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类型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7:54
   人类迷恋造物。造物这一行为使人类具有对于另一群体的权力,从现实世界到电影世界,人类在造物上乐此不彼,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放大了这种来自于电子世界的代码魔力。电影史上创造过很多令人难忘的AI形象,从有形到无形,刷新了人类认知的极限。人工智能科幻电影这一类型由来已久,却又历久弥新,它紧跟科技发展脉络,在不断类型化的过程中,自我更新与修复,如人工智能本身一般进行“学习”,达到进化。类型的建立是由其商业属性所确认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使这一类型能够有较好的延续,在关键的类型要素上进行更新、重组或抛弃是必然的,在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也是一样。本文以人/人工智能两者关系为基本体展开,深入探讨其关系背后所对应的类型本质变化,将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发展时序划分为四个大的时间段:1927—1950—1970,1970—1990,1990—2000,2000—今,以历时研究的方式,对每一段时期的人工智能科幻电影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和文本细读,从而梳理出整个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类型演变实质上是人与科技/人与当下/人与自我/人与未来四个阶段概况,同时针对整个人工智能科幻电影做整体关照,梳理出整体类型演变最显著的三个要素是AI形象演变、叙事空间扩展、叙事策略演变。现实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而迅速,在这一趋势下,对于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关注不仅是具有理论意义的,同样是怀有现实关照的,未来已来,人类学习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即是学习如何与未来相处。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四、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阶段概况
    一、技术发展与技术焦虑(1927—1970)
        (一)初创时期的科学怪人(1927—1950)
        (二)过渡时期的人工智能(1950—1970)
    二、AI作为社会镜像(1970—1990)
    三、AI引发伦理困境(1990—2000)
    四、后人类主义思考(2000—)
第二章 类型复写
    一、自主意识与自由意志
    二、真实与虚拟
第三章 类型更新
    一、AI形象演化
    二、叙事空间扩展
        (一)早期科幻空间
        (二)叙事空间移置——日常性
    三、叙事策略演变
        (一)历史动因
        (二)《HER》:欲望与需求
第四章 类型演变的启示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思雪;;科幻电影中“人机关系”的性别表演[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刘苗苗;;宇宙号飞船——太空科幻题材影片的技术解码[J];当代电影;2015年06期

3 侯军;;太空科幻电影审美心理探源[J];当代电影;2015年06期

4 路春艳;;浩瀚太空中的瑰丽旅程——太空科幻电影的发展轨迹[J];当代电影;2015年06期

5 陈岩;;论电影空间叙事的几种美学倾向[J];当代电影;2015年03期

6 许乐;;《星际穿越》的物理基准和宇宙观设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陈亦水;;想象的“第三世界”:论当代中国都市电影中的异域之旅[J];电影艺术;2015年01期

8 马珍萍;;《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策略[J];电影文学;2010年10期

9 朱梁;数字技术对好莱坞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享;解析欧美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形象背后的人类意识建构[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魏鸿;科幻电影中人机认同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何梦云;可见的赛博格《银翼杀手》:“后人类身体”的电影造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荔;论科幻电影中的“虚幻”与“真实”[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7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7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