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植被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6:49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植被的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分配以及其影响因子等特征,从而对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的保育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选择位于秦岭西南的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北坡中段的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秦岭中段的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典型区域,通过样线踏查和样地法结合,选择锐齿槲栎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典型样地,获得了30块样地,共计330个样方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排序,分析群落垂直结构不同层次物种的α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以及海拔、林分密度和土壤养分对其的影响等。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多元回归树对林下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将研究区域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植被分为三种类型: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堇菜(Viola arcuata)群落、木姜子(Litsea pungens)+鹅观草(Elymus kamoji)群落和菝葜(Smilax china)+茜草(Rubia cordifolia)群落。样地与环境因子的CCA(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结果显示三个群落呈现有规律的分布,海拔高度、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全钾含量这4个环境因子对研究区域天然次生林群落林下植被的分布有显著的作用,28个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CCA二维排序图显示海拔、坡向、有机质含量以及全钾含量4个环境因子对群落优势种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2)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灌木层略高于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且波动趋势较为平缓。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沿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单峰模型,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600m-1700 m达到峰值,灌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不显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α多样性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关系基本一致,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外,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林下植被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全钾含量和物种丰富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之间,而林下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灌木层的生物量远高于草本层,其在林下植被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4.825%,是草本层生物量的三倍左右,灌木层的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是枝根叶,而草本层则是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高于地上部分。(4)海拔对林下灌木层生物量的影响呈现单峰模型,海拔1700 m以下,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1700 m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而草本层的生物量则随着海拔的升高不断减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灌木层的生物量逐渐减小,草本层的生物量和林分密度没有明显关系;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表现为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此之外,其余的土壤养分与林下植被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灌木层的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相关性;草本层的生物量与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没有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图文】:

物种分布,多元回归,样地,分类结果


图 3-1 30 个样地的多元回归树分类结果Fig.3-1 The result of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classification of 30 sample sitesn=每个群落包含的样地数;Slop:坡度,Slope;Alti:海拔,Altitude3.2 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区域 30 个样地的 CCA 排序结果如图 3-2 所示,图中的每一个箭头代表不同的环境因子,箭头与两个排序轴夹角的大小表示该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程度,箭头的长短体现了该环境因子对群落分布格局影响的大小。排序结果显示7个环境因子的解释量为25.24%,前4个轴的特征根分别为0.4143、0.3809、0.35110.3313,表明 7 个环境因子对林下植被群落的物种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图 3-2 和表 3-2,可以看出与第一排序轴呈显著正相关的是海拔和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5916 和 0.16138;与第一轴排序负相关的是全钾含量和全氮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6698 和 0.54984,由此可见第一轴主要体现了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在海拔和全钾含量上的变化,即沿排序轴第一轴从左到右海拔越来越

样方,全钾,坡位,全氮含量


15图 3-2 30 个样方的典范对应分析二维排序图Fig.3-2 Two-dimensional CCA ordination diagram of 30 sample sites1-30 代表样方编号;Alti:海拔,Altitude;Aspe:坡向,Aspect;Slpo:坡位,Slope position;Slop:坡度,slope;TN:全氮含量,Total nitrogen content;OM:有机质含量,Organic mattercontent;TK:全钾含量,Total potassium content;下同。

林下植被,优势种,菝葜


图 3-3 林下植被优势种的 CCA 二维排序图Fig.3-3 Two-dimensional CCA ordination diagram of dominant species1:菝葜Smilax china; 2: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3: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4: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 5: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6: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7:桦叶荚劸Viburnum betulifolium; 8:蝴蝶戏珠花 Viburnum plicatum var. tomentosum; 9:灰h子 Cotoneasteracutifolius; 10:堇菜 Viola verecunda; 11:苦糖果 Lonicera fragrantissima subsp. Standishii;12:宽叶薹草 Carex siderosticta; 13:蜜蜂花 Melissa axillaris; 14:木姜子 Litsea pungens; 15:牛尾菜Smilax riparia; 16:麻叶绣线菊Spiraea cantoniensis; 17:鞘柄菝葜Smilax stans; 18:茜草Rubiacordifolia; 19:豫陕鳞毛蕨 Dryopteris pulcherrima;20:双蝴蝶 Tripterospermum chinense;21:托柄菝葜 Smilax discotis; 22:卫矛 Euonymus alatus; 23:喜阴悬钩子 Rubus mesogaeus; 24:细叶薹草 Carex duriuscula subsp. Stenophylloides; 25:绣线菊 Spiraea salicifolia; 26:野蔷薇 Rosamultiflora; 27:山莓 Rubus corchorifolius;28: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通过对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植被群落 28 个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结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爱国;颜衡祁;;不同经营模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25期

2 吴亚丛;李正才;程彩芳;刘荣杰;王斌;格日乐图;;林下植被抚育对樟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3 张宏芝;白庆红;徐成立;田军;;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J];林业资源管理;2010年06期

4 涂育合;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冯宗英;;麦冬作林下植被好[J];植物杂志;1987年02期

6 黄万和;黄桂丹;苏志尧;;帽峰山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7 张玉红;覃炳醒;孙铭隆;周志强;;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林型林下植被与土壤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盛炜彤;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年05期

9 成向荣;徐金良;刘佳;虞木奎;;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营养元素现存量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10 周会萍;刘兴洋;蔡祖国;;林下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露湘;曹敏;;云南热带、亚热带森林林下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边缘效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2 韩玉洁;彭志;孙文;;上海城市森林林下植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卢训令;丁圣彦;游莉;张恒月;;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冠层结构对林下植被特征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命军;薛思蕾;刘婷岩;;带岭林业局落叶松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姜丽娜;姚云峰;杨文斌;;不同配置的行带式杨树固沙林与带间植被修复的关系[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闯;郑帅;严超超;彭长军;崔凯;张修月;范振鑫;岳碧松;;两种山鹧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7 莫晓勇;余雪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林农复合栽培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向仰州;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郭俊誉;;海南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与林下生物量的相关性[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韩永刚;杨玉盛;;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玉盛;谢锦升;黄荣珍;;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特性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张格苗;全球山火频发:是否该让野火自然燃烧?[N];中国气象报;2016年

2 记者 赵海鹰;今秋森防形势严峻[N];鸡西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兰昆;桉树之惑:人之失而非树之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王淑芳 记者赵海鹰;我市秋造整地秋防“双管齐下”[N];鸡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露湘;森林林下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边缘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2 囤兴建;间伐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钟宇;不同立地类型巨桉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赵芳;飞播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顺恒;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楼一平;毛竹人工林持续立地生产力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陶玉华;广西罗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林地碳储量的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娇娇;秦岭山地锐齿槲栎次生林林下植被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云增鑫;森林立体分层的激光雷达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3 王丽娟;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更新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原志坚;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周婕;半干旱地区林下植被管理对落叶阔叶次生林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6 郭建曜;鲁中南山地黑松及侧柏人工林土壤和林下植被的动态格局[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7 夏秀雪;林下植被去除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呼吸、细根和微生物动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8 杨洋;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9 何艺玲;不同类型毛竹林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10 吴亚丛;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有机碳库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2799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99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