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区域文化视阈下北京南锣鼓巷开放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7:09
   城市靠记忆而存。城市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认同归属。而历史街区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城市遗产,是“城市的记忆”和“历史信息”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城市在一点点的失去记忆,许多文化支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在短时间内几乎消失殆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城市记忆的缺失,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商业发展需要找到新的平衡支点,历史街区合理地当代置换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针对传统历史街区在现代改造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试图解决历史街区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寻求历史街区当代置换的可行性方案和改造实施的准则体系。本文以南锣鼓巷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对南锣鼓巷整体街道立面图的绘制,形成直观的视觉印象。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逐步而条理清楚地展示南锣鼓巷商业建筑发展的变化趋势和改造更新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拍摄,绘制了南锣鼓巷2013年、2015年、2017年主街道整体建筑立面图,并通过对其进行建筑立面和色彩的分析,纵向对比研究,分析南锣古巷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寻找到历史文脉的保护和现代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点。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特征和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方式对其进行功能上的置换,挖掘旧有建筑的文化价值,赋予其新的现代生命和活力。通过色彩分析研究,将南锣鼓巷的建筑装饰颜色进行多方面的提取,建立色谱体系,分析、研究,尝试搭建起一套传统历史街区现代改造的用色规范色谱体系。通过对南锣鼓巷的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进行测绘,形成整体性数据。对其建筑高差变化进行合理性探讨,确立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相对应的尺度准则和比例合理性关系。
【学位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3
【部分图文】:

历史文化街区,锣鼓,文化保护,风貌保护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筑控制地带图

平面分布,胡同,锣鼓,历史文化街区


道、鱼#状的胡同街巷布局和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态,正是元大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空间格局。南锣鼓巷的建筑规划基本保留了元大都时代的胡|nj街巷风??味。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8条平行胡同,呈“鱼骨状”(如图2-4),??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里坊制”的胡同院落[15]。主街南北贯通,街道两侧??国槐生长茂盛,更增添了古朴的历史气息。棋盘式的建筑规划布局更利于人群的??疏散和游览。厂????!??P^-nnp?""'??I??.A?__I?I??Lt?-?__"—i??1^—1??\?rHl?^??L?n?A?1???ffgiT/t,xai????图2-4?“鱼骨状”平面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2??

鱼骨,平面分布,来源,图片


?1?-?1?!-..;:?^-:i,..Li?S?.:Lr'-?[/??南移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分布图??图2-3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南锣鼓巷历史文化区作为北京丨丨I城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其蜿蜒的玉河古??道、鱼#状的胡同街巷布局和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态,正是元大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空间格局。南锣鼓巷的建筑规划基本保留了元大都时代的胡|nj街巷风??味。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8条平行胡同,呈“鱼骨状”(如图2-4),??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里坊制”的胡同院落[15]。主街南北贯通,街道两侧??国槐生长茂盛,更增添了古朴的历史气息。棋盘式的建筑规划布局更利于人群的??疏散和游览。厂????!??P^-nnp?""'??I??.A?__I?I??Lt?-?__"—i??1^—1??\?rHl?^??L?n?A?1???ffgiT/t,xai????图2-4?“鱼骨状”平面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哲;;北京胡同居民区街区风貌探究[J];居业;2018年04期

2 葛梦瑶;;南锣鼓巷:老北京风情[J];绿色环保建材;2014年08期

3 陈梓凡;史民峰;;北京胡同的变迁与胡同文化保护探析——以摄影纪实的角度[J];世纪桥;2013年11期

4 吕斌;;南锣鼓巷地区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文化价值[J];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01期

5 高朦;赵剑锋;;历史文化街区市民文化保护措施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年12期

6 张祖群;朱良淼;;南北锣鼓巷的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赵文婕;卢璐;;从老北京胡同到京城“创意空间”——南锣鼓巷特色店调研报告[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孟杰;;融合南北特色的徐州传统民居[J];江苏地方志;2009年03期

9 戴林琳;盖世杰;;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华中建筑;2009年05期

10 郗志群;;解读:不一样的南锣鼓巷[J];前线;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文晓菲;论北京南锣鼓巷的业态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2 崔凯;传统天下人居空间格局中的都城规划演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严熹;城市物流功能演化及其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魏超杰;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5 沈洁;城市景观的文化“置换”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张志彦;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3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93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