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星天牛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

发布时间:2020-05-24 21:02
【摘要】: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是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属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其寄主广泛,以幼虫蛀食近地的主干或主根,破坏树体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导致树势衰弱,重者整株枯死。该虫在福建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中大面积发生,一般林分有虫株率为20~30%,危害严重的高达80%以上,大大削弱了防护林的防护效能。以往星天牛的防治主要是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由于天牛成虫的羽化期较长、幼虫危害隐蔽,化学药剂难以长时间控制,防治效果不甚理想。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真菌之一,由于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较长的林间宿存能力、不易导致害虫抗性以及容易生产等优点,在农林害虫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星天牛幼虫人工饲养、星天牛高致病力菌株筛选及评价、绿僵菌培养及林间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利用绿僵菌防治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星天牛危害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应用RNA-Seq技术对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的免疫响应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3年、4种不同配方人工饲料星天牛连续继代饲养,比较人工饲料配方和温度条件对饲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天牛在4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上均可完成生活史,饲养出成虫能正常交配产卵,孵化的幼虫能在人工饲料上继续完成发育;但化蛹率、羽化率在不同饲料上差异显著,以含有木麻黄锯屑和麦麸的Diet A和Diet D饲养效果较好。应用Diet A饲养,第1、2、3代(持续3年)幼虫化蛹率分别为100%、90%和95%,蛹羽化率分别为100%、83%和90%;应用Diet D,第1、2、3代化蛹率分别为87%、78%和87%,羽化率分别为87%,67%和80%,而Diet B和C上饲养的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较低。室温下饲养的化蛹率和羽化率较恒温条件(25℃和28℃)下高,且化蛹和羽化时间较整齐(均在4~5月,与林间观察一致),说明变温对星天牛化蛹时间有显著影响,在发育过程中低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促进化蛹、羽化的一致性。2、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的致病力测定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MaZPTR-01菌株生长速度较快、产孢量较高,在PPDA培养基上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达5.9 cm,产孢量为1.1×108孢子/cm2。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也存在显著差异,接种20 d后,星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在40%~96.7%之间;MaZPTR-01菌株对星天牛幼虫致死速度快,致死率达到96.7%,僵虫率达到86.7%,显著较其它菌株高,致死中时(LT50)为5.71 d,显著较其它菌株短。此菌株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星天牛的防治。3、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MaZPTR-01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星天牛幼虫死亡率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0×109、1.0×108孢子/mL浓度的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和9 d后,幼虫累积死亡率均达到100%;用1.0×107、1.0×106、1.0×105孢子/mL浓度处理15 d后,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3.3%、70.0%和56.7%。LD50和LD90随接种处理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LT50随处理的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而减小,时间效应逐渐增强。不同龄期幼虫接种处理后的死亡速度、LT50和LT90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延长,初孵(1龄未取食幼虫)、1龄、2龄、3龄、4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2.46 d、4.53 d、4.39 d、5.82 d和8.92 d,绿僵菌对3龄以前的幼虫致病力较强。4、对星天牛高致病力菌株MaZPTR-01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MaZPTR-01菌株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1份、麦麸3份、米粉1份、谷壳3份(按体积份计)。固体培养基加水后灭菌的处理组,绿僵菌产孢量显著高于先灭菌后加无菌水的处理组。每500g固体培养基加水400m L混合后灭菌处理,基质的物理状态好、产孢量最高。固体培养基厚度以5cm培养效率最好。应用绿僵菌MaZPTR-01菌株相关菌剂进行的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林间星天牛成虫接触绿僵菌菌条13 d后,死亡率达100%,LT50为5.93 d,天牛成虫平均存活期为7.1 d,显著地低于对照的26.1 d,显示菌条在林间对星天牛成虫具有较高的侵染效率。幼虫防治试验表明,星天牛幼虫虫龄越小、蛀道越短,喷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越好,初孵幼虫期进行喷菌处理,木段中的幼虫死亡率超过90%。使用绿僵菌菌条与喷菌液处理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木麻黄林分有虫株率仅为5.3%,较对照组(38.9%)下降了86.3%,具有推广应用价值。5、通过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健康的(CK)及被绿僵菌MaZPTR-01菌株侵染12h(Ma12)、24h(Ma24)和36h(Ma36)的星天牛幼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了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分类和参与的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de novo拼接获得的星天牛基因组相比,Ma12样本有3487个差异基因(上调基因有2284个,下调基因有1203个);Ma24有3476个差异基因(上调基因2265个,下调基因1211个);Ma36样本差异基因有4440个(上调基因3067个,下调基因有1373个)。不同时段差异基因进行了GO注释分析发现,Ma12共1756个差异基因(DEGs)富集在825个GO terms中,显著性富集的terms15个;Ma24共1746个差异基因(DEGs)富集在858个GO terms中,显著性富集的terms5个;而Ma36共2584个差异基因(DEGs)富集在1076个GO terms中,显著性富集的terms22个。富集在昆虫免疫相关terms中的基因多呈现上调,在代谢有关terms中的基因多数下调。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Ma12、Ma24和Ma36共有41个显著富集的pathway(Q-value≤0.05),3个时段均能显著富集的pathway有溶酶体、长时程抑制、内质网蛋白加工、谷胱甘肽代谢、其他多糖降解、戊糖和糖醛酸转换、吞噬体、抗原加工递呈等8个通路,富集在与免疫与疾病相关的通路中的差异基因表达多呈上调,而与代谢相关通路中富集到的差异基因表达多呈下调。通过GO、KEGG分析筛选到一些免疫相关基因,包括模式识别受体如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βGRP)、C型凝集素(CTLs)、清道夫受体(SCRs)等、与信号调节有关的基因如丝氨酸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等、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如Toll样受体蛋白、cactus、背相互作用蛋白、spaetzle蛋白等Toll途径中的关键蛋白,以及免疫效应因子基因如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及Hdd11、防御素、天蚕抗菌肽、鞘翅素等抗菌肽,这些基因表达在MaZPTR-01菌株侵染后显著上调,表明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和Toll途径控制的抗菌肽表达可能在幼虫早期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63.3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素萍;绿僵菌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0期

