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实及幼苗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5:1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荒山造林和绿化树种,具有很好的持水固沙和涵养水源的功能。近年来,黄土高原油松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但普遍存在林分提前结果或结实过量现象。由于良种基地的种子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生产对种子需求,早采乱采种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进一步了解油松人工林种子的内在质量,本研究以油松种子为对象,在黄土高原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幼龄林和中龄林中选取典型样地和母树,通过分析球果、种子的形态、活力以及幼苗性状特征,对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子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采种区选择、良种基地选址和最佳适生区的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油松人工林球果和种子形态都有明显差异。中龄林球果和种子相对大于幼龄林,球果长41.88 mm~70.27 mm,种子长5.39 mm~8.56 mm。幼龄林球果和种子在森林带最大,森林草原带次之,草原带最小;中龄林森林草原带最大,森林带次之,草原带最小。(2)来自三个植被带的幼龄林种子发芽性状差异显著,森林带幼龄林种子发芽性状最好,森林草原带次之,草原带最差;森林草原带中龄林最好,森林带次之,草原带最差。中龄林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的根系特征在三个植被带的表现均好于幼龄林,发芽率32%~99%,根系表面积2.19 cm~2~12.95 cm~2。(3)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幼龄林和森林带中龄林种子发育的幼苗生长状况表现相对良好,苗高分别为3.9 cm~6.4 cm和1.6 cm~8.1 cm。来自草原带幼龄林种子的幼苗性状表现好于森林草原带,森林带最差;中龄林森林草原带表现好于森林带,草原带最差。(4)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三个植被带种子发育的幼苗的生物量差异显著。来自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幼龄林和森林带中龄林种子幼苗生物量相对较大,幼苗鲜重分别为0.21 g/株~2.35 g/株和0.31 g/株~2.61 g/株。来自森林草原带幼龄林种子幼苗生物量最大,草原带次之,森林带最小;中龄林森林草原带最大,森林带次之,草原带最小。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791.2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现状
        1.2.2 松类种子研究现状
        1.2.3 油松人工林幼苗更新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的确定
    2.2 样地调查
    2.3 指标测定
        2.3.1 球果性状
        2.3.2 种子性状
        2.3.3 幼苗性状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球果特征
        3.1.1 幼龄林球果特征
        3.1.2 中龄林球果特征
        3.1.3 幼龄林与中龄林球果特征比较
    3.2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子性状
        3.2.1 幼龄林种子性状
        3.2.2 中龄林种子性状
        3.2.3 幼龄林与中龄林的种子性状比较
    3.3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子发芽性状
        3.3.1 幼龄林种子发芽性状
        3.3.2 中龄林种子发芽性状
        3.3.3 幼龄林和中龄林种子发芽性状比较
    3.4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幼苗性状
        3.4.1 幼龄林幼苗性状
        3.4.2 中龄林幼苗性状
        3.4.3 幼龄林与中龄林幼苗性状比较
    3.5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幼苗生物量
        3.5.1 幼龄林幼苗生物量
        3.5.2 中龄林幼苗生物量
        3.5.3 幼龄林与中龄林幼苗生物量比较
    3.6 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幼苗根系特征
        3.6.1 幼龄林幼苗根系特征
        3.6.2 中龄林幼苗根系特征
        3.6.3 幼龄林与中龄林根系特征比较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樊军锋;刘永红;杨培华;王孟昌;;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2 高玉池;魏志刚;杨传平;刘桂丰;刘关君;;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梅;张文辉;;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种群结实与更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焦醒;刘广全;;陕西黄土高原油松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5期

5 修勤绪;陆元昌;曹旭平;张文辉;何景峰;曾翀;;目标树林分作业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刘永红;杨培华;韩创举;樊军锋;李新会;李安平;杨世荣;;油松不同种源种实性状的变异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杨玉珍;彭方仁;岑显超;彭程;;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的生理生化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飞琳;郭美丽;齐天进;陈明绪;雷振民;;太白山油松球果和种子形态变异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9 王占勤,李怡,郝士成,曹晓童;太岳林区油松球果出种量及种子品质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10 陈云明,梁一民,程积民;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青华;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82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82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