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0:08

  本文关键词: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初民族学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一百年间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这期间,民族学专业的学科归属和划分发生多次变动。2012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民族学从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改列为法学门类下的民族学一级学科。自此,民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迈进了一个全新时期。2012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决定民族学本科生今后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这是民族学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学科规律,独立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规划的重要契机。在非结构性访谈、文献阅读及研究者的个人学习经验基础上总结发现,民族学本科课程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指导标准,现有的课程设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且学生对课程的感知质量不高。因此,明确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方案的具体建议是本研究的目的。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课程的设置又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由此成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前提。所谓培养目标即是对“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回答,明确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则是进一步明确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因此,本研究确立了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视角探究我国民族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法和建议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文本比较和专家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基于对国内五所高校民族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异同的比较,结合文献回顾总结归纳民族学本科生的能力结构。同时,设计访谈提纲,就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与国内8位民族学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最后,综合提出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研究结果有:(1)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简洁性原则提出了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学科知识储备、田野调查能力、专业就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入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工具性知识、学科发展前沿、田野调查筹划能力、田野数据收集能力、田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调查地语言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力、民族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民族事务的行政咨询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认同能力15个二级指标,并且对四大基本要素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说明。(2)基于提出的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应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原则、特色培养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满足培养民族学本科生四大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结构。具体应包含概论类、史论类、方法技术类、专题类四大类课程,这些课程可根据修习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明确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二是推进民族学学科的课程优化与改革。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结合文本比较和专家访谈法的使用,首次提出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并对各要素的内涵一一界定说明;(2)第一次系统讨论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民族学本科课程的四大基本原则和课程结构。以上两点创新为课程结构体系划分的科学合理性提供评价依据,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定位,是一次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民族学 专业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C95-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言10-20
  • 一、研究背景10-13
  • (一) 民族学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10-11
  • (二) 当前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问题凸现11-12
  • (三) 专业核心能力是民族学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12-13
  • 二、研究的问题13-14
  • (一) 我国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如何13
  • (二) 民族学本科生需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核心能力13
  • (三) 如何基于专业核心能力优化民族学本科生课程设置13-14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一) 研究的目的14
  • (二) 研究的意义14-15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5-18
  • (一) 研究思路15
  • (二) 研究方法15-17
  • (三) 研究的信效度17-18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之处18-20
  •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8
  • (二) 主要创新之处18-2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34
  • 一、核心概念界定20-25
  • (一) 民族学20-21
  • (二) 专业核心能力21-24
  • (三) 课程设置24-25
  • 二、相关研究综述25-32
  • (一) 民族学本科课程的设置的研究25-28
  • (二) 不同学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28-30
  • (三) 民族学本科生的能力结构研究30-32
  • 三、本研究的理论基础32-34
  • (一)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32
  • (二) 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32-34
  • 第三章 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五所高校的比较分析34-46
  • 一、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比较34-35
  • 二、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异同比较35-36
  • 三、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结构的总体比较36-38
  • 四、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不同类型课程的设置比较38-42
  • (一) 通识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情况比较38-39
  • (二) 专业类课程的设置情况比较39-41
  • (三) 实践教学环节与自主创新环节的设置情况分析41-42
  • 五、小结42-46
  • 第四章 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基本框架的构建46-56
  • 一、构建基础46-51
  • (一) 文献追溯46
  • (二) 文本比较46-47
  • (三) 专家访谈47-51
  • 二、构建原则51-52
  • (一) 科学性51
  • (二) 系统性51
  • (三) 客观性51
  • (四) 简洁性51-52
  • 三、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52-56
  • (一) 学科知识储备52-53
  • (二) 田野调查能力53
  • (三) 专业就业能力53-54
  • (四) 专业发展能力54-56
  • 第五章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初步设置56-60
  • 一、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民族学本科课程的原则56-57
  • (一)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原则56
  • (二) 特色培养原则56-57
  • (三) 整体优化原则57
  • (四) 协调发展原则57
  • 二、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结构57-60
  • (一) 概论类课程57
  • (二) 史论类课程57-58
  • (三) 方法技术类课程58
  • (四) 专题类课程58
  • (五) 四大类课程的相互关系与作用58-60
  • 第六章 结语60-62
  • 一、总结60-61
  • 二、研究的局限61
  • 三、研究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68-72
  • 致谢72-74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情况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人达;;本土化民族学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探索[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赵伶俐;高校课程价值、问题及文理课程交叉设置构架——培养创造性的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周泽民;;论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4期

4 李维维;唐旭东;吕全忠;;应用型工程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赵泽斌,王希隆;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1期

6 杨圣敏;;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罗红波;;田野调查,立身之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五届研究生论坛会议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郝国强;梁必达;;将民族学人类学引向深入——首届“全国高校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经验交流会”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刘创;能力本位:内涵不断拓展的现代教育理念[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李兴旺,陆岚;再释核心能力——对Prahlad和Hamel关于核心能力内涵表述的质疑和修正[J];管理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永杰;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73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