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超量表达PtDET2基因对毛白杨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6 10:06
【摘要】:杨树在生态防护上、环境美化上以及工业经济用途木材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林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杨树是根癌农杆菌的天然寄主,并易于离体繁殖以及遗传转化,已成为研究多年生的植物生长和细胞组织结构的重要模式植物。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细胞再分化、延缓衰老以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等等。油菜素内酯在1982年被公认为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以及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类固醇5α-还原酶基因(steroid 5α-reductase,DET2)属于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基因,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来源于杨树的Pt DET2基因对烟草和毛白杨进行遗传转化,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烟草的获得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以gus::nptⅡ融合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命名为p SH-35S-Pt DET2。将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菌株,并采用叶盘转化法遗传转化烟草,经筛选鉴定后统计获得52株转35S::Pt DET2基因烟草。2、超量表达Pt DET2基因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转35S::Pt DET2基因烟草的韧皮部细胞层数分别是野生型烟草的2.28、2.83和2.89倍,观察野生型烟草和转Pt DET2基因烟草茎的髓细胞时发现,转基因烟草的髓细胞长度大于野生型烟草。Pt DET2基因可以促进侧根、下胚轴、根毛和不定根的生长发育。分析BRs与其他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AA与BRs在对烟草下胚轴生长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根的生长方面是相互拮抗的;IBA与BRs在烟草下胚轴生长上是相互拮抗的,在根生长方面相互独立;KT与BRs对烟草下胚轴的生长相互拮抗,对根的生长方面具有独立作用;GAs与BRs在烟草下胚轴生长方面有拮抗作用,在根生长方面存在协同作用;ABA与BRs在烟草下胚轴方面相互独立,在根生长方面相互拮抗。3、转Pt DET2基因烟草抗旱性分析选取3个不同株系TP10、TP12和TP15,在不同浓度甘露醇下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期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发现,用300mmol/L甘露醇处理15 d,种子发芽率比野生型高40%以上,从苗期根的生长发现,野生型植株根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分别用20%PEG 6000处理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0、1、3、5和7 d,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丙二醛的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型烟草。结果表明,超量表达Pt DET2基因可以增强烟草的抗旱性。4、转Pt DET2基因烟草抗盐性分析选取3个不同株系TP10、TP12和TP15,在不同浓度Na Cl下模拟盐胁迫,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期进行抗盐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种子在200mmol/L Na Cl处理下15 d后,发芽率比野生型高50%以上,而野生型烟草根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分别用200mmol/L Na Cl处理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0、1、3、5和7 d后,转Pt DET2基因烟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高于野生型,而丙二醛的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型烟草。结果表明,超量表达Pt DET2基因可以增强烟草的抗盐性。5、毛白杨的遗传转化用携带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进行目的基因的转化,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扩增,其中3株GUS染色为阳性并扩增出目的条带,说明Pt DET2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杨树的基因组中。6、超量表达Pt DET2基因对毛白杨维管束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量表达Pt DET2基因可以提高毛白杨木质部的厚度,增加木射线细胞与木纤维细胞层数,且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3.2;S792.117
【图文】:

油菜素内酯


特别是油菜(Brassicanapus L.)的花粉提取物,能够强烈地刺激菜因此,这种花粉提取物被命名为油菜素(Brassins)。用高浓度油菜发现菜豆第二节断裂,再重新生长在一起,赤霉素(Gibberellin, 导伸长,但与此不同(Mitchell et al., 1970)。这种提取物是混合物中的“活性因子”,1974 年以来,由美国农业部启动,贝尔兹维尔农ReltsvileAgriculturalResearchCenter,BARC)、美国北区研究中心(Nal Research Center, NRRC)和东区研究中心(Eastern Regional , ERRC)参与协作公关项目(Rao et al., 2002)。1970 年,Grove 等斤的油菜花粉,最终得到了 10mg 结晶,经过 X-射线超微量分析,结构,发现属于一种甾体类物质,并命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内酯的分子式为 C28H48O6(图 1.1),是一种 28 碳化合物,分子量为 274-275℃,化学名称为 2α,3α,22α,23α-4 羟-24α-甲基-β-同型--6-酮(Grove et al.,1979)。

类固醇,生物合成途径,氧化途径


4 -过程就是油菜素内酯特异合成途径(Sakurai et al., 1997)。(1) 早期 C-6 氧化途径早期 C-6 氧化途径中油菜素内酯合成的从油菜甾醇(campesterol)开始(图1.3),经过加氧、6-羟化以及氧化得到了 6-氧油菜甾烷醇(6-oxocampestanol),经羟化后得到茶甾酮(teasterone),以及脱羟基和再羟化得到香蒲甾醇(typhasterol),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合成油菜素内酯, 此生物合成途径即为早期 C-6 氧化途径(Suzuki et al., 1995;Fujioka et al., 1995;Suzuki et al.,1994;Clouse et al., 1998)。BRs 早期 C-6 氧化途径在许多种植物中存在,比如:长春花、拟南芥、烟草等,说明早期此途径广泛存在植物中(Noguchietal.,2000)。图 1.3 油菜素类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Fujioka and Yokota,2003)Figure 1.3 The BR biosynthesis pathway(Fujioka and Yokota,2003)(2)晚期 C-6 氧化途径晚期 C-6 氧化途径,也被称为后期 C-6 氧化途径,是一些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另一条油菜素内酯合成途径。6-脱氧茶甾酮(6-deoxoteasterone)、6-脱氧香蒲甾醇(6-deoxotyphasterol)等 6-脱氧 BRs 以前被认为不具有生物活性或者活性很低

植物表达载体,烟草


T2 植物表达载体。gus::nptII: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35S: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植物组成性启动子;Po号。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SH-35S-DET2. gus::nptII: fusioferase gene and β-glucuronidase gene; 35S: plant constitu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PolyA: PolyA terminal sequen导的烟草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获得稳定后,对抗性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的叶片进行色呈阳性的植株提取 DNA 进行 PCR 检测,野生,抗性植株中获得了目的条带。证明外源 PtDE组中,获得了 52 株转 35S::DET2 基因烟草(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瑜;汪俏梅;叶红霞;王翠;汪炳良;;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网纹甜瓜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年05期

2 窦巧惠;王娟;尹博;梁国鹏;崔秀敏;;外源油菜素内酯(EBR)对Cu胁迫期间番茄幼苗的缓解效应[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03期

3 张海丽;高静;张昊;李生辉;邢继红;王凤茹;董金皋;;油菜素内酯对水稻细胞伸长和分裂的调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年01期

4 纪秀娥;史留功;胡春红;郭彤;;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5 王沛雅;周剑平;王治业;张军;强维亚;杨涛;郭琪;杨晖;;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DAS5促进杨树生长及提高抗旱性的作用[J];植物学报;2014年04期

6 郭慧琴;任卫波;李平;武自念;万东莉;;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互作对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4年06期

7 马梅;刘冉;郑春芳;刘伟成;尹晓明;刘金隆;王长海;郑青松;;油菜素内酯对盐渍下油菜幼苗生长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J];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8 程彦伟;柳家婷;韩建明;杨亚会;;油菜素内酯对黄豆种子萌发及下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9 李宁;王美月;孙锦;束胜;郭世荣;王军伟;孙洪助;;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07期

10 徐芬芬;徐卫红;;外源BR诱导小白菜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757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57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