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气力滚筒式水稻精量排种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0:00
【摘要】: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短缺向周年性短缺转变,耗时费力的育秧移栽水稻种植模式成本大幅提高,同时伴随着农用淡水资源匮乏等实际问题。相比水稻育秧移栽种植模式,水稻直播种植所具有的省工节本、节水高效的优点日益凸显,水稻直播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同时适宜直播种植的杂交稻品种不断推广,对先进可靠、性能优良、适宜于杂交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播种装备需求更加迫切。针对目前水稻直播种植装备无法实现杂交水稻每穴2~4粒稻种的精量穴播要求的生产实际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集窝眼囊种、多吸孔吸种、柔性绳辅助气吹清种、随动护种带护种及气力清堵组合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排种器,利用大尺寸窝眼囊种,多个吸孔定量吸种,气吹清种固种的排种方式,能够满足杂交水稻大田精量穴直播对穴粒数、穴距合格率的要求;其“一器多行”的排种功能有利于改善单体式排种器带来的直播机整体“臃肿”、气力分布系统庞杂及风机功率要求高等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气力式排种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杂交水稻的直播种植农艺要求,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气力滚筒式水稻精量排种器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适宜长江中下游种植的杂交稻品种:黄华占、汕优63、冈优364为研究对象,对其正常生长含水率下的主要物料特性进行了测试,分别测得3种水稻破胸芽种的三轴尺寸、千粒重、滑动摩擦角、休止角、悬浮速度,并对芽种受力压缩后的存活率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排种器关键部件的设计及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2)根据杂交稻的直播种植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可实现“一器多行”排种功能的气力滚筒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首次提出了利用大尺寸窝眼囊种,多个吸孔定量吸种,气吹清种固种的排种方式;理论分析并确定了排种器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及其排种时主要的工作参数;设计了适宜于不同水稻品种进行囊种的三种窝眼形状,并对其进行了排种性能试验,比较分析出排种性能较优的窝眼形状,并对优选出的窝眼进行了不同杂交稻品种的播种适应性试验研究。(3)运用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及空气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对气力滚筒式精量排种器的囊种、吸种、清种、携种、投种及清堵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关试验研究,构建了水稻芽种在排种过程中的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明确了排种器的排种机理;分析确定了排种器排种时的临界吸种负压、临界清堵正压等主要工作参数;借助高速摄像技术研究了柔性绳的清种过程及排种器的投种过程,获得了柔性绳对芽种进行“碰撞”清种的作用时间,分析得出了柔性绳的清种过程对芽种不会造成损伤的结论;明确了排种器的投种轨迹,并参考芽种的实际投种轨迹,设计并确定了导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及尺寸。(4)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排种器正、负压区及清种分流管内气流场均为湍流形式,其场内流动气体均为不可压缩流体,运用cfd仿真分析软件cfx,以气流场的平均湍动能及关键部件处的平均压强或气流速度为试验评价指标,对排种器上述三个主要气流场进行仿真优化研究:(1)排种器负压区气流场的响应面仿真试验研究表明:影响窝眼内三吸孔端面平均压强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气室出气口直径、吸孔直径、窝眼轴向间距;影响气流场平均湍动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吸孔直径、气室出气口直径、窝眼轴向间距;构建了响应指标与试验因素的全因子二次回归模型方程,经方差分析确定了试验因素对响应指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对回归方程在试验参数约束范围内的优化求解,得到负压区的最优结构参数为:吸孔直径1.4mm,气室出气口直径22mm,窝眼轴向间距34mm;仿真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求解结果相吻合,在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下,当负压气室出气口处的压强为-3000pa时,窝眼内三吸孔端面平均压强为-1428.14pa,负压区气流场平均湍动能为0.472m2·s-2;仿真试验气流场的压力、速度云图表明三个吸孔的分布位置和方式设计合理;(2)开展了排种器正压区气流场的全因子试验研究,明确了正压气室大小和气室进气口直径两个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正压区气流场平均湍动能和气室内三吸孔端面平均压强两个试验评价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分析并确定了排种器正压气室的最佳结构参数组合为:正压气室大小为l型、进气口直径为22mm,当正压气室进气口处的压强为500pa时,对应的气室内三吸孔端面平均压强为194.75pa,气流场的平均湍动能为0.129m2·s-2;(3)排种器清种气流分流管的结构形式仿真对比试验表明,相比i型和iv型,ii型和iii型分流管内清种气流多经历了一次垂直分流,虽然管内气流的沿程损失增加,导致风嘴出气口的平均流速偏小,但其能显著提高4个风嘴出气口平均流速的均匀一致性,对提高排种器各排的清种效果更为有利;通过对i型和ii型分流管的3d实物打印及风嘴出气口实际流速的测试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工况相吻合;为获得4排较为均匀稳定、强弱基本一致的清种气流,确保排种器各排的清种效果,应优先采用具有二次枝状分流结构特征的ii型清种分流管。(5)开展了气力滚筒式水稻精量排种的室内台架试验,研究了排种滚筒转速、负压气室真空度、清种气流速度及正压气室清堵正压四个主要因素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1)四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表明:排种滚筒转速、负压气室真空度、清种气流速度对排种器的播种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有着显著性影响;正压气室清堵正压对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播种穴距平均值及穴距变异系数的影响均为不显著。在排种器的排种滚筒转速为10~20 r/min,负压气室真空度为3~5 kPa,清种气流速度为12.22~22.98 m/s,清堵正压为750~1250 Pa时,排种性能良好,其合格率均能达到80%以上。在排种滚筒转速为10 r/min,负压气室真空度为4 kPa,清种气流速度为17.60 m/s,清堵正压为750~1250 Pa时,排种器的排种性能较优,合格率均能达到85%以上,漏播率均低于6%,重播率均低于10%。(2)排种器的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多因素寻优试验明确:影响排种器播种合格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排种滚筒转速、负压气室真空度、清种气流速度;影响漏播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负压气室真空度、排种滚筒转速、清种气流速度;经方差分析确定了试验因素对性能评价指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对性能评价指标的全因子二次回归模型方程在试验参数约束范围内的优化求解,得出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排种滚筒转速10.00 r/min,负压气室真空度4.6 kPa,清种气流速度21.88 m/s。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求解结果基本一致,在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下,气力滚筒式精量排种器的播种合格率为87.73%、漏播率为2.93%、空穴率为0.53%、重播率为9.33%、破损率为0.89%、穴距平均值为200.07 mm、穴距变异系数为4.75%,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4.24%,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4.11%,满足水稻穴直播的种植农艺要求。
【图文】:

