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免疫磁分离及酶促反应的致病菌检测用生物传感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5 19:00
  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制约我国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筛查对于预防食源性疫情的爆发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如传统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免疫学方法,分别存在检测时间长、样品前处理复杂、灵敏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需求,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快速、灵敏、简单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新技术与新装备。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检测前沿技术,通常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易集成等优点,结合免疫磁分离技术、酶催化反应和微流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因此,本文旨在融合生物传感器、免疫磁分离、酶催化放大以及微流控芯片,探索快速、灵敏、简便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病原微生物快速筛查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免疫磁分离和脲酶催化的阻抗生物传感器研究:针对实验室前期研究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存在的电极抗体修饰过程繁琐、固相-液相免疫反应效率低以及电极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脲酶催化的新型阻抗...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3大体积免疫磁分离结合mPCR快速检测李斯特菌方法原理图t49l??免疫磁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在免疫分析、细菌/细胞分离、??

图1-3大体积免疫磁分离结合mPCR快速检测李斯特菌方法原理图t49l??免疫磁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在免疫分析、细菌/细胞分离、??

i??MALDI-/ESI-MS??图1-2金属氧化物吸附固定脱脂奶粉中细菌及后续质谱检测流程图[48]??虽然金属氧化物吸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但也存在无法分离复杂基质样品、??不具有选择性和需要后续解吸处理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1.1.2.4免疫磁分离富....


图1-5双抗夹心ELSIA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原理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GICA):其原理是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抗体偶联到胶体金上,??并将其喷涂于金垫上,同时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检测线(T线)上喷涂与检测抗体配对的??

图1-5双抗夹心ELSIA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原理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GICA):其原理是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抗体偶联到胶体金上,??并将其喷涂于金垫上,同时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检测线(T线)上喷涂与检测抗体配对的??

测时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捕获样品中的目标细菌,并在检测体系中引入催化酶对应的底物,最后??根据显色变化来实现对样品中目标菌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由于食源性致病菌为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多抗原识别位点,因此通常采用双抗夹心ELSI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具体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SA....


图1-7基于免疫磁分离及葡萄糖氧化酶催化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原理图[68]??电流生物传感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外部施加电压来测量响应电流,利用电流与??待检物浓度成比例关系来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检测

图1-7基于免疫磁分离及葡萄糖氧化酶催化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原理图[68]??电流生物传感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外部施加电压来测量响应电流,利用电流与??待检物浓度成比例关系来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检测

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如MengXu等结合免疫磁分离及酶催??化建立一种免电极修饰的快速检测大肠杆菌〇157:H7和沙门氏菌的新型阻抗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原理如图1-7所示:首先利用免疫磁分离对待检样品中目标菌进行分离??及富集,然后加....


图1-8基于酶催化产物沉淀的双抗夹心法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图[71)??多酶催化循环放大法:它通常是在检测体系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且第一种酶催化??

图1-8基于酶催化产物沉淀的双抗夹心法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图[71)??多酶催化循环放大法:它通常是在检测体系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且第一种酶催化??

酶催化产物沉积法:它通常是利用酶催化作用产生不溶于水的物质沉积到电极表面或者溶??液中,再通过测定沉积物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Zhang等【71]开发了一种用于乳制品中大肠杆??菌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如图1-8所示,先利用修饰有抗体的玻碳电极捕获大肠杆菌,随后??加入HRP酶....



本文编号:399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99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