  [34]Fei L I U S F. Tendency of Globalization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Its Impacto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J][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2, 6: 000.
  
  [35]Gao Z.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Effect on Firm Value-A Discussionon Geely's Acquisition of Volvo for Example[J]. Modern Economy, 2015, 6(6):717.
  
  [36]Deng P, Yang M.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y emerging marketfirms: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5, 24(1):157-172.
  
  [37]Lebedev S, Peng M W, Xie E, et 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and out ofemerging economie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5, 50(4): 651-662.
  
  [38]Lee S J, Kim J,Park B I. Culture clashes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 case study of Sweden's Volvo and South Korea's Samsung[J]. InternationalBusiness Review, 2015, 24(4): 580-593.
  
  [39]Sinkovics R R, Jedin M H, Sinkovics N. Marketing integration in cross-border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14, 8(6): 644-670.
  
  [40]Zheng W, Sheng Z.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Automobil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J]. Business andManagement Research, 2015, 4(2): p13.


  致 谢
  
  一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两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份硕士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是我研究生生涯的最后的一份答卷,不写论文不知道写论文的难处,从课题的选择、结构的确定,经历了很多困难,这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同学的热心帮助。因此,在论文的最后我要向给予过我帮助的导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杜婕教授,从本文的选题以及写作思路到最后的定稿修改,我得到了老师的耐心指导。虽然是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我感受到了导师的与时俱进的独到眼光,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师者风范,无不给我鞭策,激励我不断努力。
  
  其次,我也要感谢吉林大学所有教授过我学业的老师们,是你们帮我开拓了视野,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特别感谢给我论文提过意见的老师们,是你们帮助我顺利完成了论文。
  
  最后,感谢身边的同学朋友们,是你们在我遇到困难时耐心的给予我帮助,为我提供你们的意见。研究生的两年生活有你们的陪伴,才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有意义,谢谢你们!


  本文关键词: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的动因与绩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49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