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四川若尔盖高原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碳汇价值

发布时间:2021-03-04 15:06
  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采用的湿地分类及划分标准,研究了四川若尔盖高原沼泽、河流和湖泊3种湿地类型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沼泽土壤的碳密度为733.60 Mg·hm-2,显著高于河流(205.46 Mg·hm-2)和湖泊(201.39 Mg·hm-2)的土壤碳密度,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3种湿地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土壤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2)沼泽现存植被碳密度为33.84 Mg·hm-2,显著高于河流(6.08 Mg·hm-2)和湖泊(6.32Mg·hm-2),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3)决定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重要因子是含水率和生物量.(4)若尔盖高原湿地碳储量总计182.020 Tg,沼泽、河流和湖泊碳储量分别为179.036、2.885和0.096 Tg;若尔盖高原湿地碳储量的经济总价值达57.77亿~288.87亿元,沼泽、湖泊、河流湿地碳储量的经济价值分别为56.83亿~284.1...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9(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四川若尔盖高原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碳汇价值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和采样点分布

垂直分布,密度,若尔盖,土壤


若尔盖高原3种湿地土壤碳密度与土壤深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图2A~2C);其中,湖泊土壤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线性减少的系数最高,为0.91,其次为河流(0.89),相关系数最小的为沼泽(0.20).在若尔盖高原湿地中,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植物和生态系统碳密度存在差异(图3A~3C).其中,沼泽植被碳密度[(33.85±2.09) Mg·hm-2]、土壤碳密度[(742.21±629.70) Mg·hm-2]、生态系统碳密度[(776.06±651.78) Mg·hm-2]均显著高于河流和湖泊(P<0.05),而河流与湖泊的碳密度(包括植被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密度图,若尔盖,湿地,密度


在若尔盖高原湿地中,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植物和生态系统碳密度存在差异(图3A~3C).其中,沼泽植被碳密度[(33.85±2.09) Mg·hm-2]、土壤碳密度[(742.21±629.70) Mg·hm-2]、生态系统碳密度[(776.06±651.78) Mg·hm-2]均显著高于河流和湖泊(P<0.05),而河流与湖泊的碳密度(包括植被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3 湿地碳密度的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5000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发育及其碳动态[J]. 刘利娟,刘欣蔚,鞠佩君,朱单,薛丹,刘建亮,何奕忻,陈槐.  生态学报. 2018(18)
[2]不同土壤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比较[J]. 唐伟祥,孟凡乔,张煜,赵自超.  土壤. 2018(03)
[3]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植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J]. 李朝英,郑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9)
[4]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J]. 周文昌,崔丽娟,王义飞,李伟.  生态学杂志. 2016(08)
[5]潮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以崇明东滩为例[J]. 姜俊彦,黄星,李秀珍,闫中正,李希之,丁文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4)
[6]19712010年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的变化趋势[J]. 王建兵,王素萍,汪治桂.  地理科学. 2015(02)
[7]尕海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J]. 马维伟,王辉,黄蓉,李俊臻,李德钰.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8]水分和温度对若尔盖湿地和草甸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 王丹,吕瑜良,徐丽,张洪轩,王若梦,何念鹏.  生态学报. 2013(20)
[9]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与储存特征分析[J]. 刘子刚,王铭,马学慧.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0)
[10]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J]. 王铭,刘子刚,马学慧,王国栋.  湿地科学. 2012(02)

博士论文
[1]若尔盖高寒沼泽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D]. 马琼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2]水文条件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碳蓄积的影响[D]. 侯翠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



本文编号:3063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63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5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