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毛竹冬笋期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9:20
   为揭示竹类植物在出笋期体内碳水化合代谢规律、以及笋箨叶绿素荧光特性,摸清退笋的调控机制,为寻找调控竹笋生长,减少退笋方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笋为实验材料,对其发育阶段的糖代谢规律、相关酶活性、笋箨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有根竹笋、无根竹笋、切根竹笋和喷施生长素的无根竹笋的高度和周长呈增加趋势,且增高幅度有根竹笋切根竹笋喷施生长素的无根竹笋无根竹笋,切鞭的有根竹笋和切鞭的无根竹笋高度和周长短期增长,后期增长停滞。在出笋期竹鞭是笋体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无根竹笋可能由于自身机理方面的原因对养分的利用率不高,导致笋体生长缓慢。2.有根竹笋和无根竹笋的可溶性糖、蔗糖含量随竹笋生长增加,且有根竹笋含量高于无根竹笋,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采样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无根竹笋喷施生长素溶液后,在第15天和30天采样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与有根竹笋的含量接近,切根的竹笋与无根竹笋的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接近,断鞭的无根竹笋的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小于断鞭的有根竹笋。说明喷施生长素可以促进无根竹笋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的积累,但对果糖、葡萄糖含量的积累作用不明显,有根竹笋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高于无根竹笋。有根竹笋和无根竹笋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中性转化酶的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变化规律相似。3.正常笋体和衰败笋体不同部位笋箨的F0、Fm差异显著,正常笋体的初始荧光值和最大荧光值都明显高于衰败笋体,并且正常笋体上部笋箨的F0大于下部,正常笋体下部、中部和上部的变化不大,而衰败笋体的变化明显,最大荧光值呈现上部大于中部大于下部的规律。正常笋体下层和中层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实际光合效率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明显高于衰败笋体,且中部笋箨实际光合效率最高。4.不同高度笋箨的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变化规律不同,正常笋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 cm时最高,20 cm时次之,70cm时最低,衰败笋体与之相反,且正常笋体大于衰败笋体。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随笋体高度增加而增加,且衰败笋体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大于正常笋体,当竹笋高度达到40 cm以后笋箨的实际光合效率基本无变化,正常笋体和衰败笋体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差异性随笋体高度增加开始显著,笋体高度达到70cm差异性显著。
【学位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795.7
【部分图文】:

蔗糖合成酶,时间动态规律,毛竹笋,处理组


图 3-9 不同处理毛竹笋体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时间动态规律Fig.3-9 Temporal dynamics of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in bamboo shoo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由图 3-9 可知,不同处理笋体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随着采样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第 1 天到第 5 天采样时,各处理组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都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第 1 天到第 5 天变化规律呈正相关,与蔗糖含量变化律呈负相关。在第 5 天后各处理组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开始出现差异性。处理组 A 和处理组 D 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随采样时间呈不同趋势,两处理组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在第 15 天采样之前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第 30 天之后,处理组 A 的蔗糖合成酶活性保持上升趋势,处理组 D 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开始下降。这表明,有根竹笋在蔗糖合成与积累方面强于无根竹笋。处理组 B 和处理组 C 笋体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随着采样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在第 30 天采样,处理组 B 蔗糖合成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处理组 C 蔗糖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蔗糖含量差异性开始显著,这表明切根和断鞭对笋体生长的影响不同,断鞭对笋体蔗糖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大于切根。处理组 B 与处理组 D 的笋体蔗糖合成酶活性随着采样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处理组 D 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高于处理组 B。处理组 B 切根之后也成为无根竹笋,第 1 天到第 15 天采样时,两者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第 30 天后,两者蔗糖合成酶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川,王月英,郑文杰,章怡华,陈国理,林木森;我国竹笋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陈明木,曾绍校,郭正松;竹笋及其保鲜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3年01期

3 高举;;竹笋选挖技术[J];专业户;2003年11期

4 全海慧;刘治涛;;竹笋加工及保鲜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年04期

5 程根秀;绍兴市竹笋生产、加工、保鲜的现状和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6 徐绍清,吕建淼,冯世祥,沈焕初;海涂哺鸡竹笋产量分布和竿径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4年02期

7 阮俊,吴祖祥,徐位坤,李振宁,王群芳,陈宗昭;桂平市竹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植物;1996年02期

8 金玉松;快速腐烂竹桩的方法[J];农家顾问;1998年06期

9 叶双峰;黄山地区竹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年06期

10 姜培坤,徐秋芳;雷竹笋硝酸盐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丽霞;绿竹笋采前品质相关影响因素和采后生理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陆柏益;竹笋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洋;毛竹冬笋期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李俊;探索施肥对川西雷竹笋用林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余学军;绿竹笋采后生理及鲜笋保鲜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崔逢欣;毛竹笋辛辣味呈味物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5 居媛悦;“浅渍”竹笋热烫工艺参数及腌制过程中品质劣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刘碧桃;浙南绿竹笋产量与品质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王静;竹笋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及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高培军;绿竹笋用林丰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9 李雪蕾;光照强度对三种竹笋不同部位苦涩味物质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林春穆;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内含物质的影响及其绿僵菌防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8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48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