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辣木组培三种培养基及抑菌剂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3:15
【摘要】:辣木(Morangaoleifera)为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目前,辣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滇、琼、粤、桂、台湾等省市,现有辣木种植面积约0.533万hm2。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兴建辣木产业化人工栽培基地,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是实现辣木优良遗传品质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关键。本研究选择不同培养基和抑菌剂对辣木进行组织培养试验,以筛选出各个阶段比较适用的培养基配方及其抑菌剂配比,找出较好的组培技术参数指标组合,进而构建高效的辣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以缓解当前对辣木种苗需求量大的现状,为实现辣木的规模化生产育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辣木组织培养、快速繁育过程中,除辣木本身的条件外,培养基的类型与配比是关键,根据试验结果获得:(1)辣木组培诱导阶段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 mg/L+NAA0.04 mg/L。(2)辣木组培继代增殖阶段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 mg/L+NAA0.02 mg/L。(3)辣木组培过程中较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NAA0.2 mg/L+IBA0.3 mg/L。2、辣木组培过程中,有效的预防控制污染,可以提高繁殖系数和移栽成活率,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阶段使用1g/L艾克力的消毒效果最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污染率低283%、萌芽率高32%、灼伤率高47%。诱导阶段使用植培灵(0.08 g/L)的辣木保存率和萌芽率最高,其平均保存率和平均萌芽率分别比使用益培隆的提高了 9%和11%,比对照(空白)分别提高了 51%和42%。增殖阶段使用0.06 g/L和0.08 g/L植培灵的污染率相对于益培隆分别降低了 44%和82%,以0.06 g/L植培灵的抗污染效果最佳。生根培养使用0.06 g/L和0.08 g/L植培灵的辣木幼苗生长效果比益培隆的好,苗高分别提高了 13%和17%、根长分别高了 6%和11%、生根率分别高了 6%和9%;0.03 g/L的植培灵与对照组(空白)对比,苗高、根长和生根率分别降低了 16%、11%和10%,说明0.03 g/L植培灵具有显著效果在有效抑菌的同时,可以提高根长和生根率等指标。
【图文】:

皮尔森,对照组,阶段,萌芽率


处理逦接种数(株)逦污染率逦灼伤率逦萌芽率逡逑A逦100逦31逦16逦31逡逑B逦100逦25逦17逦49逡逑C逦100逦12逦17逦62逡逑D逦100逦13逦23逦53逡逑对照逦100逦46逦9逦42逡逑准差逦9.287逦3.202逦13.022逡逑变量逦相关性检验逦污染率逦灼烧率逦萌芽率逡逑染率逦皮尔森(Pearson)相关逦1逦-0.608逦-0.909逡逑显著性逦0.392逦0.091逡逑N逦4逦4逦4逡逑烧率逦皮尔森(Pearson)相关逦-(>.608逦1逦0.346逡逑显著性逦0.392逦0.654逡逑N逦4逦4逦4逡逑芽率逦皮尔森(Pearson)相关逦-0.909逦0.346逦1逡逑显著性逦0.091逦0.654逡逑N逦4逦4逦4逡逑

对照组,阶段,生根率,根长


种子生根率与根长在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种子生根率越高,树苗的根生逡逑长的越长。逡逑如图3-4所示,对照组与处理E的数据对比,苗高、根长和生根率分别低16%、11%逡逑和10%,污染率是处理E的7倍,说明0.03邋g/L植培灵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应用于辣逡逑木生根培养过程中。逡逑2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92.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守岭;王应清;尹红星;陈玉芹;胡永亮;刘小琼;;截杆处理对辣木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8年11期

2 何小龙;杨转英;肖培锴;傅小霞;马朝明;冯海燕;陈康益;;辣木扦插繁殖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9年01期

3 杜丽娟;严红梅;王丽;邹艳虹;尹本林;和丽忠;汪庆平;;云南省不同地区辣木各器官中总硒及硒形态含量的比较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年18期

4 李东;赵一鹤;;辣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林业科学;2018年05期

5 罗静;林巧;袁健;;辣木蛋糕配方的研究[J];食品工程;2018年04期

6 华帅;丁雄;熊光轶;高喜梅;;辣木籽茶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年03期

7 江清梅;廖韦卫;韦海球;;辣木腋芽组织培养初探[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年06期

8 丁鹏霞;李蓉;李美萍;张生万;张金才;;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年03期

9 王瑞琴;许文婷;蔡晨晨;陆登俊;;辣木多糖的研究进展[J];广西糖业;2018年04期

10 张婷婷;;辣木作为新型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丕坤;;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及其种植方法[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三:林业[C];2018年

2 罗会英;金杰;赵琼玲;邓红山;范建成;廖承飞;韩学琴;;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辣木果实性状比较[A];做强做优热带高效农业 服务热区乡村振兴——2018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严铭;张饮江;周曼舒;韩宇;朱昱丞;;辣木籽净化休闲用水的探讨[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4 张天翔;林艺华;林宗铿;陈振东;曹明华;杨俊杰;;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辣木抗寒性[A];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论文摘要集[C];2017年

5 林艺华;郑涛;张天翔;杨俊杰;曹明华;林宗铿;;基于RAPD和ISSR方法分析辣木亲缘关系[A];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杨艳萍 张晓莉;辣木产业迈步精深加工[N];昆明日报;2019年

2 杨艳萍 张晓莉;云南:辣木产业迈步精深加工[N];粮油市场报;2019年

3 河北省农科院特种经济作物研究所 葛朝红 师树新 李雪梅 周永萍;神奇的树上蔬菜——辣木[N];河北科技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婷婷;辣木对猪与牛饲用价值及畜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竹平;辣木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黄洲;辣木的快速繁殖和引种栽培[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谢君锋;6份辣木种质资源在桂西南的性状表现与引种评价[D];广西大学;2018年

4 刘德承;辣木组培三种培养基及抑菌剂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5 吴迪;辣木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6 杨敏;云南产玛咖、辣木的挥发性物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7 康迅;辣木两种新病害病原生物学及其室内药剂筛选[D];海南大学;2017年

8 沈慧;辣木叶的营养评价与辣木酒的研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9 周曼舒;辣木籽提取液净化生活用水水质效果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10 王振西;超声协同复合酶提取辣木多糖[D];广西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9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19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