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AGV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及其导航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7 16:39

  本文关键词:自动导向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参考文献;[1]储江伟.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辆研究与AGV;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2.08;[2]董平,赵海伶.AGV及AGVS方案研究[J;2002(2).;[3]昆船技术中心.物流系统概要.;[4]王冰,张惠侨.舵轮型自动引导车(AGV)导;计与研究,1999(4):60-63;[5]H.Imai,K.Fujiwara,Y.K;Syst

参考文献

[1] 储江伟.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辆研究与AGV产品化开发[D].吉林大学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2.08

[2] 董平,赵海伶.AGV及AGVS方案研究[J].组合机床和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2(2).

[3] 昆船技术中心.物流系统概要.

[4] 王冰,张惠侨.舵轮型自动引导车(AGV)导向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设

计与研究,1999(4) :60-63

[5] H.Imai,K.Fujiwara,Y.Kawashima.Advanced Autom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C].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11-13 September 1984

[6] 唐文伟.AGV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物流技术.2001(3)

[7] G..C.Hammond.Evolutionary AGVS-from concept to present reality(C).IFS

Ltd.1986:2-9

[8] 张正义.AGV技术发展综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7)

[9] 王荣本.图像识别自动引导车辆系统的研究[D].吉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1995

[10] 马全军等.全方位行走AGV轮系的研究[J].机电工程,2002,19(1)

[11] 李艳等.一种3自由度自动引导车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

报, 2003(4)

[12] Johann.Borenstein.Control and Kinematics Design of Multi-degree-of-

freedom Mobile Robots with Compliant Linkage[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5,11(1):21-35

[13] S.Jonsson. New AGV with Revolutionary Movement(C).Proc. 3. rd. Int.

Conf. on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 Stockholm,1985:135–144,

[14] 闫国荣,张海兵.一种新型轮式全方位移动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

报,2001(12)

[15] Brian.Rooks.AGVS find their way to greater flexibility[J].Assembly

Automation,2001,21(1):38 – 43.MCB UP Ltd

[16] 冯建农,柳明等.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导航研究进展[J].机器人,1997,19(6)

79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邓隐北,娄彦珍.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J].河南交通科技,1999,

19(2):14-19

[18] 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9] 汪恺.机械设计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8

[20] 黄玉美等.AGV的混合式导航功能设计.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4)

[21] P.M.Tracey.AGV System Safety-New Developments to Meet Changing

Needs[M].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UK, IFS Publications Ltd,1987:43-52

[22] 姜勇等.基于各种传感器的自动导引车的制导方式[J].传感器技术,2005,

24(8)

[23] 陈顺平,梅德庆,陈子辰.激光导引AGV的自动引导系统设计[J].工程

设计学报,,2003,10(5)

[24] 储江伟,顾柏园,王荣本.基于视觉引导的两轮差速转向AGV设计[J].物

流技术,2002(7)

[25] 钱肇隽.惯性导引AGV在烟厂成品仓库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5, (10) 5

[26] 孙宇.AGV自动引导技术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6(6):78-81

[27] 冯炎.新型视觉引导AGV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2

[28] 张魁元,高文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9] 陶永华等.新型PID控制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1998.9

[30] 童春霞,张天桥.仿人智能PID控制器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5,22(1)

[31] 李元春.计算机控制系统[M].长春:吉林大学自编教材,2001

[32] 杨智等.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综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5,(32)5:1-7

[33] 刁宇静,黄道平,肖迳.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综述[J].广东自动

化与信息工程,2002,(23)1

[34] Yan-Wei Wu ,Xue-Mei Sun,Chang-Ming Ren,Jian-Guo Wei ,Yan-Xia

Sun.Research on human-like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algorithm in the

temperature control(C).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3,(2):681- 685

[35] 黄辉先.混合煤气热值智能PID控制[J].自动化仪表,1996,17(6) 80

参考文献

[36] 黄良沛等.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

化与仪器仪表,2005,(4)

[37]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3): 308-317,

442-542

[38] 张玉择.系统辨识与建模[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11

[39] 伯晓晨,李涛等.Matlab工具箱应用指南-信息工程篇[M],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2000(1):76-78

[40] 任永益,饶聃等.自动导向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应用[J].国防科技

大学学报,19(6):42-47

[41] 欧阳黎明.Matlab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

[42] 饶聃,邓岳湘等.关于自动导向车最优控制的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

1996,13(6):838-842

[43] 熊斌.Visual C++程序设计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1

摘 要

题 目:AGV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及其导航控制研究

专 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指导教师:储江伟 教授

自动导向车辆(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是一种无人操纵的自动化运输设备,它能承载一定的重量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自主驾驶,自动运行。

