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6 22:20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现实问题。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特殊性,赋予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彝、苗、傣、白、回、哈尼、傈僳等26个少数民族、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集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于一身,是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研究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基层党建,不仅可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对本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切实指导,还可以为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论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认真收集了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各种文件材料与数据资料,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内众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从而把握了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对基层党建工作突出成绩和亮点进行了总结,获得了新的宝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特别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多角度论证,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思路和观点。 本论文除导论外,共十章,分三个层次,论证和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个层次内在逻辑紧密联系,第一个层次是理论依据,第二个层次是实证分析,第三个层次是经验总结和工作创新。第一、二章属于论文的第一个层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系统梳理和概括了我党90多年以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与经验的认识。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行了理论的论证。第三、四章属于论文的第二个层次,立足于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实证调查和问卷分析,概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等特殊性问题和原因。第五、六、七、八、九、十章属于论文的第三个层次,以楚雄彝族自治州典型案例为支撑,较系统地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观点。 本论文研究力求主要创新点:一是研究内容。论文紧扣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最新的理论与要求,紧密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这一较为典型和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规律、经验指导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实践,又通过调查研究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特殊问题和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进一步充实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二是理论观点。较系统地研究和提出,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创新基层党建,以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为方法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党建,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为精神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三是研究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大量实地调查、问卷分析、个案剖析的基础上,运用党建的基本理论、规律、经验,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党建工作实际,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经验与思路。论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证性研究,对于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5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