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清代赫哲族屯田戍边及其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7-05-13 15:01

  本文关键词:清代赫哲族屯田戍边及其社会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赫哲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以来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一带。东北地区是清朝统治者的“龙兴之地”。清军大规模入关后,为确保“龙兴之地”的稳定与发展,对生活此地的各族民众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手段。清前期对赫哲族民众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征抚赫哲族;三姓设治与编旗编户;联姻结亲;贡貂与赏乌林等。通过上述措施,不仅完成了对赫哲族的兼并征服,而且加强了对赫哲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乃至强化了他们与中央政权的政治联系。 清朝中后期,大量流民涌入东北,逐渐形成村落,并私下对东北的官荒进行了开垦。清朝政府对赫哲等东北边疆地区民族的管理体制,也实行了调整和改革。光绪六年(1880年),清政府决定在距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不远的富克锦之地,增设富克锦协领衙门。作为三姓副都统的下属机构,以加强对边境地区和边疆居民的管辖。清政府还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大批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随着汉族人民大量进入,人口的迅速增长,清政府于宣统元年(1909年),裁去富克锦衙门,改设“富锦县以资治理”。 到清后期,针对沙俄的不断侵犯,清政府对赫哲族采取编旗、编户等措施,实现屯田戍边的目的。从此,大屯、嘎尔当、苏苏屯的赫哲族,不仅与各族交往频繁,而且由于相互熏陶,其社会经济结构及生产关系亦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赫哲族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开始在赫哲族地区兴起,汉族流人、流民为此作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渔猎产品大量商品化以后,商品交换与商品意识在赫哲族地区的影响日益增强,它不仅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物质交流,同时也促进了赫哲族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向良性改善,向商品经济过渡跨越了一大步。 其次,赫哲族内部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清朝前期(包括后金)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对赫哲人居住地区进行了十七次征讨,将其纳入清王朝的统治体系中,并在赫哲族地区采取了编户和编旗两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十七世纪中叶赫哲人按哈拉、莫昆编入村屯,称编户。这样,“哈拉莫昆”演变成既是氏族组织形式,又是清政府设立的地方行政单位。姓长、乡长成为清政府在赫哲族地区的行政事务的管理者、朝廷政策的执行者,从而加强了清政府对这一区域的统治。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阶级的分化,赫哲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出现封建生产关系。随着清政府对赫哲族地区统治的不断深化,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等级观念也逐渐渗透到赫哲族各个部落乃至家庭。 清代赫哲族地区的屯田戍边也推动了赫哲族与满、汉等民族的文化交流,从而对赫哲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汉人的大量涌入,中原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为赫哲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清代 赫哲族 屯田戍边 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清政府对赫哲族的管理11-19
  • (一) 清朝前期11-17
  • (二) 清朝中后期17-19
  • 二、屯田戍边引发了赫哲族社会变迁19-27
  • (一) 赫哲族内部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9-24
  • (二) 赫哲族内部生产关系的变革24-27
  • 三、屯田戍边后,民族文化交流对赫哲族的影响27-30
  • (一) 日常生活习俗的变化27-28
  • (二) 宗教祭祀和节日习俗的变化28-29
  • (三) 学校教育的出现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后记33-3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3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冰;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梁松;赫哲族从渔猎走向多元的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赫哲族屯田戍边及其社会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2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