AGV是自动化物流运输系统、柔性生产组织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层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自动引导车的应用的场所越来越广,包括制造业、仓储业、图书馆、港口码头和机场、烟草、医药、危险特种作业、食品、化工等行业,随着自动引导车应用范围的扩大,对自动引导车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特别的低成本、小型化的自动引导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动引导车的驱动转向系统传统通常有驱动转向系统和全方位驱动转向系统两大类,传统驱动转向系统主要有前轮转向和驱动、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和双轮差速等三种形式。本文从降低成本和小型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新型驱动转向机构,该结构驱动转向的动力源是同一个电机,配合两侧的电磁离合器的通断实现车辆的驱动转向功能。

现有自动引导车多采用埋线、图像、激光等导航方法,并且各有各的优缺点。本文采用一种电磁感应引导方法,路径为金属条带,由阵列式的电感式接近开关组为路径感知传感器,该引导方式特点为成本低,路径铺设简单,变更路线方便,应用场所有所限制,导航精度相对较低。

针对基于该种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采用电磁引导方式的原理样车,本文设计了PID转向导航控制器,在其基础上又设计了智能PID控制器,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实验表明车辆导航控制准确可靠。对模型样车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建模,通过实验的办法得到驱动转向系统的传递函数,综合运动学模型和此传递函数得到转向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设计了最优控制器,仿真试验表明最有控制器导航效果良好,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本文完成的研究内容: 1、设计并制造了基于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的原理样车;2、详细介绍该驱动转向一体化结构的驱动转向原理,并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简要的分析了两种转向控制策略;3、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式的引导方式,分析了其优缺点机器参数的选择,介绍了直线导航识别 I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算法;4、对原理样车进行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智能PID控制器设计;5、对原理样车进行运动学建模,用实验法得到驱动转向的传递函数,以此为基础进行最优控制器设计;6、编制具有良好人机界面的样车控制软件,并进行了实际的导航控制实验。

1、设计并制造采用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的原理样车,为展开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打下了基础。

本文尝试采用一种新型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来实现自动引导车AGV的驱动转向,设计并制造了采用该机构的原理样车,主要包括驱动转向系统,样车整体机构、电器部分,传感器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等主要子系统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

2、详细论述了这种铰接式的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的驱动转向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针对基于该种结构的原理样车,提出了两种转向控制策略,并从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了这两种控制策略的特点。

3、论证了该原理样车的导航方法,采用电磁感应式的引导方法为该样车提供自动导航信息,其感知传感器为阵列式排列的接近开关组,分析了此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参数的选择,详细介绍了直线导航识别算法及流程。

4、设计原理样车的转向PID控制器和转向智能PID控制器,并进行了试验验证。PID控制器的输入包括两部分信息,铰接点的侧偏信息和样车前部的方偏信息,因为PID的控制器为单输入,需要进行融合变成一个输入量,试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偏差系数与车辆的运行速度有关,经多次调试选择了最优的一组PID参数和最优权值函数,经试验验证控制器能够实现基本导航。同时发现当不同偏差和偏差的变化趋势时,需要采用的不同PID参数的控制器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故又设计了基于规则智能PID控制器,依据有关的调整规则,根据不同的偏差信息调整PID 控制器的三个参数及输出,试验验证表明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5、建立原理样车的转向系统数学模型,以此设计了转向最优控制器,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基于这种特殊的驱动转向形式,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分析了驱动转向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通过试验的办法得到驱动转向系统的传递函数,这样结合运动学模型就得到了系统转向控制的状态方程,对被控系统的可控性、可观行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开环不稳定,但系统可控可观的,可以通过极点配置的方法使得系统闭环稳定。选择线性二次型作为最优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通过对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零极点图的分析,合理地确定了代表控制过程和控制代价的加权矩阵Q阵和R阵的大小, II

 

 

下载地址:AGV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及其导航控制研究_图文73.Doc

  【】

最新搜索

AGV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及其导航控制研究_图文

货币第二集观后感

如何打造职业化的求职材料(连泽纯)

采煤口班队长自主培训试卷

bbs.51credit.com

《管理运筹学》

东阳市足疗按摩市场调查报告_图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之我见

创新学校管理五大目标 推进素质教育和谐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的条件及申请表


  本文关键词:自动导向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32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