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草白粉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叶片的组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4:14
【摘要】: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是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和绿化草种。随着三叶草用于绿化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病虫害也逐渐加重,其中最主要的病害为三叶草白粉病。本试验针对白三叶草白粉病菌生物学特性、三叶草叶片受白粉菌侵入后组织学变化以及药剂防治筛选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白粉菌病原菌进行孢子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三叶草的白粉菌主要致病菌为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隶属子囊菌亚门真菌。(2)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叶草白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于三叶草白粉菌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在全光照、全黑暗和1/2光照条件下都可萌发,但紫外光条件对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H7为三叶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最适pH。(3)三叶草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测定的分生孢子生活力最高,为54.75%,但染色结果模糊,亚甲基蓝染色法和固绿染色法次之,分别为52.69%和46.60%。TTC染色法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染色无效果,孢子不着色。(4)三叶草白粉病菌孢子与三叶草互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将白粉菌孢子接种在叶片4h后,在分生孢子一端萌发出初生芽管,10h形成附着胞,开始侵入叶片表皮。12h后在孢子的另一侧产生分化形成初生菌丝,24h后初生菌丝生长,开始获取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48h后寄主表面产生的初生菌丝进一步分支形成大量次生菌丝。到接种4d后,在叶片表面形成大量菌丝,并形成分生孢子梗,每一个分生孢子梗上端都形成一个分生孢子,此时整个侵染循环过程已完成,孢子梗上的初生分生孢子再落于叶片表面后,准备萌发,开始下一个侵染循环,此时白粉病菌在叶片初显,用肉眼可在叶片表面观察到浅色的白色菌丝。7d后,菌丝大量形成,在叶片出现较明显的粉层。(5)药剂筛选试验表明:硅藻矿土粉800倍液对白粉菌孢子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木醋酵素液500倍液对白粉菌孢子芽管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这三种不同浓度梯度的药剂对三叶草白粉菌菌株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后,白粉病发病叶数总趋势降低,发病率、病情指数下降,木醋酵素液500倍液处理后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硅藻矿土粉800倍液处理后防治效果90%以上。
【图文】:

症状特点,白三叶草,白粉病


种的症状一致。病害开始发病时期是7月上旬,主要危害三叶草叶片,幼嫩的叶片容易感逡逑病。三叶草白粉病先从叶中间发病,感病初期在叶面出现较浅的粉层,随后出现局部由病逡逑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色粉斑(图2)。发病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9月,粉层逡逑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发病植株一般下部叶片重于上部叶片,严重时,,可使叶片变黄或逡逑枯落,但是在后期白色病斑上并没有看到病原菌的闭囊壳。逡逑msm逡逑图2白三叶草白粉病症状特点逡逑-15-逡逑

分布图,三叶草,白粉病,病级


3.1三叶草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调查逡逑通过对宁夏市区内不同样地三叶草白粉病进行田间调查,发现各个不同病级三叶草发逡逑病情况如图1所示:逡逑W。级逡逑—I级逡逑60邋-邋T逦WII级逡逑_逦WIII级逡逑50-邋I逦W IV级逡逑<14。:邋1邋^逡逑gSso-邋||逦j逡逑"11邋i邋si逡逑样地一样地二样地三逡逑图1三叶草白粉病不同病级分布图逡逑由图所示,银川市区内三块随机样地的三叶草均有明显的染病情况,第一块样地内,逡逑n级病叶最多,I级病叶次之。第二块样地病叶主要集中于m级和iv级。第三块样地内三叶逡逑草白粉病依然集中在m级和iv级,三块样地调查叶片中均有有部分叶片还未感病,因此得逡逑出三叶草白粉病主要在II级,III级和IV级,病害较为严重。逡逑3.2三叶草白粉病症状观察逡逑在宁夏医科大学校园内观察到的田间症状和宁夏大学北校区温棚及培养箱里人工接逡逑种的症状一致。病害开始发病时期是7月上旬,主要危害三叶草叶片,幼嫩的叶片容易感逡逑病。三叶草白粉病先从叶中间发病,感病初期在叶面出现较浅的粉层,随后出现局部由病逡逑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色粉斑(图2)。发病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9月,粉层逡逑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发病植株一般下部叶片重于上部叶片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岩;屈淑平;崔崇士;;利用酶活性鉴定南瓜对白粉病菌抗病性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孙益知;王根寿;陈怀亮;曹远林;丁秀丽;胡恩海;;山楂白粉病的研究[J];中国果树;1987年01期

