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原位杂交鉴定黑麦染色体在小黑麦和小麦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

发布时间:2024-03-20 18:19
  黑麦属(Secale L.,2n=14,RR)植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状,如分蘖能力强且根系发达、抗逆性较强、可抵抗多种常见病害、结实多且籽粒蛋白质含量丰富等,能为改良小麦品质提供大量的有益基因。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具有黑麦的优良性状,同时还保有了普通小麦营养价值高和早熟的良好品质,因此它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更好的基因资源,以改善当今小麦抗病范围窄及抗性退化等现象,为培育出营养价值更高,更利于现代化管理,抗虫、抗病害更广泛的小麦品种打下基础。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黑麦06-2-13和普通小麦品种晋麦47号杂交得F1代,自交传递至F4代。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各代材料,按需对部分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在田间观察统计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分析了黑麦和小麦D组染色体在小麦和小黑麦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变异,得出的结果如下:(1)采用Oligo-pSc119.2、Oligo-pTa535、Oligo-(GAA)7和Oligo-(CAA)7探针,通过FISH技术,得到了小黑麦亲本的标准核型,鉴定到黑麦染色体1R7R的单R附...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麦育种及小麦近缘种质资源简介
        1.1.1 小麦育种简介
        1.1.2 小麦近缘种质资源简介
    1.2 黑麦相关育种简述
        1.2.1 黑麦种属简介
        1.2.2 黑麦种属育种应用简介
    1.3 六倍体小黑麦的相关简介
        1.3.1 六倍体小黑麦的遗传特性
        1.3.2 六倍体小黑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1.4 检测小麦背景中黑麦染色体的方法
        1.4.1 形态学鉴定法
        1.4.2 细胞学鉴定法
        1.4.3 分子标记鉴定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染色体制备
        2.2.2 荧光原位杂交(FISH)
        2.2.3 基因组DNA提取
        2.2.4 分子标记PLUG-PCR分析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2.2.6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
        2.2.7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小黑麦和小麦及其杂交后代材料的细胞核型鉴定
        3.1.1 亲本小麦和小黑麦的细胞核型鉴定
        3.1.2 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材料的细胞核型鉴定
        3.1.3 小结
    3.2 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材料中黑麦染色体的分子标记鉴定
    3.3 R组染色体和D组染色体的相互影响
        3.3.1 小黑麦R组染色体在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中的传递
        3.3.2 小麦D组染色体在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中的传递
        3.3.3 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材料染色体变异统计分析
        3.3.4 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不同细胞核型中染色体变异的统计分析
        3.3.5 小结
    3.4 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3.4.1 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农艺性状分析
        3.4.2 D组染色体缺失和R组染色体添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分析
        3.4.3 D组染色体缺失和R染色体添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3.4.4 R组染色体导入对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3.4.5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R组染色体在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中的传递
    4.2 D组染色体在小黑麦-小麦杂交后代中的遗传
    4.3 易位材料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33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933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9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