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内生细菌对玉米植株促生作用与抗逆性增强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22:55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病虫害是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利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和使用化肥是人们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措施。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及大量使用化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对农产品造成农药残留,破坏土壤结构或引发水体污染。为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作者分离玉米内生细菌,筛选对玉米植株有较强促生效果的菌株,检测其提高玉米植株对南方锈病和穗部害虫抗性的效果,并对利用内生细菌增强玉米植株抗逆性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玉米无公害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本实验用采自南阳市5个不同地点的土壤进行玉米盆栽,并从健康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中分离获得27株内生细菌。2.对内生细菌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效果进行了测试,根据对4个生长指标(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和叶片数)的比较,筛选出5株(G16、G6、J15、J8、G12)对玉米植株具有较强促生效果的内生细菌。用这5株连同一株之前从玉米叶片分离的内生细菌L2一起共6株作为田间试验供试菌株。3.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6株内生细菌(G16、G6、J15、J8、G12、L2)进行了鉴定,将其分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G6、G12、G6、J8)、蜡样芽胞杆菌(L2)和恶臭假单胞菌(J15)3种,并检测了细菌的部分生理生化特性。4.对6株内生细菌增强玉米植株抗穗部害虫效果的田间试验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在2017年试验中,菌株G16处理的先玉335和菌株G12处理的浚单20品种上穗部害虫总虫口减少率分别达52.6%和73.08%。在虫害严重的2018年,菌株G12处理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穗部害虫总虫口减少率分别达43%和37%;菌株G16处理的玉米品种先玉335的穗部害虫总虫口减少率为37%;菌株L2和J8处理的郑单958的穗部害虫总虫口减少率分别为36%和34%。5.玉米内生细菌在3个玉米品种上对南方锈病的防效差异较大,在先玉335品种上,除了G6外其它5株内生细菌(G16、G12、J15、L2、J8)对该病的防效为6~42.9%,其中菌株G12、G16和J15的防效均大于30%。6.内生细菌处理的玉米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比对照有所增强,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与抗逆性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田间试验观察到的经内生细菌处理的部分玉米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基本吻合。7.对不同内生细菌处理的3个玉米品种的午间叶片温度进行了3次测量。经两株内生细菌(G16、J15)处理的郑单958的叶片温度在3次测量中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在第3次测量中G6处理的先玉335叶片温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学位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3
【部分图文】:

高粱条螟,桃蛀螟,南阳,玉米穗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附于虫道蛹室内壁。雄蛹腹部较瘦,尾端尖,生殖孔在第 9 腹节腹面,雌蛹腹部较雄蛹肥大,尾端较钝圆,交尾节腹面,亚洲种与欧洲种从外观上较难区分[41]。成虫体m,雄蛾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线,两线间有两带。后翅灰白色或灰褐色。雌蛾形态似雄蛾,但体色较

株高,玉米


图 2-3 盆栽 14 d 内生细菌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Effects of endophytic bacteria on plant heights of 14-day-old potted maiza: 左 3 盆为对照,右 3 盆为内生细菌 G3 处理;b: 左 3 盆为对照,右 3 盆为内生细菌 J8 处理。

株高,玉米,抗逆性,玉米植株


内生细菌对玉米植株促生作用与抗逆性增强效果研究图 2-3 盆栽 14 d 内生细菌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Effects of endophytic bacteria on plant heights of 14-day-old potted maiza: 左 3 盆为对照,右 3 盆为内生细菌 G3 处理;b: 左 3 盆为对照,右 3 盆为内生细菌 J8 处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鹏;黎娟;屠乃美;黄弘毅;谭格;刘定杲;周婕怡;谷亚冰;;外源耐镉菌对水稻镉吸收和积累及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2 郎多勇;张文晋;解植彩;周达;张新慧;;宁夏产甘草内生细菌分离纯化、拮抗植物病原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09期

3 熊亚南;龙月红;王梅梅;章广玲;朱丽华;;刺五加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抑菌研究[J];北京农业;2012年06期

4 殷幼平;李佳;林亚玉;陈世伟;王中康;;柑橘黄龙病隐症寄主九里香内生细菌分离及功能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10期

5 宋艳祥;王玉凤;冉隆贤;;热处理和抗生素对桉树固有内生细菌去除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汪杨丽;马云桐;陈新;宋杰;严铸云;万德光;;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川芎可培养内生细菌种群的多样性[J];华西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7 付东强;高增贵;;根系内生细菌与玉米抗纹枯病关系研究[J];杂粮作物;2008年04期

8 黎起秦;谢义灵;林纬;韦继光;罗宽;;广西番茄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动态[J];生物多样性;2006年06期

9 兰海燕,王长海,宋荣;棉花内生细菌及其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00年02期

10 王娇;解修超;邓百万;罗阳兰;刘军生;;七叶树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内生细菌强化植物修复钒矿污染土壤效应及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朱艳蕾;银砂槐内生细菌分离、生理特性及促生抗逆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喻江;玉米和大豆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及促生细菌鉴定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焦健;葡萄根系产褪黑素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合成路径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郑爱萍;微生物来源的防病、杀虫相关因子的分离与功能解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6 孙磊;非培养方法和培养方法对水稻内生细菌和根结合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服斌;培养方法与非培养方法对人参根内生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瑞先;银杏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张琴;核桃内生细菌发酵棉秆水解糖液产油及其代谢基础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10 赵亮;沙冬青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地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妍冰;功能内生细菌Pn2定殖对小麦体内菲污染和土著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潞;内生细菌对玉米植株促生作用与抗逆性增强效果研究[D];南阳师范学院;2019年

3 苏坤;牛大力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4 李梦霖;油菜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对菌核病的拮抗研究[D];吉首大学;2018年

5 苏博;杜仲内生细菌在玉米中的定殖特征及强化抗病机制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6 宋水林;柑橘溃疡病菌生防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7 吴思梦;柑橘抗/感溃疡病品种内生细菌菌群差异与寄主抗病的相关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8 安忠琦;金钗石斛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9 徐嘉翼;砷对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及其根际与内生细菌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5年

10 常凯丽;酸枣内生细菌P-5次生代谢物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红小豆幼苗生长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8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