2 梁昌聪;彭军;黄志;谢玉萍;黄俊生;;绿僵菌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陈瑞勤;;紫外线-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高抗逆性绿僵菌的初步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任巧云;殷宏;关贵全;马米玲;刘爱红;李有全;刘军龙;牛庆丽;金玉荣;罗建勋;;10种农药与绿僵菌的相容性测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李中元;刘静;张传博;;绿僵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黄志;梁昌聪;杨腊英;刘磊;陆红霞;黄俊生;;绿僵菌农药助剂的筛选及混配防治荔枝蝽蟓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7 张秋;;绿僵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8 常金梅;何衍彪;赵燕龙;柳凤;詹儒林;;绿僵菌致病力的制约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9 刘刚;;中科院完成杀虫绿僵菌比较基因组研究[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03期

10 盛慧;;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绿僵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立辉;付延荣;;绿僵菌毒杀蚊幼虫的影响因素[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2 程美真;张玉琢;陈祝安;谢佩华;黄基荣;;绿僵菌防治豆田蛴螬试验[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3 郭素萍;徐一强;祁学忠;赵俊生;;绿僵菌研究的新进展[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礼生;张泽华;高松;农向群;;绿僵菌致病病理学研究热点[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素萍;麻秀芳;;绿僵菌研究的新进展[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樊美珍;郭超;;绿僵菌对土壤害虫的防治及其持效性[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7 刘作易;;澳洲对绿僵菌的研究及其应用[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1996年

8 农向群;李存焕;张泽华;魏海燕;;绿僵菌防治高尔夫草坪蛴螬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立辉;付廷荣;;几种培养基对绿僵菌生长及产毒能力的影响[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10 赵俊生;贺沛芳;郭素萍;武慧真;;利用绿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张红;引进绿僵菌只是开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王浩;杀蝗绿僵菌田间示范4万亩[N];农资导报;2004年

3 金玉松;柑橘星天牛防治有几招[N];湖南科技报;2006年

4 陈坚;欧盟对星天牛寄主采取紧急检疫措施[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5 黄存伟;浙江北仑佳禾苗木达标顺利出口欧盟[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王中康;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 今年田间示范4万亩[N];农民日报;2004年

7 刘佳 张海滨 虞静军;湖州检验检疫局人工饲养星天牛技术获突破[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8 黄红蕾 钟根秀 苏晓春;枫“行”欧洲[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守平;星天牛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选、应用及免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周刚;绿僵菌多菌灵抗性评价与罗伯茨绿僵菌组氨酸激酶及腺苷酸环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单乐天;绿僵菌的杀蚜潜力评价与球孢白僵菌、绿僵菌及玫烟色拟青霉的孢子疏水性相关特征的解析及利用[D];浙江大学;2009年

4 王楚桃;绿僵菌侵染蝗虫差异糖蛋白及其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在寄主血淋巴中的靶标蛋白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5 张伟;绿僵菌和蝗虫中具有降解昆虫体壁功能蛋白酶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李永丹;蝗虫EPV sph基因及OaEPV与绿僵菌及化学农药混用的杀虫效果[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韦;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绿僵菌MaCdc42调控机制解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赵晶;绿僵菌紫外诱变及高毒力菌株的筛选[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石佑慧;蝗绿僵菌MabrlA在产孢调控作用和致病机制中的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杜民杰;水杨酸代谢在绿僵菌抗逆和致病中的作用[D];重庆大学;2016年

5 周荣;罗伯茨绿僵菌中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6 何超;布氏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7 周旋;绿僵菌Mid1基因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韩小勇;河北地区土壤绿僵菌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吴小双;土壤细菌抑制绿僵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10 胡韵雪;星天牛对弗栎的危害及弗栎耐盐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8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78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