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生计选择与集体感

发布时间:2017-04-17 05:03

  本文关键词:生计选择与集体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计方式往往体现为家庭劳动力的一种资源配置,具有谋求经济利益的功能,然而只有当我们放眼到其实际存在的村落集体中它才能获得更丰富的意义。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打工潮”,城市的拉力明显增强,一代代的农民放下土地选择去城市“掘金”。述洞村的村民同样在这四十年间离开家乡、流动漂泊,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的成为“新城市人”,有的依旧在城市打拼,有的选择返乡创业……生计方式的变迁,伴随着一系列的阵痛,社会关系、生活节奏、文化内涵都不断被重构。尽管村寨内部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生计方式,并且存在着差异性,但在整体上仍然能选择共同的集体操作模式。由个人而集体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实际上还是利用了村庄社会传统的关系纽带。在城市化的浪潮下,述洞村的村民们除了进行越来越多元的个人生计方式来应付生存问题,整个村寨同时也在探索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集体生计道路。个人返乡策略与集体生计规划,以及消费的背后,都是由于村落集体的稳定维系。 本文作为个案研究,选择贵州黔东南一个侗族村落的生计方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观察参与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主要通过六个部分进行叙述分析。第一部分针对本文研究对象生计方式与侗族村落集体研究在学界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第二部分介绍调查田野点的相关背景资料;第三部分则对述洞村村民个人的生计变迁,以及集体生计转型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是探讨述洞村村民消费与生计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探析述洞村村民生计方式变迁背后的内部动力,主要围绕村落集体情感展开讨论;第六部分为本文研究的归纳总结部分。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展现该村落在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其最为重要的生计方式变迁的动态过程。通过辨析侗族村民在新旧地缘环境中的适应、选择,来探讨在遭遇现代化情境下的少数民族村落渴望内部发展经济,并弘扬文化的心理。当地人对生计方式的选择,其实正反映了他们的情感选择,这种自觉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多数论者偏重于农民的政治的、经济的行为研究,描述过于宏观,而本文的研究直接依靠深度访谈,从小农的日常行为实态、身体体验,以及个人生活史等微观角度入手,来说明问题。
【关键词】:生计方式 村落集体 侗族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5;C912.8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一、绪论9-13
  •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0-12
  • 1. “生计方式”的研究10-12
  • 2. 侗族传统生计研究12
  • 3. 关于村落的研究12
  • (三)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12-13
  • 二、田野点的介绍13-16
  • (一) 村寨的自然生态环境13
  • (二) 村落空间格局与人口结构13-14
  • (三) 村寨生计变迁的外部环境14-16
  • 三、生计16-34
  • (一) 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16-19
  • 1. 种植糯禾、水稻16-17
  • 2. 稻田养鱼17
  • 3. 林业17-18
  • 4. 畜牧业18
  • 5. 其他方式18-19
  • (二) 现存村中的生计方式19-34
  • 1. 个人生计方式19-26
  • 2. 村落集体生计模式26-34
  • 四、生产的目的:消费34-40
  • (一) 个人消费34-36
  • 1. 家宅住房34-35
  • 2. 衣着食物35-36
  • 3. 教育36
  • 4. 其他36
  • (二) 集体消费36-40
  • 1. 人情来往、礼仪开支36-38
  • 2. 娱乐38-40
  • 五、生计变迁的内部动力:村落集体情感40-47
  • (一) 对村外人的态度40-45
  • 1. 打工笑话和新故事传说40-41
  • 2. 村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外界的冲突41-45
  • (二) 对村内人的看法45-47
  • 1. 打工地缘亚群体45-46
  • 2. 外出后的婚恋交往46-47
  • 六、结论47-49
  • (一) 当地生计与文化的关系47
  • (二) 集体情感是主导诱因47-49
  • 注释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62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
  • 后记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应贵;;作物、经济与社会:东埔社布农人的例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秦红增;唐剑玲;;瑶族农民的生计转型调查研究——以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李善峰;20世纪的中国村落研究——一个以著作为线索的讨论?[J];民俗研究;2004年03期

4 王明珂;;青稞、荞麦与玉米——一个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文本与表征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5 庄孔韶;;可以找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吗?——关于中国四种生计类型的自然保护与文化生存[J];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秦红增;银河欢;;乡村生计转型视野下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以广西石丰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生计选择与集体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12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