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南海沿岸红树林30年时空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8 19:30
   红树林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生态服务。全球海岸带开发日渐强烈,部分岸段的过度开发已经导致生长在海陆交接的红树林大量退化甚至消失,严重地破坏了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因此,摸清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研究具有基础的参考价值。南海周边岸带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红树林生长区域之一。为探究该区域红树林近30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本文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1987/2000/2016年三个时期的红树林。其次,基于上述解译结果,对南海沿岸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红树林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本文选取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的相邻岸段作为典型地区来探究红树林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既为局部区域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同时也为南海地区红树林变化驱动因子提供参考信息。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南海沿岸红树林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加快。南海沿岸红树林在1987、2000、2016年分别是13225 km~2、12819 km~2、11783km~2,总体面积持续缩减;其中,1987~2000年损失率为3.07%,年损失率约为0.24%,而2000~2016年损失率达到8%,损失速率增加迅速。(2)南海沿岸红树林覆盖面积呈现区域差异。印度尼西亚红树林面积最大约5400km~2,占整个研究区红树林总面积的44%左右,其次是马来西亚(约21%)、越南(17%左右),而文莱和中国各自占比不超过2%。(3)1987~2016年间,南海周边岸段红树林面积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红树林减少面积最大,分别减少422km~2、368km~2。菲律宾红树林损失率最大,减少面积约177km~2,近30年,损失率达22%,而中国和文莱地区红树林面积相对稳定。(4)基于典型地区红树林景观格局分析,斑块特征有着明显差异,中国广西段生态更为脆弱,易受到干扰。中国广西段红树林斑块面积小、破碎程度高,斑块形状较规则,趋近于正方形,受干扰的程度大;而越南北部段红树林斑块面积大、破碎化程度低,斑块呈带状或条状分布,受干扰程度较小。(5)基于典型岸段红树林变化驱动因子分析,发现人为活动是区域红树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呈现时空差异。1987~2000年,中国广西段红树林缩减主要受围堤养殖影响,而2000~2016年港口建设等的人工表面则是中国广西段红树林缩减的主要驱动因子;相邻岸段的越南北部岸段,围堤养殖一直是该区域红树林缩减的主要驱动因子,且随着经济发展而缩减加快。(6)海岸带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红树林变化的人为驱动因子。以渔业开发为主的海岸带,围堤养殖是区域红树林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如越南北部岸段;以城镇开发为主的海岸带,港口建设和城市扩张是红树林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如中国广西岸段。
【学位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718.5
【部分图文】:

路线图,路线图,研究技术


研究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概况,示意图,华南海岸


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了优渥的条件。图 2.1 研究区概况示意图2.1.3 水文条件华南海岸带后枕群山,地形向海和缓倾斜,除了珠江和韩江为来自内陆的大、中过

影像,技术流程,红树林


红树林提取精度验证结果,Kappa 系数在方法和原则与其提取精度也达到了实验研究的要求法取方法对象红树林信息提取影像特征: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潮间浅滩上下,呈浅绿色类方法,利用中等分辨率影像进行红树林的提取南海沿岸红树林 30 年时空变化分析红树林提取精度验证结果,其结果表明,2016 年度红树林提取分0.8 以上,说明分类结果精度相当高。因为2016年一致,并以2016 年的红树林提取结果作为其提取精度也达到了实验研究的要求。信息提取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潮间浅滩上,在 Landsat OLI呈浅绿色,与陆地植被颜色相近,既包含水体也包含植被利用中等分辨率影像进行红树林的提取,技术流程如图因为 1987年的红树林提取结果作为影像既包含水体也包含植被(技术流程如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光;赵冬至;郭文永;高阳;苏岫;卫宝泉;;红树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15期

2 朱耀军;郭志华;郭菊兰;武高洁;吕烈标;李文泉;;清澜港湾红树林景观变化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动态[J];林业科学;2013年05期

3 曹庆先;徐大平;鞠洪波;;北部湾沿海5种红树林群落生物量的遥感估算[J];广西科学;2011年03期

4 韩淑梅;吕春艳;罗文杰;辛琨;李妮亚;;我国红树林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伟;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研究中的应用述评[J];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05期

6 周亮进;由文辉;;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田新光;张继贤;张永红;;面向对象的红树林信息提取[J];海洋测绘;2007年02期

8 李明诗;谭莹;潘洁;彭世揆;;结合光谱、纹理及地形特征的森林生物量建模研究[J];遥感信息;2006年06期

9 王胤;左平;黄仲琪;邹欣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四川环境;2006年03期

10 翁强;卢昌义;;卫星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明明;1973~2013年中国红树林动态变化遥感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宇静;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红树林群落空间格局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2 毛丽君;基于遥感的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2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32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