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早衰上部烟叶改善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05 08:15
  上部烟叶对烤烟产量和质量有着重大贡献,在低焦油卷烟叶组配方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南方烟区烤烟大田后期常遇高温干旱,致使根系早衰和烟叶假熟,严重影响上部烟叶质量。为了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研究了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和根系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别,以及种植方式和微生物菌剂对大田后期烤烟生理特性和上部烟叶生长影响,旨在改善烤烟根系生长环境,提高烟叶生理功能,减少早衰上部烟叶的发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早衰发白烟叶的根系活力与根系干、鲜重低于正常烟叶和营养过旺烟叶;早衰发白烟叶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早衰发白烟叶的叶绿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低于正常烟叶和营养过旺烟叶;早衰发白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正常烟叶和营养过旺烟叶;正常烟叶的淀粉、总糖、还原糖、钾含量高于营养过旺和早衰发白的烟叶。早衰发白烟叶的测定各项指标均较差,不在适宜范围内。(2)与单垄种植不覆膜栽培相比,凹形双垄不覆膜与凹形双垄侧覆膜栽培的根总长度、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可分别提高11.67%37.62%、15.87%34.92%、31.53%69.18%,根系活力可提...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早衰的研究
        1.2.2 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措施
        1.2.3 不同起垄方式对烟株根系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1.2.4 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和大田后期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烟株根系的鲜干重和根系活力
        2.2.2 烟株根际土壤物理性状
        2.2.3 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的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2.2.4 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的叶绿素酶和淀粉酶活性
        2.2.5 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的色度值
        2.2.6 不同素质上部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含量
        2.2.7 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的化学成分
第3章 种植方式对大田后期烤烟生理特性及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根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3.2.2 对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3.2.3 对上部烟叶最大叶面积的影响
        3.2.4 对SPAD值的影响
        3.2.5 对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
        3.2.6 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3.2.7 对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3.2.8 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4章 喷施微生物菌剂对大田后期烤烟生理特性及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主要测定指标
        4.1.4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对根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4.2.2 对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4.2.3 对上部烟叶最大叶面积的影响
        4.2.4 对SPAD值的影响
        4.2.5 对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
        4.2.6 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2.7 对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4.2.8 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和大田后期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
        5.1.2 种植方式对大田后期烤烟生理特性及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5.1.3 喷施微生物菌剂对大田后期烤烟生理特性及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95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95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