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清朝至民国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的演化

发布时间:2017-05-10 14:10

  本文关键词:清朝至民国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的演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伊犁维吾尔族文化是维吾尔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又因所处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清代至民国时期伊犁在新疆均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其社会文化与其他地区维吾尔族有所差异。 纵观清朝至民国的几百年间,形成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主要有三个重要时期: 制度认同时期:清代乾嘉年间建立“回屯”为伊犁维吾尔族区域文化奠定了最基本的框架,并且由于其回屯体制的特殊性,促使伊犁维吾尔族产生“制度认同”;区域认同时期:清代建省后,伊犁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发生变革,区域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制度性认同”也逐渐转化为“地域性认同”。民国建立后,随着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压力、经济格局的调整,伊犁维吾尔族辨识“我者”与“他者”的程度不断提升,并在群体内部之间产生了明确的“土客”之别,区域认同程度也在不断深化;民族认同时期:1934年——1935年新疆确定了14个主体民族,“塔兰奇”族也在其列,长期不断深化的地域认同成为“塔兰奇”被确立为民族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确立“塔兰奇”民族之后,知识精英又在不断建构、强化其“民族”特征,从而使地域认同这一时期转变为“民族认同”。 通过对伊犁维吾尔族清代至民国百余年时间的梳理,我们发现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的形成受到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在“塔兰奇”被标示为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的承载者时,区域社会文化的边界也在不断加强,虽然这种边界并不是固定存在的。
【关键词】:清朝至民国 伊犁维吾尔族 区域社会文化 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18
  • 一、问题缘起7-8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8-9
  • 三、相关研究综述9-13
  • 四、研究范式的选取13-14
  • 五、研究内容14
  • 六、文献综述14-18
  • 引言18-20
  • 伊犁区域概况18-19
  • 伊犁维吾尔族概况19
  • 准噶尔时期伊犁维吾尔族概况19-20
  • 一、区域社会与区域文化的形成20-48
  • (一) 伊犁军政中心的确立21-22
  • 1. 伊犁军政中心建立的背景21-22
  • (二) 回屯的出现22-32
  • 1. 回屯建立的背景22-24
  • 2. 回屯建立的过程24-28
  • 3. 回屯人口数量的相关问题探讨28-32
  • (三) 区域社会的形成32-43
  • 1. 空间范围的最初确立32-33
  • 2. 区域社会的基层制度33-37
  • 3. 区域社会的性质37-42
  • 4. 区域社会的体制42-43
  • (四) 区域文化与身份认同43-48
  • 1. 区域文化概况43-46
  • 2. 制度认同下的身份意识46-48
  • 二、区域社会文化的裂变与重建48-65
  • (一) 区域社会的裂变51-55
  • 1. 1864 年维吾尔族民变51-53
  • 2. 割据政权的成立53-54
  • 3. 沙俄入侵伊犁54-55
  • (二) 伊犁区域社会的重建55-63
  • 1. 伊犁条约的签订55-56
  • 2. 清代收复伊犁时期的维吾尔族人口56-59
  • 3. 新疆建省后的伊犁地区59-63
  • (三) 重建后的区域文化63-65
  • 1. 俄国的影响63
  • 2. 建省的影响63-64
  • 3. 伊犁区域文化的重建64-65
  • 三、区域社会文化的革新65-94
  • (一) “共和”制度下的伊犁66-70
  • 1. 行政中心的转移67
  • 2. 政治秩序的建设67-68
  • 3. 新秩序的意义68-70
  • (二) 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70-85
  • 1. 乡村社会结构70-80
  • 2. 伊犁维吾尔族城市社会概况80-85
  • (三) 伊犁维吾尔族区域文化的革新85-94
  • 1. 苏俄文化的影响及原因85-90
  • 2. 伊犁维吾尔族世俗的教育勃兴90-91
  • 3. “双泛主义”的渗入91-94
  • 四、区域社会文化的嬗变94-116
  • (一) “知识化”的边疆与“情感化”的民族94-98
  • 1. 知识化的西北与边疆95-96
  • 2. 情感化的国族意识培育96-98
  • (二) 新话语体系下的伊犁98-104
  • 1. “民平”政策的实施98-100
  • 2. 伊犁的文教事业的发展100-102
  • 3. “苏化”的伊犁维吾尔族102
  • 4. 伊犁的维吾尔族知识精英102-104
  • (三) 区域社会文化的嬗变104-116
  • 1. 谁是塔兰奇?106-110
  • 2. “文本”中的“塔兰奇”的历史记忆110-114
  • 3. “塔兰奇”的“内部”与“边缘”114-115
  • 4. 由“民族”表征的区域文化115-116
  • 结语116-121
  • 参考文献121-128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128-129
  • 致谢1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吴轶群;;清代伊犁城市体系变迁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3 阚耀平;;清代伊犁地区人口迁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6年06期

4 ;乾隆年间徙民屯垦新疆史料[J];历史档案;2002年03期

5 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6 吴元丰;清乾隆年间伊犁屯田述略[J];民族研究;1987年05期

7 吴慧;;清代粮食亩产的计量问题[J];农业考古;1988年01期

8 赵世瑜;;文本、文类、语境与历史重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东平;;“塔里雅沁”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苗普生;;清代维吾尔族人口考述[J];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阿孜古丽·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语伊犁土语中的借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清朝至民国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的演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54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