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振动深松机自平衡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4:20
【摘要】:深松耕作具有打破犁底层,增强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的水肥流通的作用,但因耕作深度大,使得深松作业时耕作阻力大。振动深松具有减阻的优势,但振动深松机的振动传递至拖拉机,对拖拉机驾驶员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振动深松机的推广受到制约。为此,本文在振动深松减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降低振动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并对其进行舒适性、可靠性分析,开发出一种自平衡式振动深松机。主要研究如下:(1)设计开发单组铲振动深松机,进行室内土槽试验,对振动深松机工作参数进行研究。研究中,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考察深松铲振频、振幅、前进速度与耕阻、振动指标的关系,利用Design-Expert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两个指标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一组减阻减振的优化解:振幅21mm、振频4.2Hz、前进速度3.4km/h。该组优化参数下,与非振动深松相比,振动深松耕阻最小值、平均值分别减小46.2%、16.6%;与耕阻单目标优化结果相比,多目标优化得到竖直方向力的变化幅度减小42.5%,降低了振动影响。(2)设计多组铲振动深松机,利用振动深松铲工作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多组铲结构配置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寻优试验过程中,多组深松铲振动作业的剧烈振动易造成试验设备损坏,因此利用仿真试验,缩小寻优区间,以避免危险工作环境下的实车试验。基于Adams建立拖拉机-振动深松机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包括导入三维模型、定义轮胎与地面之间接触力和附着力、加载等,其中各组铲的耕阻加载取自单组铲振动深松机土槽试验中的耕阻试验结果,并对拖拉机-振动深松机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理论与仿真分析得到拖拉机后轮所受支持力均值分别为27.8kN、26.4kN,误差为1.4kN,并且二者主振动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据此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并通过MATLAB编程,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驾驶座质心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使用该值作为建立自平衡性能评价指标。设计试验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起始相位角组合优化序列。优化结果表明,振动深松机减振比率超过90%,且符合国标对拖拉机驾驶员全身振动的评价要求,实现了振动深松机作业时的自平衡。(3)在仿真优化的基础上,对多组铲振动深松机进行实际振动测试试验。使用TST5910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测试机架、悬挂架上各位置加速度变化曲线,利用二次积分、频谱分析,得到振动位移变化曲线,实现振动深松机振动特性的测量与分析。结合牵引力特性,优化得到振动深松机振动位移最小的起始相位角组合:[0°,180°,180°,0°],即对称交错振动的自平衡效果最佳。在该起始相位角组合条件下,当振动频率较高(f=6.67Hz~8.33Hz),振幅/偏心距比为2~2.5时,减阻效果显著且振动影响较小。(4)基于MSC.Software系列仿真软件对自平衡式振动深松机机架进行疲劳分析。首先,通过对全寿命疲劳分析方法以及交变载荷的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提出针对振动深松机机架的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然后,利用MSC.Adams建立自平衡式振动深松机刚柔耦合模型,输出机架应力载荷谱;最后,在MSC.Fatigue中对机架进行疲劳分析,得到机架的疲劳寿命云图及脆弱点统计数据。综合本文研究结论,设计开发1ZS-460型自平衡式振动深松机,在江苏连云港地区进行样机试验。该样机作业平稳,可降低牵引阻力,打破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松土效果。
【图文】:

深松,犁底层


有机肥施用量低,冻、融、涨、缩等自然力的综合作用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逡逑犁底层坚实度高,密度大,孔隙度变低,透水性差,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分与肥力逡逑的流通。雨季时,由于犁底层的隔水作用,雨水不能及时渗透到心土层,形成地表泾流,使大量逡逑耕作土壤被冲蚀。干旱时,犁底层使底层水分难以向耕层移动,土壤自我调节水分能力差,使农逡逑作物的根系难以穿插发育,以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犁底层是增产的一大障碍。在机械化水平逡逑较高的地区,其不良影响尤为显著。逡逑(2)逦土壤深松的作用逡逑普通耕作方式耕作深度较浅,难以打破犁底层。深松可打破犁底层11’2],促进农作物根系的逡逑生长[3](图1-2),促进水分和肥力的上下流动,降低农业机械化作业等因素对土壤的不利影响,逡逑从而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深松是利用深松部件在不翻转土壤的条件下,疏松土壤、逡逑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实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提高蓄水保墒能力的目的。另外,逡逑深松可保持地表覆盖物,减少表土翻动,动土量小,耕作后耕层土壤不乱。深松的作业深度超过逡逑犁底层,使耕层由翻地的20cm左右加深到30-35cm,有效的改善耕地质量[3’4’6]?中国农业机械逡逑化科学研究院在中低产田试验数据表明:与未深松的对照田相比,机械化深松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逡逑并且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有效途径,逡逑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逡逑

深松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逦第一章绪论逡逑(3)深松的农艺理论逡逑在农艺理论研宄方面,虚实并存是农学界公认的耕作整地标准,可达到更好的深松改良效果逡逑[8]。当耕作后的土壤包括疏松土壤(虚)与未扰动免耕的紧实土壤(实)两种状态,并同时并列逡逑存在于同一耕层之中,,就会改变土壤水、热通常的上、下垂直运移规律,出现侧向的水平运移,逡逑从而改变耕层中水热、养分分布状态,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土壤环境,促使作物根系和微生物发生逡逑—系列生理生态变化,使实部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即培肥土壤。这样,在整个耕作范畴内实现逡逑“用养结合”,这种现象称为“虚实并存效应”,如图1-3所示。逡逑v逦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侃;何进;李洪文;王庆杰;李问盈;;中国北方地区深松对小麦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2 李霞;张东兴;王维新;崔涛;汤明军;;受迫振动深松机性能参数优化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1期

3 高循义;张臣;黄伟;;破碎机振动梁支撑轴安装位置确定探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5年10期

4 陈锐;;蛙式打夯机的简单动力学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年16期

5 张祥彩;李洪文;王庆杰;何进;郑智旗;;我国北方地区机械化深松技术的研究现状[J];农机化研究;2015年08期

6 张瑞富;杨恒山;高聚林;张玉芹;王志刚;范秀艳;毕文波;;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7 李霞;汤明军;张东兴;王维新;崔涛;;深松对土壤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3期

8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郝卫平;刘勤;刘洋;冯良山;蔡倩;;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1期

9 庄凯;郭志军;;振动减阻技术应用于土壤耕作机具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年05期

10 张青松;汲文峰;廖宜涛;廖庆喜;;油菜直播机铧式开畦沟前犁曲面分析与阻力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晋蕾;孙娜;叶红玲;;蛙式打夯机的动力学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福强;大型轮式收获机械车架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伦佳琪;基于轮胎沉陷量的轮胎与土壤接触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郜慧超;某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的疲劳分析及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姜其亮;轮胎高频动力学特性的试验及模拟[D];吉林大学;2015年

4 尚进强;汽车直驶稳定性的控制与联合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罗跃辉;车辆牵引力、速度与滑转率相关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平超;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仿真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3年

7 荆苗;双排反向振动深松机的设计及田间试验[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高文杰;大马力拖拉机机组匹配中拖拉机参数化模型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顾信忠;微型车悬架系统设计及整车平顺性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丁元书;虚实并存耕作技术推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3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23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8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