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18 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29 20:1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激素受体及指标、患者的临床无进展生存期以及18F-FDG PET/CT各代谢参数(SUVmax、MTV、TLG)等指标,观察18F-FDG PET/CT各代谢参数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探讨18F-FDG PET/CT各代谢参数在不同类型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鉴别和诊断价值及其对乳腺癌预后评估的价值,以期为临床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被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324人。后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通过组织病理,获得患者ER、PR、HER2评分以及Ki-67百分比值。在行18F-FDG PET/CT检查前,全部入选患者均未行乳腺活检及任何与肿瘤相关的治疗。调取所有患者的原始图像资料,应用AW4.6工作站上的软件PET VCAR,使用百分阈值法勾画ROI,分别测量并获得乳腺肿瘤的SUVmax、MTV、TLG。(1)经统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乳腺癌分子分型指标中的应用价值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显像剂
        1.1.3 仪器设备
        1.1.4 ~(18)F-FDGPET/CT检查
        1.1.5 图像分析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临床资料
        1.2.2 ~(18)F-FDGPET/CT显像乳腺癌的影像特征
        1.2.3 ~(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ER、PR、HER2、Ki-67间相关性分析
        1.2.4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鉴别ER、PR、HER2、Ki-67分组中的应用价值
    1.3 讨论
    1.4 小结
二、~(18)F-FDGPET/CT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显像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18)F-FDGPET/CT检查
        2.1.5 图像分析
        2.1.6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临床资料
        2.2.2 ~(18)F-FDGPET/CT显像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
        2.2.3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差异分析
        2.2.4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LuminalA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2.5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LuminalB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2.6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2.7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三阴性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3 讨论
    2.4 小结
三、~(18)F-FDGPET/CT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显像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18)F-FDGPET/CT检查
        3.1.5 图像分析
        3.1.6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临床资料
        3.2.2 ~(18)F-FDGPET/CT代谢参数、乳腺癌分子分型指标、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3.2.3 ~(18)F-FDGPET/CT代谢参数、乳腺癌分子分型指标、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18)F-FDGPET-CT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ET/CT与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结果比较[J]. 胡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2)
[2]PET/CT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J]. 雷霄,赵文锐,梁英魁.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 (10)
[3]乳腺癌影像学现状及其与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包玉晴,陈方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15)
[4]乳腺癌超声、MRI、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J]. 杨欢,彭玉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5)
[5]不典型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诊断价值探究[J]. 王晶,蒋秀文,杨学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7(05)
[6]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流行病学新认识[J]. 曹明丽,宋丰举.  中国肿瘤临床. 2017(09)
[7]超声与钼靶X线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 柏树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2)
[8]钙化性乳腺癌数字化X线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杨彩仙,李建民,赵宏光.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6 (08)
[9]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 刘钟芬,陈创,姚晓莉,孙圣荣.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22)
[10]PET-CT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J]. 张艳辉,李红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6(04)



本文编号:3732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732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