水稻育秧,种植模式,抛栽,钵苗


(c)人工钵苗抛栽 (d)机械钵苗抛栽图 1-1 水稻育秧移栽种植模式Fig. 1-1 planting pattern of paddy rice水稻直播通过人工或机械将稻种或经过浸种催芽处理的芽种直接撒播或条播、穴播于田间的种植模式,相比水稻育秧移栽,,省去了育秧、拔秧、运秧、插秧或抛

水稻直播,种植模式,旱直播,研究现状


(c)人工撒播(旱直播) (b)机械旱直播图 1-2 水稻直播种植模式Fig. 1-2 planting pattern of paddy rice.1.3 水稻直播种植及研究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齐磊,张晓辉,牟宗桂,李爱芝,卢桂香;排种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2年03期

2 柳立新;新型小麦精量排种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2年04期

3 吐鲁洪,徐占林,吾尔纳;可调式棉花双侧充种排种器进种口和内窝孔尺寸的确定[J];新疆农机化;2002年05期

4 张俊亮,杜瑞成,杨善东,王凤芹;窝眼式排种器自动控制与播量数显系统的设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多功能精量排种器[J];农机具之友;2004年03期

6 王磊;陈永成;王维新;;棉花排种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年06期

7 刘宏新;王福林;;排种器试验研究的因素选择及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年05期

8 夏红梅;李志伟;汪刘一;;气力板式蔬菜排种器吸排种动力学模型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张波屏;磨盘排种器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81年02期

10 谷谒白 ,倪良泉;搅刀-拨轮式排肥、排种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兆迁;;林业排种器实验台设计[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2 现代林业技术装备创新发展论文集[C];2009年

2 李中华;王德成;刘贵林;杨明韶;王振华;王光辉;;气流分配式排种器流场的数值模拟[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郑永军;罗瑞龙;;排种器试验台虚拟仪器测控系统设计[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邱述金;郭玉明;;小籽粒精少量排种器排种过程动力特性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贺俊林;裘祖荣;崔清亮;佟金;;降低排种器工作气压的工程仿生设计[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冲;宋建农;王继承;刘彩玲;庄乃生;;水稻穴盘播种机排种器充种过程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金磊;宋建农;;大蒜勺链式排种器取蒜勺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杨坚;李岩舟;周清;董艳;;宽型电磁振排种器参数的虚拟优化[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谢方平;孙松林;吴明亮;蒋苹;杨文敏;汤楚宙;;水稻偏心顶杆式精量排种器的试验[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猛;余佳佳;廖庆喜;;气力集排式油菜精量排种器气流场仿真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王华楠;精量播种实现播量无级调控[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2 慈春;小麦精少量机播注意事项[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建波;气力式水稻芽种精量穴直播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顺;气力滚筒式水稻精量排种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史嵩;气压组合孔式玉米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祁兵;中央集排气送式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余佳佳;气力式油菜精量排种器结构解析与排种过程仿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Yasir Hassan Satti Mohammed;[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袁月明;气吸式水稻芽种直播排种器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吴明亮;油菜免耕直播机关键部件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冯占荣;基于CAD-DEM-CFD耦合的气吹式排种器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夏连明;玉米精量播种机关键部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那晓雁;指夹式玉米精密排种器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琨;电磁直推式油菜排种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赵晓坤;小麦密行匀播机的研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浩;气压组合勺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波;人参芽种直播排种器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丽芬;单片机控制在玉米排种器上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泽明;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纪要;气吸滚筒式水稻精密排种器研究与设计[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秦宽;油菜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10 浦兰娟;玉米钵育排种器设计平台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2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22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