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大豆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与近红外光谱相关性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5:07
   我国每年种植产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其利用率很低[1],这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以及垃圾环境的产生[2]。因此,将采撷后剩余秸秆残渣高效利用起来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实现作物秸秆成分含量的准确检测是提高秸秆利用率的重要前提。目前,在秸秆木质素与纤维素检测中,仍以传统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该法检测速度较缓,人力成本高且对样本有不可逆转性的损坏[3]。相比之下,近红外光谱法具有检测速度快,保证原样品的无损性等优点。由于近红外光谱分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领域、不同品种进行分析和应用时,应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从光谱图中提取与化学组成相关的信息,消除背景噪音及特定物理因素的干扰以建立稳定、可靠的模型并提高模型精度。因此,本文以大豆秸秆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的研究,在实现大豆秸秆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快速检测的同时,对光谱数据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并进行了充分论证。首先,对大豆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进行样品正态分析和多重相关性分析。以此来选取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用来进行后续建模和分析。其次,对大豆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样本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包括剔除异常样本,划分样品集以及原始光谱的去噪处理。两种成分均采用K-S算法对样品集进行划分为两部分。在剔除异常样本过程中,使用马氏距离、3D视图分析法和霍特林T2对大豆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异常样本的判定和剔除。剔除后的模型精度较原始模型有了一定提升。再次,重点对大豆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样本进行了不同去噪处理的研究,采用常规的导数、矢量归一化、平滑去噪的同时,对位移校正、多元散射校正MSC和标准正太变换SNV以及正交信号校正算法进行研究。单一去噪方法以及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后,对结果进行充分分析。提出了使用位移校正结合多元散射校正共同作用的方法后,大豆秸秆木质素模型的去噪效果最佳,此时验证集决定系数达到0.7620502;当使用二阶导数结合平滑处理后的大豆秸秆纤维素去噪效果达到最佳,此时验证集决定系数达到0.7703286。探明了不同去噪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为后续加强模型的稳健性以及精准度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为扩展模型的传递性奠定了基础。最后,建立了大豆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检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R检测模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与论证后,表明使用PLS和SVR对待测样本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进行检测是可行的。建立木质素的检测模型时,PLS和SVR两种方法的检测精度相近,但PLS检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建立纤维素检测模型时,结合PLS建立的检测模型精度高于SVR检测模型。综上所述,本研究探明了大豆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与近红外光谱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模型,为豆类秸秆其他成分检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生物质秸秆成分检测模型精准度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方法。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216.2;O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接士军;;浅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2 Robert W.Howell;陈鸿藻;;世界大豆生产的现状和展望[J];世界科学;1987年10期

3 弗·特·希涅高夫斯卡娅;大豆种植的科学原理[J];黑河科技;2002年03期

4 郝兴宇;韩雪;居qG;林而达;;气候变化对大豆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5 隋玉刚;;浩良河大豆肥试验示范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6期

6 接士军;;提高大豆生产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4期

7 杨晓强;张立群;李帅;姜丽霞;;1980—2008年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及其对大豆种植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8 ;空气污染影响大豆产量[J];广西气象;1984年05期

9 马毅;;试论麟游县气候与大豆生产[J];陕西气象;1984年02期

10 ;大豆供少求多 价格潮起潮落[J];适用技术市场;199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铁男;商绍刚;;当前我省大豆生产中的几个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2 秦富;孙立新;白人朴;;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竞争力及对策[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李伟峰;;发展专用大豆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发展中国南方套作大豆的背景与对策[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发展南方套作大豆的背景和对策[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超;;加强有机大豆基地管理开拓国内外市场[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刘忠科;杨凌舒;杨宏宝;杨志;吴军;吴朔;王延昌;苏文武;李大为;李恩键;任晓颖;刘霁萱;;增施硅、钙元素肥料对大豆抗御不良气象及增产作用[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屈晓s

本文编号:2823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823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