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喜利妈妈祭祀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6:07

  本文关键词:喜利妈妈祭祀的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仪式研究的学理依据可以上溯到人类学的古典进化论时期,相比于仪式的现实价值,学者们似乎更关心它的原生形态和价值,“剑桥学派”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学术背景而闻名的。而后的仪式研究经历了宗教渊源的探究和宗教行式的展演,又由宗教社会学导向了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仪式研究渐渐成为一个外延和内涵都极为丰富的学术话语体系。 本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锡伯族乡八家子村的“喜利妈妈祭祀”仪式为个案,通过民众在祭祀仪式中服装、器具、行为、语言、禁忌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展演,试图分析潜藏在仪式背后的深层意蕴,并运用比较分析、符号学,功能主义等理论对其作以“文化的解释”,力求在解释的基础上勾勒出民众内心真实的信仰世界,使读者能够透过仪式,走近当代锡伯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 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的意义目的、已有成果,所用材料、研究方法、理论创新和不足之处作以说明。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研究地点的自然生态和族群源流概述。主要介绍了八家子村的自然生境、村落建制、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并在充分的史料记载和口述史基础上梳理生活在该地区的锡伯族民众生存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其整体风貌予以全景式的展示。 第二章主要内容为喜利妈妈祭祀的一般概述,主要交代了八家子村的民间信仰概况,对于锡伯族民间信仰的三大块即萨满教信仰、藏传佛教信仰和关公信仰予以阐释。继而对喜利妈妈仪式所用的器具和服饰加以介绍,章末对笔者参与的三场喜利妈妈祭祀予以纪实性描述。 第三章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分别通过锡伯族喜利妈妈与满族的佛朵妈妈的比较、喜利妈妈信仰与人为宗教信仰的比较,来展示喜利妈妈在历经传统直贯现代的变迁历程与其中深层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语用符号学的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反观信仰的产生,从动力机制上对喜利妈妈祭祀仪式加以解读,并运用特纳的仪式理论对仪式的深层结构进行阐释。 第五章运用功能理论的有关知识,主要从传承文化、表达信仰、调节身心和族群认同等四个角度对喜利妈妈祭祀仪式的现实功能予以揭示。 结语部分通过个人在田野调查中的切身体会,结合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性事实,阐述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在当代表述时的遭遇,并简要提出笔者对锡伯族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和当下地方性意义的认识和结论。仪式的传承和延续并非完全依靠信仰的内驱力,而时时处处充满着国家在场。现代展演的仪式已是某种意义上的“被表演”,深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洪流交汇的漩涡,
【关键词】:锡伯族 喜利妈妈 祭祀 仪式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4
  • 0.1 选题意义及目的12
  • 0.2 前人的研究成果12-13
  •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13
  • 0.4 理论创新与不足13-14
  • 1 八家子村的自然生态与村落建制14-18
  • 1.1 八家子村的自然生态14-15
  • 1.2 八家子村的历史源流15-18
  • 2 八家子村的民间信仰及喜利妈妈祭祀概述18-34
  • 2.1 八家子村的民间信仰概述18-22
  • 2.1.1 八家子村民间信仰的混融18-21
  • 2.1.2 八家子村的喜利妈妈信仰21-22
  • 2.2 喜利妈妈祭祀的传统仪式22-27
  • 2.2.1 仪式的器具和服饰22-25
  • 2.2.2 仪式的程式和过程25-27
  • 2.3 喜利妈妈祭祀仪式的展演纪实27-34
  • 2.3.1 腊月十六的仪式展演27-30
  • 2.3.2 大年三十的仪式展演30-31
  • 2.3.3 二月初二的仪式展演31-34
  • 3 喜利妈妈祭祀特征的比较分析34-42
  • 3.1 喜利妈妈信仰与佛朵妈妈信仰34-35
  • 3.1.1 信仰形式的差异34
  • 3.1.2 信仰内容的差异34-35
  • 3.2 喜利妈妈信仰与人为宗教信仰35-37
  • 3.2.1 祭祀仪式的民族特色35-36
  • 3.2.2 祭祀仪式的多元交融36-37
  • 3.3 传统仪式到现代仪式的历时变迁37-42
  • 3.3.1 集体记忆的存续37-39
  • 3.3.2 现代元素的植入39-40
  • 3.3.3 文化解释的再生产40-42
  • 4 喜利妈妈祭祀文化内蕴的符号学解读42-50
  • 4.1 仪式的原生价值——发生学意义的反观42-44
  • 4.1.1 传统信仰的生成42-43
  • 4.1.2 日常生活的还原43-44
  • 4.2 从娱神到娱人——信仰传承的动力机制44-46
  • 4.2.1 民俗符号学理论的阐释44-45
  • 4.2.2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阐释45-46
  • 4.3 特纳的仪式理论——仪式中的禁忌与阙限46-50
  • 4.3.1 禁忌的形成与再造47
  • 4.3.2 阙限的过渡与冲破47-50
  • 5 喜利妈妈祭祀的功能审视50-61
  • 5.1 传承教化功能50-52
  • 5.1.1 民族文化的传承50-51
  • 5.1.2 民间叙事的教化51-52
  • 5.2 表达信仰功能52-55
  • 5.2.1 从生活世界走向意义世界52-53
  • 5.2.2 从意义世界返还生活世界53-55
  • 5.3 调节身心功能55-58
  • 5.3.1 从凡人到生育神55-56
  • 5.3.2 从家谱到女祖神56-58
  • 5.4 族群认同功能58-61
  • 5.4.1 族界区分的标识58-59
  • 5.4.2 民族力量的凝聚59-61
  • 结束语61-64
  • 参考文献64-66
  • 致谢66-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泰湘,范忠泽,王世杰;从最新考古学成就看鲜卑族的渊流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2期

3 麻国庆;社会结合和文化传统——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述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吕微;;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性质世界”“、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重新解读《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5 高丙中;;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喜利妈妈祭祀的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55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