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3 21:18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是至关重要的。要解决中国的水问题,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首要的就是要深刻分析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决策和城市规划提供水资源方面的支撑依据,制定城市发展的限制规模,使其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之内。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合理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使经济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同步进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指导思想,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助于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角度综合考虑,从战略的角度提出发展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应措施。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剖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内涵、特性、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对其现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与评价,并...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1.3.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支撑理论——可持续发展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理论的产生
        2.1.2 定义
        2.1.3 内涵
        2.1.4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2.1.5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2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2.1 相关评述
        2.2.2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
    3.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3.1.1 已有定义及评述
        3.1.2 概念
        3.1.3 内涵
    3.2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性
    3.3 研究的基本原则
    3.4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3.4.1 主要研究内容
        3.4.2 研究思路
    3.5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5.1 指标的选取原则
        3.5.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6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
        3.6.1 经验估算法
        3.6.2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3.6.3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3.7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策略
        3.7.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
        3.7.2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策略
第四章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4.1 武汉市区域概况
        4.1.1 自然地理状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水资源特点
    4.2 武汉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4.2.1 水资源量
        4.2.2 供水工程现状
        4.2.3 供用水现状及趋势分析
    4.3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3.1 计算与分析方法
        4.3.2 研究步骤
    4.4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需水预测分析
        4.4.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4.4.2 生活需水预测
        4.4.3 生产需水预测
        4.4.4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4.5 武汉市总需水预测结果
    4.5 可供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4.5.1 可供水量预测
        4.5.2 供需平衡分析
    4.6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估算与评价
第五章 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5.1 建立节水型社会
    5.2 充分利用客水资源,增强供水能力
    5.3 加强污水治理,并充分利用污水
    5.4 洪水资源化利用
    5.5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5.6 建立合理水价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 陈洋波,陈俊合,李长兴,冯智瑶.  水利学报. 2004(07)
[2]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J]. 陶月赞.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3]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概念及研究思路探讨[J]. 张丽,董增川,张伟.  水利学报. 2003(10)
[4]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力研究[J]. 孟凡德,刘贤赵.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5]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冯耀龙,韩文秀,王宏江,练继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02)
[6]基于最大可支撑人口的水资源量承载能力分析[J]. 王煜,黄强,刘昌明,侯传河,杨立彬.  水土保持学报. 2002(06)
[7]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浅析[J]. 张丽,董增川.  中国水利. 2002(10)
[8]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J]. 周维博.  自然资源学报. 2002(05)
[9]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二)[J]. 夏军.  海河水利. 2002(03)
[10]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及承载能力分析[J]. 王煜,杨立彬,张新海,陈红莉,侯传河.  人民黄河. 2002(06)



本文编号:3706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706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