3 王就光;;蔬菜白粉病[J];长江蔬菜;1987年05期

4 A.De S.Liyanage;张开明;;橡胶树白粉病菌的生物学[J];热带作物译丛;1987年01期

5 周建云;刁朝强;廖勇;谭建;黄宁;聂忠扬;桑维钧;石春发;;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烤烟白粉病菌的抑制活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6 封德顺;徐勤迎;王洪刚;田纪春;;白粉病菌侵染后小麦叶片蛋白质变化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年03期

7 田英;赵静;金玉华;张莉;;新疆打瓜白粉病菌寄主范围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李贵林;曾艳华;;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乡村科技;2018年02期

9 芦光新;;禾白粉病菌侵染小麦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硕,胡东维,商鸿生;小麦与白粉病菌相互作用的钙调素定位[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卫国;梁鹏;何其光;宋风雅;孙雅琦;郑服丛;;橡胶树白粉病菌致病机理及其病害控制研究进展[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任红敏;杨军玉;王树桐;曹克强;;三种不同染色方法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染色观察[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孟祥南;林春美;徐慧颖;崔娜;范海延;;应答白粉病菌胁迫的黄瓜不同抗、感姐妹系叶片细胞壁差异蛋白质组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李茸梅;万平;魏艳敏;尚巧霞;赵晓燕;;北京地区小豆白粉病的病原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5 陈桂平;卫波;李国良;巩彩艳;范仁春;张相岐;;TaEDS1基因正调控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6 向立刚;崔梦娇;汪汉成;陈兴江;陈雪;代园凤;余知和;;烟田周边植物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及烟草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杨瑞;王建立;于同泉;沈元月;房克凤;;草莓白粉病菌的扫描电镜观察[A];第十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摘要[C];2012年

8 孟祥南;于广超;宋铁峰;范海延;;应答白粉病菌胁迫的黄瓜抗、感姐妹系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陈冲;张潞生;高微微;王程亮;王红清;佟建明;;芽孢杆菌TS02对草莓白粉病菌的抑制及其16SrDNA的遗传鉴定[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谢标洪;王建新;周明国;;黄瓜白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和敏感性基线研究[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鲁淑;棚室干湿变化大蔬菜需重防白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2 赵县梨树科学研究所 梁旺伟;注意防治梨树白粉病[N];河北科技报;2018年

3 陈桂成;瓜类蔬菜白粉病的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乔红波;麦蚜和白粉病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2 任红敏;大黄酚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绍慧;小麦对白粉病感病性基因筛选与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4 石志琦;蛇床子素作为杀菌剂的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刘长命;甜瓜接种白粉病菌后多胺变化及CmSAMDC基因的功能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婷;白三叶草白粉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叶片的组织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魏尊苗;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良孔;黄瓜白粉病菌对氟吡菌酰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其抗药性风险评估[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宋风雅;橡胶林土壤中真菌PCR-RFLP多样性分析及橡胶树白粉病菌检测[D];海南大学;2014年

5 孙芹;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室内抗性风险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诸葛媛媛;地锦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及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于春雷;DMIs和QoIs类杀菌剂对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差异及增效途径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楠;感染白粉病菌小麦根活性氧动态及其与系统性细胞程序化死亡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邓祥宜;淹水胁迫及白粉病菌诱导小麦根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孟祥南;应答白粉病菌胁迫的黄瓜不同抗、感姐妹系叶片细胞壁差异蛋白质组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3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43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