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冀北山地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6 10:42
  人工林广泛被用于冀北地区的植被恢复。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受到关注,其造林过程中所发生的植被、环境变化也更为被人们所重视。本研究以冀北山地不同龄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样地调查及室内实验,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生态位、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冀北山地森林恢复、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共记录林下植物17科33属39种,以菊科、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为主。尖叶胡枝子、黄花蒿和黄芩在以林龄为资源轴的生态位计测中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大部分种对生态重叠指数低,分化明显。林地环境随造林进程的推进变化较为显著,植被群落从荒山地至成林呈现旱中生向中生发展的趋势。(2)油松人工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高于宜林荒山地,随林龄林下植物种数先增大后减小,Patrick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分别在幼龄林和中龄林时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幼龄林时达到最大。地上干生物量变化规律为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宜林荒山地,变化范围68.49~266.39g/m2。(3)成熟林林地表土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最大,...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冀北山地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分析


图4-1种对重叠比例与生态位宽度变化情况??Fig.4-1?Variation?of?species?pairs?overlapping?ratio?with?niche?breadth??

变化情况图,林下植被,丰富度,林龄


图4-2林下植被丰富度随林龄变化情况??Fig.4-2?Variation?of?understory?vegetation?richness?with?stand?ages??根据图4-3,可见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其趋势相同,其峰值均出现在6a??油松林样地中,总体呈现上升后波动再下降的趋势。而Shannon指数虽然峰值同样??出现在6a油松林样地中,但总体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反映在进行人工油松林的种植后植物种类相对于荒山地有所提高,其表现为总体多??样性指数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荒山地,这与研究样地的丰富度变化情况有一??定相似性,但丰富度指数的变化相对于多样性指数有所滞后。??而在Pielou指数上其由大到小则为6a幼龄林>中龄林>8a幼龄林>荒山地>成??熟林,这说明在幼龄林上各林下植被分布较为均匀,各植物种所占据的资源空间较??为平均

土壤容重,样地,土层,成熟林


l.OOg/cm3或大于1.30g/cm3时则为过松或过紧(熊顺贵,2001),但也有部分研宄以??容重1.00g//cm3?1.25g/cm3为适宜的指标。本文通过分别测定各样地内0?20cm、??20?40cm两个土层深度的取样,计算出各样地土壤容重见图5-1,可见表层土壤(本??文中主要指0?20cm这一深度范围)容重在荒山地时最高,而在成熟林中最低,但??按照其适宜标准,6a幼龄林、8a幼龄林和中龄林其表层土壤容重较为适合植物的??生长,荒山地相对而言偏紧实而成熟林则偏松散,而这一规律与林下植被生物量和??Sharni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这可以由林下植被根系对土壤的作用得到一定??的解释,在林下植被生物量最低且无乔木层根系作用的荒山地,由于土壤中根系作??用相对较小,土壤孔隙状态较差,土壤表现较为紧实的特征,这一趋势在成熟林前??均较为明显,而在成熟林中虽然其林下植被生物量并非样地中的峰值,但表层容重??最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人工固沙林演变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特征[J]. 罗维成,赵文智,孙程鹏,闫加亮.  中国沙漠. 2018(01)
[2]林下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J]. 张坤,包维楷,杨兵,胡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6)
[3]林下植被去除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郑琳琳,赵琼,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 2017(11)
[4]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吕刚,王婷,李叶鑫,魏忠平,王凯.  生态学报. 2017(24)
[5]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环境特征[J]. 陈小红,赵安玖,张健,曾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6]密度调控对川西山地云杉人工林地被物及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J]. 冯秋红,吴晓龙,徐峥静茹,刘兴良,卢昌泰,潘红丽,刘世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7]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J]. 李晓莎,许晴,许中旗,李倩茹,贾彦龙,庞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5)
[8]吕梁山区3种人工林植被、凋落物生物量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李慧,王百田,曹远博,刘青青,李德宁.  植物研究. 2016(04)
[9]环境因子对北京低山区低效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丰富度的影响[J]. 薛鸥,魏天兴,朱金兆.  生态学杂志. 2016(09)
[10]湖北建始县日本落叶松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J]. 马丰丰,潘高,张灿明,田景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4)



本文编号:3052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52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