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水分胁迫对芳樟优良无性系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0:46
【摘要】:芳樟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林业生产对于优良无性系芳樟苗木的需求日益增涨,芳樟大规模的育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芳樟优良苗木快速扦插繁育中常因水分管理问题,导致水分过多或过少,对苗木产生水分胁迫。另外,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对苗木的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最终都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以及出苗的整齐率。基质作为苗木吸收水分的载体,其配比和选择十分关键,而多菌灵对于水分胁迫下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消除也扮演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本试验材料为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一年生扦插苗,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法,对水分胁迫、育苗基质以及多菌灵三个因素进行多水平的组合试验。对苗木的地径、苗高、叶片数、最大叶片面积、生物量、含水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矿质元素含量(K、Ca、Na、Mg、Fe、Zn、Cu)以及苗木死亡率进行研究,结合方差分析的方法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其生长以及生理生化响应规律,以期为今后育苗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地径、苗高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组地径和苗高生长均要高于对照,两者增涨幅度最高可达73.89%、78.66%,且处理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短期的轻度水淹胁迫对地径、苗高均有促进作用;但是干旱胁迫和重度水淹超过30d时开始出现生长停滞或抑制作用。通过对地径、苗高生长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育苗基质以及多菌灵在试验期间都起到了促进和保护的作用。地径和苗高的生长对基质中的泥炭土含量最为敏感,基质中的泥炭土含量越高对于地径苗高生长就越有利。通过对苗高生长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与水分胁迫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基质不同成分对苗高生长具有不同作用。黄心土有利于苗木抵抗干旱胁迫,而泥炭土有利于苗木在水淹胁迫下的生长。(2)通过对叶片数量和最大叶片面积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间叶片数量和最大叶片面积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长期的干旱胁迫会严重降低叶片数量和最大叶片面积大小,降幅分别达20.70%、48.56%。基质配比B方案配以16g·m-3多菌灵的使用,对叶片数量和最大叶片面积生长均有较好的表现,增幅分别达168.04%、72.59%。(3)通过对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间地下湿重、地上湿重、地下干重、地上干重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干旱胁迫对地下湿重、地上湿重、地下干重、地上干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降幅分别达11.42%、50.08%、31.02%、60.90%。苗木的根冠比也达到了显著差异。基质的成分对各处理的根冠比的影响较大,纯黄心土基质表现最差,降幅达39.39%。(4)通过对植株不同部位含水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间地下部含水率、地上部含水率、整体含水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且普遍规律是地下部含水率地上部含水率。苗木会提升自身的水分含量以应对外界干旱的不利环境,整体提升幅度为38.88%,地上部77.55%,地下部28.26%;且不同的基质配比和多菌灵的施用对苗木在水淹胁迫下维持体内含水量起到了作用。(5)通过对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仅重度水淹胁迫与干旱胁迫会导致苗木死亡,死亡率分别为16.67%、51.11%。说明干旱胁迫对苗木死亡率有较大的影响,苗木相对而言更耐水淹胁迫,只有长时间的重度水淹胁迫会导致苗木出现死亡现象。(6)通过对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片荧光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相对含量,最易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在水分胁迫超过15d时,处理间叶绿素相对含量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重度水淹胁迫的抑制影响最大,降幅达30.27%。干旱胁迫下,初始荧光Fo值增幅最大,为9.14%,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酶活性低;而长期的重度水淹胁迫对于苗木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值、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PS Ⅱ潜在活性Fv/Fo值、PSⅡ电子传递Fm/Fo值的负面影响最大,降幅分别为 28.43%、47.58%、32.87%、38.48%、14.90%,使得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受到了较大的抑制。(7)通过对生理生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间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普遍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MDA含量增幅最大,高达84.98%,对苗木伤害最大。面对外界水分胁迫下,SOD活性最先作出反应,但是最高提升幅度只为4.87%;POD活性、CAT活性伴随着SOD活性的提高而提高,最高提升幅度分别达99.14%、75.50%。三者共同消除苗木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降低水分胁迫对苗木造成的伤害。而苗木渗透调节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水分胁迫期间都有得到提升,最高提升幅度分别达52.88%、94.99%。(8)通过对根系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间根系活力值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基质与多菌灵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轻度水淹胁迫下苗木的根系活力,最高提升幅度达37.70%;但是长期重度水淹胁迫会明显降低芳樟的根系活力,降幅达52.84%,干旱胁迫对根系活力也存在较大抑制。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富含泥炭土的基质以及多菌灵的使用对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基质泥炭土含量低于50%时,对苗木根系活力促进作用就会开始减弱。通过对根系活力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与基质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当基质中泥炭土含量大于80%时,增加多菌灵的施用量会降低苗木的根系活力;泥炭土含量处于50%左右时,增加多菌灵的施用量对苗木的根系活力影响不显著;泥炭土含量低于20%时,增加多菌灵的施用量会促进芳樟的根系活力。(9)通过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间根、茎、叶中K、Ca、Na、Mg、Fe、Zn、Cu的含量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茎、叶中K、Ca、Na、Mg、Fe、Zn、Cu的含量易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平均最高降幅分别为K(34.59%)、Ca(31.17%)、Na(37.58%)、Mg(13.08%)、Fe(24.62%)、Zn(43.04%)、Cu(28.09%)。而基质和多菌灵的施用有利于芳樟抵抗水分胁迫,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平均最高涨幅介于28.46%-198.05%,最高的为 Fe(198.05%),其次为 Zn(180.64%)最低的为Mg(28.46%)。
【图文】:

芳樟,处理组


Fig.3-1邋Effects邋of邋different邋treatments邋on邋the邋base邋diameter逡逑growth邋of邋C.邋camphor邋a邋var.linaloolifera逡逑由图3-1可知,每个处理组每隔15d测定一次地径,共计四次,总体来看除逡逑了邋10号处理组先增后降,这可能由于10号处理组根系受了重度水淹胁迫的影响逡逑所导致。而各个处理组的芳樟地径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断增涨的趋势。逡逑很明显可以看出9号处理组生长最差,四个生长时期的地径大小较接近ck对照逡逑组,而且存在生长停滞的现象;而11号处理组表现出最优的生长趋势。逡逑从不同时间段来看,4月15号全部处理芳樟平均地径大小为2.79mm,其中逡逑生长最差的是21号处理组2.39mm,高于ck对照组17.73%;生长最优的是11逡逑号处理组3.53mm,高于ck对照组73.89%。5月1号全部处理芳樟平均地径大小逡逑为3.03mm,其中生长最差的是9号处理组2.55mm,高于ck对照组11.94%;生逡逑长最优的是2号处理组3.61mm

芳樟,苗高生长,处理组


水平编码值逡逑Horizontal邋code邋value逡逑图3-2三个单因素与芳樟地径的效应曲线逡逑Fig.3-2邋Base邋diameter邋effect邋curve邋about邋three邋single邋factors邋of邋C.邋camphora邋var.邋linaloolifera逡逑3.邋2芳樟苗高生长分析逡逑3.邋2.1不同处理对芳樟苗高生长的影响逡逑35逡逑30邋-逡逑25邋nrfl邋^''邋rif邋rfffl邋[1邋r邋;邋rn逡逑ck邋1逦2逦3逦4逦5逦6逦7逦8逦9逦10邋11邋12邋13邋14邋15邋16邋17邋18邋19邋20邋21邋22邋23逡逑图3-3不同处理对芳樟苗高生长的影响逡逑Fig.3-3邋Effects邋of邋different邋treatments邋on邋the邋height邋growth邋of邋C.邋camphora邋var.linaloolifera逡逑由图3-3可知,,每个处理组每隔15d测定一次苗高,共计四次,从总体趋势逡逑来看与地径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各个处理组的芳樟苗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逡逑涨,其中9号处理组、11号处理组、14号处理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据逡逑实际的观察发现苗木顶芽出现枯萎、死亡、脱落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水导条件逡逑的改变及栓塞的形成,不利于顶芽的形成以及缺乏蔗糖等同化物所导致。9号处逡逑理组整体相比于各处理组处于比较低的水平,3号处理组、4号处理组、8号处逡逑理组与11号处理组则表现出较好的状态。逡逑从不同时间段来看,4月15号全部处理芳樟平均苗高为19.66cm,其中生长逡逑最差的是18号处理组15.88cm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翔云;;芳樟提取液在家庭卫生领域的应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年03期

2 罗忠生,甘青,龙光远,彭招兰;大叶芳樟的栽培与利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5年01期

3 陈炜;黄永生;;叶用芳樟的选种与栽培[J];香料香精化妆品;1991年04期

4 罗忠生;肖洋;吴茂隆;;大叶芳樟的栽培与加工[J];林业实用技术;2007年05期

5 张梅坤 ,刘荣忠 ,曾陆三;纯种芳樟的组织培养技术[J];中国花卉园艺;2003年10期

6 郭逸榴;罗忠生;蒋志茵;;大叶芳樟不同季节大田扦插的成活率[J];江西林业科技;2014年06期

7 罗忠生;蒋志茵;龙光远;黄恒辉;彭锦云;;大叶芳樟优良单株选择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4年06期

8 陈炜;;营建芳樟生产基地的几点做法[J];江西林业科技;1991年06期

9 ;芳樟栽种地区的选择[J];上海日用化工;1975年02期

10 罗忠生;蒋志茵;龙光远;郭逸榴;;大叶芳樟大田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玉慧;王虹;陈尚敇;范国荣;杨光耀;王宗德;;江西芳樟主要化学成分的筛选[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2 林翔云;江崇基;林君如;何丽洪;;纯种芳樟及其组培苗叶油的分析报告[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林翔云;;闽南地区47种野生香料植物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烽;芳樟优良单株选择和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N];陕西科技报;2006年

2 邓兴东;万亩芳樟扮靓金溪城乡[N];抚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美金 晏琴;一棵树带动一个产业[N];泉州晚报;2012年

4 陈振寿;从受制于人到制胜于人[N];抚州日报;2011年

5 邓兴东;城乡处处披绿装[N];抚州日报;2012年

6 邓兴东 本报记者 陈青峰;城乡处处披绿装[N];江西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铃;水分胁迫对芳樟优良无性系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2 郭逸榴;高含量右旋芳樟醇大叶芳樟的选优及其扦插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先;芳樟叶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章亚芳;矮化芳樟叶和小枝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成分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张春;芳樟不同无性系生长特性对比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6 林雅慧;芳樟油气相抗菌机制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王磊君;脱氢芳樟醇酯化加氢合成乙酸芳樟酸的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冯丹;芳樟化学成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曲芬霞;纯种芳樟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10 张蕊;乙酸芳樟酯合成工艺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5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85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