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常识知识表示:通向“人工智能”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7-06-07 12:04

  本文关键词:常识知识表示:通向“人工智能”的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包括专业知识与常识知识。人类常识知识具有语境相关性的显著特征,人工智能要处理常识知识就必须对与知识相关的语境进行研究。以麦卡锡、莱纳特为代表,两条不同路线的人工智能学者致力于常识知识的形式化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当前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中依然存在大量未解的难题。本文认为,寻找解决常识知识形式化这一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问题的关键一方面需要人工智能研究思路的转变,另一方面则在于从各门相关学科中寻找新的解题理念。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人工智能 常识知识 语境 形式化
【分类号】:TP18
【正文快照】: 1常识知识表示的困难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宣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产生以来,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目标是模拟人类的智能,按照传统的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研究模式,这一目标通过建立基于计算途径的可操作的符号模型来实现,而这一模式以知识表示为基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景涛;;自然语言理解的体验性及其数据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林青;;理解何以可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董伟;;知识创新的突现特征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周凌波,王前;略论信息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胡勤;;人工智能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3期

6 潘沁;;从复杂性系统理论视角看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杨守森;;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李珍;;从哲学视角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中文屋论证”的批判性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赵培;储昭华;;解释语义学与人工智能之“突破”[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10 崔鑫;黄政新;;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王义萍;基于基底神经节的机器人行为选择与行为序列学习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邹丽;基于语言真值格蕴涵代数的格值命题逻辑及其归结自动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蔡洪彬;建筑设计的生态效益观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6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翟东海;加乘型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和应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9 唐平;异常心理的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掌然;问题论[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琛颖;普适计算中基于上下文察觉的语境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刘飞;非单调推理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4 潘佳伟;基于粒计算的人工智能反射操作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青;基于语义网的语义搜索服务交互模式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王贝贝;从亚个体状态看非概念内容的存在形式与认知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卓;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哲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霓;网络动态文字与人类情感的智能化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金宏妍;人工智能视野下的进化逻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袁波;基于指针设备的三维网站空间交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华;翁寄遥;;IBM—PC机人工智能开发工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7年04期

2 聂勇军;刘凤歧;陈火旺;高宏奎;;论人工智能的整体观[J];计算机科学;1997年05期

3 苏畅;周昌乐;;隐喻逻辑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07年08期

4 战德臣;陈景春;李仲荣;;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一种分布式专家系统模型[J];航天控制;1989年02期

5 王耀生;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在气象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气象;1994年06期

6 左力,熊有伦;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J];中国机械工程;1995年S1期

7 周涛;;软计算与人工智能[J];福建电脑;2006年01期

8 马刚;;智力、人工智能和语言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21期

9 刘刚利;吴非;;浅析视频图像监控系统[J];现代显示;2010年Z1期

10 易新春;;新兴的学科——人工智能[J];机械与电子;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燕;赵海;乐永年;施伯乐;;基于人工意识观点的虚拟世界中的常识知识库[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1年

2 张真;竺乐庆;王鸿斌;孔祥波;张培毅;;人工智能技术在森林保护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于洁;孙庚山;;仿人智能控制在型煤压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仿真研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4 张强;;以校园网为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作为知识载体的作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葛新峰;徐广文;周叶;唐澍;;水电机组故障智能诊断研究综述[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永清;刘泉宝;;关于知识表示的思考[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7 袁正午;汤井田;;智能自动电法观测系统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8 丁德路;姜云飞;;智能规划及其应用研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9 谢立强;王雪;谢志江;;组态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柳志军;涂亚庆;;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的特点及关系探讨[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巍巍;史话:打响“第一枪”[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颍;AI,人类,2045[N];华夏时报;2011年

3 叶柳青;潘云鹤:与人工智能的不解之缘[N];江苏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韩霁;“人工智能”运用领域越来越宽[N];经济日报;2007年

5 杨峥;华 硕 人工智能引领主板新时尚[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记者 张宪;人工智能何时最终模拟人脑[N];工人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何鑫 通讯员 张燕霖;高交会“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今开战[N];深圳商报;2009年

8 吴成良;“机器人科学家”上岗[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多伦多记者王心见;让我做你的好帮手[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赵南元;人工智能:哲学的困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利民;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2 潘文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烤烟重金属积累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王刚;混合智能系统及其在商务智能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孟祥;三效催化转化器高效长寿低排放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仝秋红;基于智能技术的内燃机油添加剂优选及配伍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朱名日;地球物理场对磁敏式传感器影响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赵野军;橡胶挤出机智能CAD的技术和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傅少君;岩土结构仿真反馈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9 孙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潘登;建筑结构人工智能实验分析环境[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6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8 马冰;语域理论对翻译质量评估及英汉翻译教学的价值[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常识知识表示:通向“人工智能”的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428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